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雄的光輝與失落Beethoven Symphony No.3 版本比較(1) [复制链接]

1#

Szell/Cleveland /CBS(1958)版是早期立体声录音版本中俺觉得最靠谱儿的《英雄》之一。个人真的认为Cleveland乐团自身的特色出演《英雄》是一绝配。对比Szell与福特暮年的《英雄》,这“一快一慢”两类完全不同风范的即兴自由解读倒是挺有意思的,尤其他俩还系出同门的。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2/19 22:53:2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

原帖由 ADWS 于 2009-2-21 16:46:00 发表
Szell/Cleveland /CBS(1958)版,刻板的演绎,一次在卖YLJ的小摊一口气买了7\8张,陆陆续续送了人.

刻板吗?头回听人这么评价这一版,愿闻其详啊~~~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

原帖由 ADWS 于 2009-2-21 4:38:00 发表
有了富特那几个经典英雄的录音,其他其他指挥家的录音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成鸡肋。


那要让贝多芬知道了可够窝心的——是咱这作品写的有问题吗?!其它那几个也有这种情况吗?.......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

Giulini和Celi这俩“慢将军”在录制《英雄》时比较倾向于以夸张的手段解剖乐章,将内声部细节尽可能的暴露出来,为此他们不仅把速度降得异常缓慢,甚至还抑制了铜管组和定音鼓的火力。这种疑似控制力炫技的手法在演绎《英雄》时非常冒险。

坦率的说,俩位大师都没能创造出理论上有可能实现的那种“奇迹”。相比之下,Giulini的版本在某些局部速度上更设计了多重变化,戏剧性还显得丰富一些;Celi就未免太沉得住气了,解剖过细导致戏剧性暗淡。这两个版本都只能作为该曲目下某种专业上的延伸阅读,要拿来当作经典范本恐怕争议性太过明显了。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5#

原帖由 ADWS 于 2009-2-24 18:55:00 发表
切里是个伟大的指挥家,他的布鲁克纳好的无以复加,但不必爱屋及乌。


布鲁克纳那种“块状”的结构形态比较禁得住Celi晚年那种“千刀万剐”式的解剖。有意思的是,Giulini在DG那款著名的布9也是得益于相同的道理。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6#

呵呵呵~
还以为自己一不小心进了“软件交易”区!。。。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