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克莱默深圳谈话录 [复制链接]

查看: 11029|回复: 54
1#

回复: 克莱默深圳谈话录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7-11-6 15:51:00 发表
我知道这个录音,但是一直没找到。
168上有人卖过,我没赶上。

我不太喜欢多纳依这个作品。



哦, 我最喜欢上半场的两首曲子.
马勒一上来就是那么优美. 那一刻, 我想, 生活中最美好的还是音乐.
多纳依的这个作品我到是很喜欢, 很美,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相互应答真的很有意思.
我查了一下, 拿锁匙有这个录音, 听了一下片段, 还是不错. 我要去买CD.

肖斯塔科维奇, 我从来就没喜欢过.
他的东西很象哈哈镜, 象那个小提琴拨弦和钢琴的应答,我觉得象周星弛一样搞笑.

皮亚佐拉,还好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克莱默深圳谈话录

引用: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7-11-6 13:14:00 发表

当天晚上音乐会后我和音乐厅管理层的一位女士通过电话,她转述说,克莱默说深圳观众还是很友好,但是感觉与欧洲观众还是不太一样。因为上半场的两部作品可能因为观众不怎么熟悉,所以反应很一般,但是下半场的反响就很强烈。言外之意,是深圳观众熟悉的东西还是少了一点。
克莱默其实还不知道,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别说普通观众,就是像168这样的地方,更多人一上来问的不是别的,而是寻找“最好版本”或者最好版次。虽然这个作品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过。

----------------------------------------
是这样
我旁边的一位大哥上半场结束就说, 曲目有点偏.
我搭话说, 但是很好听啊.

我总是想, 要是一百年前,没有CD, 那些人是怎么听音乐的啊?
TOP
3#

回复:克莱默深圳谈话录

顺便说一句, 这个音乐厅的效果不太好.
我的票是280的便宜票, 坐在上面听钢琴很闷. 马勒完了, 我们看下面480的区域有空位, 就下去拉
结果一听, 音效完全不一样.
TOP
4#

回复:克莱默深圳谈话录

我没有拿到节目单, 下去的时候看见他们在卖节目单, 十块钱一本.
结果就有几个人围攻
其中有人气愤的说, 最便宜的票都180, 你们还要卖节目单?
上面也没有印价格啊, 你们也没有发票啊........

结果上来一个男性工作人员, 把一叠节目单收去,不卖了.
大概是不想一群人在入口处吵闹.

我后来看了一下节目单, 好象深圳的是跟杭州的演出共用一份节目单.
但是, 深圳好象是最后一场?
TOP
5#

回复: 克莱默深圳谈话录

原帖由 tingpianer 于 2007-11-7 0:04:00 发表
多纳依的这个作品在BIDDULPH也有,是海菲兹、弗尔曼等演奏的。


是, 海菲茨的录音我在亚玛逊网站上也听了片段, 好象比较没有意境.当然, 那是个老录音
TOP
6#

回复:克莱默深圳谈话录

埃恩斯特•冯•多赫南伊(1877—1960)是人们熟知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而德籍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弗•冯•多赫南伊不是别人,正是前者的嫡孙。克里斯托弗•冯•多赫南伊1929年生于德国柏林,少年时曾在慕尼黑学习法律,可不久后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曾获得慕尼黑的里夏德•斯特劳斯奖。后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他跟从已经定居于美国并在该校任教的祖父学习,接着又到唐格坞(TANGLEWOOD)在伯恩斯坦指挥大师班修完了指挥课程。1953年,时任法兰克福歌剧院音乐总监的索尔蒂指定他作指挥,1957年才27岁的时候,他就在吕贝克一家乐团成为当时全德最年轻的音乐总监,1964年又担任科隆西德意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68年,他成为法兰克福歌剧院音乐总监,1977年又到汉堡国立歌剧院任首席指挥,1984年9月起应邀接替洛林•马泽尔执掌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直至今年卸任。1998年5月31日,他曾率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来华演出莫札特和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以及近代作曲家查尔斯•艾夫斯的作品《未答复的问题》,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克里斯托弗•冯•多赫南伊的指挥风格严谨而不失浪漫,在乐界被认为是最欧洲化的。无论在哪个乐团执棒,他都会把自己极为浓郁的欧洲风格带到那里,特别是他执棒最久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其音色被誉为是美国所有的交响乐团中最具有欧洲特色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