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高、中、低各頻段量感的分佈與控制
http://blog.sina.com.tw/censralph/article.php?pbgid=32706&entryid=584527&comopen=1考量樂器的頻寬,以及管弦樂團對聲音的稱呼,將20Hz-20KHz的頻率分為極低頻、低頻、中低頻、中頻、中高頻、高頻、極高頻等七段。
1.極低頻(20Hz-40Hz)
這個頻段內的樂器很少,大概祇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號、管風琴、鋼琴等樂器能夠達到那麼低的音域。由於這段極低頻並不是樂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們也很少將音符寫得那麼低。除非是流行音樂以電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則極低頻對於音響迷而言實在用處不大。
2.低頻(40Hz-80Hz)
這個頻段的樂器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縮號、低音單簧管、土巴號、法國號等。這個頻段就是構成渾厚低頻基礎的大功臣。一般人通常會將這個頻段誤以為是極低頻,因為它聽起來實在已經很低了。如果這個頻段的量感太少,豐潤澎湃感一定沒有;而且會導致中高頻、高頻突出,使得聲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聽。
3.中低頻(80Hz-160Hz)
這個頻段中的樂器包括了剛才低頻段中所提及的樂器,再加上定音鼓與男低音。這個頻段是造成耳朵轟轟然的元兇。為什麼這個頻段特別容易有峰值呢?這與小房間的長、寬、高尺吋有關。大部份的人為了去除這段惱人的峰值,費盡心力吸收這個頻段,使耳朵不致於轟轟然。可惜,當耳朵聽起來不致轟轟然時,下邊的低頻與上邊的中頻恐怕都已隨著中低頻的吸收而呈凹陷狀態,而使得聲音變瘦,缺乏豐潤感。
4.中頻(160Hz-1280Hz)
從160Hz-1280Hz橫跨3個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間的頻率稱為中頻。這個頻段幾乎把所有樂器、人聲都包含進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頻段。值得注意的是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這個頻段,但一般人卻誤以為它很高;不要以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頻的上限而已。祇要這段頻率凹陷,聲音的表現馬上變瘦了。
5.中高頻(1280Hz-2560Hz)
這個頻段的樂器有小提琴約有1/4的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長笛、單簧管、雙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較低音域、鈸、三角鐵等。請注意,小喇叭並不在此頻段域中。其實中高頻很容易辨認,祇要弦樂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頻。這個頻段很多人都會誤以為是高頻,因此請您特別留意。
6.高頻(2560Hz-5120Hz)
這段頻域對於樂器而言,已經是很稀有了,因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鋼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餘樂器大多不會出現在這個頻段中。
7.極高頻(5120Hz-20000Hz)
高頻就已經很少有樂器出現了,更何況是極高頻,極高頻所容納的盡是樂器與人聲的泛音,而一般樂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處能量愈小。
8.控制力
量感當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們說的:高音比較多、低音比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對低頻段與高頻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頻鬆散,有些則具有彈性。有些器材能夠抓得住高頻,讓它不會飆得耳朵難受,我們說它高頻控制力佳。請注意,各頻段量感的多寡並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壞,器材之間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壞就可以說是器材本身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