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复制链接]

1#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少见的好文章。作者多年耒对音乐、音响认真思考的结晶。浓缩在一篇短文中,功力不一般。《还有联贯全文的雨、沉静的夜》。
   巧合的是,我的听音室也是2米9高、4.5米宽、7、3米长。音箱离后墙2、08米。很少端坐皇帝位听音乐。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也有肥仔类似感受,摆位重要但也不是万能钥匙。只好几种中选择其一3。器材的档次也决定听感百分之大半。但平衡是调整摆位的首选。对平衡理解感觉不同,可能出现上述几个问题。本人二天前发帖想听听各位对平衡的理解。但无人回应。《发烧困惑三》
在G弦上……
TOP
3#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追求更好的设备是为了更充分的重现录音里的情感,而不是为了和现代音乐厅的效果做比较。”我想很多人都印象深刻,我也一样。
每个录音里都存在情感吗?是的。现实中大多数器材都是不同程度的交叉融合了这两种特点的………《不一一粘贴了》。
       维克在上面几段帖子中有许多看法是很值的我们去思索。这些看法使我有了如下结论:
     1思维方式:不管是器材还是声音,调整等,我们都要多元整体的去观照去思索。应该避免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确实很多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而非正确、错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发烧友成熟的表现。
   2音乐感的提法。音乐感或音乐味的提法由来已久。这个词曾使我十分困惑。我觉的物本身没感,感是人才有的。巴赫的大无,有人听过说是练习曲,有人听的十分投入。看来还是人是主体,器是客体,是人给予了物的。   我觉的器材只有对声音的重放形式不同,而无音乐感的不同。具体反映了器材设计者的想法或购买者的认同。
  3器材选配、调整的最终依据:是经过深思熟虑发烧友本人。当然包括这个人的知识、径历、音乐修养、审美风格等。
   我们每个人都有立刻看出一个美女的能力,但也经常为谁更美而争论。往往那些争论本质上没意义。如索菲亚的嘴有说太美了有说太大不合比例了等等。
    对维克观点的再阐述,如理解不对,表达不准,请指出再议。
在G弦上……
TOP
4#

回复:沉静的夜——关于调整音箱摆位的实践与思索

      音乐感、味是否存在于器材之中,英国美国德国等大牌音响的音乐味各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其实说胆比石,黑胶比数码有音乐味。都是概念或者叫词性异化。既已约成俗成,那么就这样也无不可。
   我以为,其实这一说法就是说:动听、好听
我愿意这样听。
   只是争论时借用了音乐这面大旗。《估计是六七十年代源于港台,如发烧友这个词。》。
   我以为,实际是指自已喜欢的器材对声音的处理。
    器材是个物如一首乐曲,不同人使用会有不同效果。不同人听会有不同结论。所以其实器材只有重放声音的不同而决不可能有音乐感的不同,只是你对这种表现认不认同。
   而且主要是国内发烧友用欧美器材对日本声的否定的特点用语。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