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盲听不同电源线的结果 [复制链接]

1#

   用了一个早上,从头看完了这个帖子。好帖呀!各有各理,都是认真有水准的发烧同好!
    楼主的盲听试验只是想证明自已对声音差异的分辨能力。十次答对七次,可以算是老烧了。不烧的人,恐怕连三次也答不对。“只能乱蒙一气了”。

    盲听问题的本质是对声音熟悉及记忆的程度。
    任何听力正常的人,做任何次盲听试验,都会正确无误地马上听出自已家人的声音。大家相信不?即使家人改变音高、发声也听的出谁是父亲,谁是叔叔。

    不同的线材肯定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同的作用。这个差别对有的人极有价值,对有的人价值不大。这个视个人对音响的要求及对声音的理解而定。

     因本人对各类提琴的声音记忆深刻。《年青时在乐队拉琴十多年。》所以此类盲听只要用一段提琴独奏作信号。在几次类似的盲听试验时成功率极高。“故当地未接触过乐队的烧友视本人为金耳”。呵呵,小把戏而已。实际意义其实沒有。

    总言之,如果一切的音响手段是为了听音乐。那么量力而行获的好的音质是理性和感性都有价值的事情。“我认为动手派也是一种高雅的爱好。”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1/15 9:47: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149楼:我是说人耳听觉的问题,就是你对某种声音熟悉的程度决定你对它辨别的能力。这个和不同电源线的差别盲听也许有点关系吧。

  楼主的担心其实没必要。性价比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你对一个大富翁买了十万的一条线高喊:请您理性一些!这条线用上了改善只是一点点!他也许觉的你多管闲事。

  凡不能量化的事,用科学就能说的清的事就会众说纷
在G弦上……
TOP
3#

各位能内省,善也!

     好办!好办!
  从明天起先到音乐版块。
  
  学乐理、读音乐史后, 又能弹一首“致爱丽絲”就从168消失了。
在G弦上……
TOP
4#

   S兄:**速成,也快。不从基础上耒,做个夹生饭。就弹好此一曲,“理查、克莱德曼版”,也就大半年即好。贝多芬原谱可就二年以上了。“视天资多少而伸缩。”
在G弦上……
TOP
5#



   能考9级?好呀!知道难了?也是实话。弹克莱德曼改编的“爱丽絲”该没有技术问题了吧。
    不是我想的容易,这叫会者不难,难者不会。音乐这玩艺儿挺玄,有人弄3多少年,拉琴还是音不准。而我学生的孩子,学的时间也是七年,去日本得个:青少年肖邦钢琴银奖。“13岁”。
    呵呵!不必讲什么天才了。有道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