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谈谈海菲兹的小提琴艺术及唱片 [复制链接]

1#

回复:【原创】谈谈海菲兹的小提琴艺术及唱片

海飞兹的音乐冷吗?我一点都不觉得,这可能跟我用全套英国器材有关系,整体上是中性偏暖的。特别是机子开了10个小时后,出来的音乐是非常温暖、从容的。这时候再听,感觉是从容,细节丰富,好像时间变得慢了,同样的曲子在这时候变得缓慢,很多以前没留意的细节都听出来了。但是时间还是和以前一样。很奇怪的感觉是不是?其实是机子的分析力发生细微的变化后,人的感觉发生变化。
高档器材的重要性是绝对不用怀疑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嘛!你想让一两万的器材发出10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往往分析力强、音场效果好的器材都会很贵(不乏物美价廉的货色、但是很难找,特别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经销商都被几个大头垄断了,去海印看看、去隔壁器材贴看看就知道了)。
到了一定的演奏水平后,往往超一流的的演奏家和稍微差一点的区别在于细节方面,而这个细节包含了演奏家的感情,对曲子的理解,以及个性!!
我相信“魔鬼藏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高档器材就是比普通器材多了那么一点点东西(也许不止一点点),而这一点点,太重要了,给听者带来的享受太美了。
人是敏感的动物,总是被某“一点点”感动。
不过话说回来,器材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够就好了。多点用心,多把时间放在音乐本身上,用人的理解弥补机器对音乐的还原的不足,岂不更好?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原创】谈谈海菲兹的小提琴艺术及唱片

再听听RCA出的living stereo的布拉姆斯小协,第二乐章之中海飞兹所体现出来的那个柔美,让人回味无穷?
那是刚中有柔,在技术和实力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感情。勃拉姆斯小协以海飞兹的为最佳版本,外冷内热,简直是勃拉姆斯的化身。
感觉这个帖子是有关音乐性和音响性的关系的,很有意思,也是很有争议的话题。
TOP
3#

回复: 【原创】谈谈海菲兹的小提琴艺术及唱片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7-29 12:05:00 发表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7-29 11:26:00 发表
     专业人员的优点不多说,对一个拉琴的人耒说,听到一个上顿弓能干脆利落地顿出十几个音阶都会激动、佩服。这点享受不足挂齿。
   他们的缺陷是身在山中只见林木不见山,往往醉心于技而忘了乐谱之外的那些人文内涵。只迷恋音乐这只筐精致编织,而忘了放八人的一切。
我支持CJ兄,是因为他敢说不



首先对标兄赞一个,全篇先下来表现得不卑不亢,不偏不倚。这一点很难做到,相信多年倾听音乐对你的分析、判断和世界观是很有帮助的。
我觉得对于音乐不要轻易下判断,多重角度欣赏音乐,展开丰富的现象,正是音乐带给我们的享受。
在很多领域,技术往往都不是最重要的。达到同样的目的,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要高超技术。透过现象,可以看到本质。我相信,凡事不外乎逻辑而已。
赞成友善的讨论,甚至争论,因为这样可以产生火花。
TOP
4#

回复: 【原创】谈谈海菲兹的小提琴艺术及唱片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7-29 14:29:00 发表
聆听音乐越多(不只是古典),交的朋友越多,让我自己懂得什么叫自知之明。谦虚对一个人很重要,但谦虚不代表软弱。



呵呵,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