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的录音,不论音响器材好坏,都能播的好听,差的录音,不管音响... [复制链接]

1#

音响和录音,有匹配性的问题。绝少有音响系统,可以把所有的好录音都播放好。个人经验,DG的录音,需要中性、速度很快、解析力高的系统,如果系统加味精,DG的录音听起来会有些混。在中性速度快的系统上,DG的好录音散发出来的光泽是无以伦比的,各频段的音量自然均衡。当然,DG的录音绝对放不出Decca那种生猛的低频,但是,在音乐厅里你听到过那样的低频吗?这是一个录音理念的问题,录音里添加多少人为的Hi-Fi,录音师会根据市场需求各拾所需。

另一个例子是霍老在CBS的录音。在英国箱上听,这些CBS的老录音混沌不堪。当年我有过CBS的蓝盒子大套,觉得录音不好(特别是和他在DG和晚年在RCA的录音相比),出掉了。最近手欠,看到1.99美元一张的未开封老版CD(不是大套,而是散卖),又买了几张,(即使是现场)录音居然十分惊艳,钢琴音粒珠圆玉润,晶莹剔透,钢琴尺度适中,细节凸凹有致。

不过,原来在英国箱上放的很好的Mercury录音,有一些在速度很快、解析力高的系统上,听起来就比较累了,比如TAS上那张《火鸟》的密纹。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0-09-25 20:23:1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10/22 22:40:1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伯恩斯坦指挥的卡门,上过TAS榜的。TAS榜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0-9-25 14:56:00 发表
无怪乎HP主编的TAS发烧榜,只有一张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上榜。
TOP
3#

不需后期制作,即可将夸张的理念注入录音当中。比如decca,理念是把乐队尺度处理得很大,结果乐器之间被人为拉开,尺度已经超越音乐厅里听感。当然,普通音响上听会有很强的临场感。Decca的录音,低频过量是比较明显的,典型的例子是索尔蒂《女武神》(全集中的那次录音,而不是早年那个)的开篇暴风雨,开大音量房子都在颤。听着是很过瘾的,不过音乐厅里听不到这样的声音。

原帖由 jimmyhq 于 2010-9-25 22:40:00 发表
decca和rca都是后期做得最少的。简洁直接是他们的特点,他们的好处并不是什么生猛的低频,是活生生的现场感、充足的细节和乐器的质感。
TOP
4#

这个不敢当。我实非音响发烧友,所谈多为感性和经验。给别人推荐音响,绝对心虚。选硬件,还是得通过的个人口味的定位,然后现场聆听不同风格的组合。最后按倒在地的是秦香莲、潘金莲还是吕秀莲,肯定因人而异。

原帖由 mzt 于 2010-9-25 22:46:00 发表
我发现qsyd兄的发言总是有理、有力、有节。正准备升级硬件,想听听老兄的意见,可否不吝赐教?                                

[quote] 原帖由 qsyd 于 2010-9-25 20:15:00 发表
音响和录音,有匹配性的问题。绝少有音响系统,可以把所有的好录音都播放好。个人经验,DG的录音,需要中性、速度很快、解析力高的系统,如果系统加味精,DG的录音听起来会有些混。在中性速度快的系统上,DG的好录音散发出来的光泽是无以伦比的,各频段的音量自然均衡。当然,DG的录音绝对放不出Decca那种生猛的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0-09-26 01:57:01
TOP
5#

而且是用老虎筋做的大提琴演奏的。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0-9-27 18:55:00 发表
说实话,在我看现场之前,一直以为马勒1那个两只两虎是大提琴演奏的。。。。。。
TOP
6#

老兄原来的帖子里讲DG录音的音色浑浊不清什么的,说实话,音色、各频段量感、声音的光泽等等指标,每个人的标准会有些差异,容易引起争论是必然的。但音场和定位,可以说是比较机械的指标,调好的音箱系统这方面表现如何,和个人的听感没太大联系了。

老兄很坦诚地说“钢琴的高音键和低音键搅在一起”,这很可能是系统需要调节的地方,比如摆位呀,周围环境,房间尺寸什么的。我不敢说DG所有的钢琴录音都没有这个问题,但有定位问题的钢琴录音很少。DG的钢琴,一般听上去尺度较小,比较接近人在舞台下中距离听钢琴演奏的听感,但没有定位的问题。但也有尺度大的,比如齐动弹的匈牙利狂想曲全集,听上去犹如听着站在钢琴很近的地方。

我知道老兄未必听得进去,给其他看客做个参考罢了。这个话题,我就此打住。


原帖由 aad 于 2010-9-25 19:30:00 发表
钢琴的高音键和低音键搅在一起,琴箱的共鸣吊在半空,这就是DG一些钢琴作品录音的效果


原帖由 aad 于 2010-9-29 18:23:00 发表
别以为世界上就是DG最牛,我真怀疑你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刚注册的马甲还要来讨论钢琴,半桶水吧,装师傅啊,笑死人。回去拿本乐理教科书好好学习再来吧。DG的录音有大半以上缺乏音乐活力,死沉沉的,尤其是老卡和柏林爱乐的。你们爱不爱听这都是事实。别拿器材说事,我只问一句,有人试过1.8克的针压吗?这就如同显微镜聚焦,好坏唱片一目了然。
TOP
7#

"老的像莱纳ADD时代,那是一气和成,有错音都改不了。"

兄弟,这个事情不要道听途说,也不要想当然。莱纳的那些录音怎样录制的,RCA唱片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比如《天方夜谭》,“录制于1960年2月8日。芝加哥音乐厅有缺欠(谁说芝加哥音乐厅的声效多好多好来着,现场听过没有?),发出的声音水平方向尺度很大,但缺乏纵深....一大早大家开始分组排练,排练间歇闲下来时几乎所有团员没完没了地打牌....铃声响起,录音开始。先是各种测试,尤其是调整各种平衡,从最弱的声部开始。比如独奏小提琴和竖琴之间的平衡....录音花了六个钟头,上午前两个乐章,下午后两个乐章。只有第四乐章没有中断,很难得没有像其它乐章那样给切成一段一段地录制”。原文详见Richard Mohr的笔录。

另外,也没有ADD这么个时代。莱纳晚年赶上立体声模拟录音时代。而ADD是CD时代的一个术语。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0-10-2 9:58:00 发表
老的像莱纳ADD时代,那是一气和成,有错音都改不了。十几年前就不迷信老卡了,他是指挥全才,但不是专才。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0-10-02 14:23:30
TOP
8#

你说的这几个录音,没有一个音场浑浊的,其中李赫特的拉二乐队清晰度略差一点,但绝非浑浊,而德七八九音场十分清晰,收放自如。所提及的库布里克几个录音,声音不是很厚重,但很雅致高贵,这是库布里克所追求的声音。

原帖由 george.4 于 2010-10-2 11:18:00 发表
就我听DG的录音,确实不咋的,音场浑浊,动态倒是强劲有力。像库布里克的《我的祖国》在听了3分钟后,根本就没有勇气再听下去,典型的80年代初期数码声。DG111周年的第一张阿巴多指挥的匈牙利舞曲,李赫特的拉二,柴一钢协,库布里克的德九等,如此糟糕的录音实在是糟蹋大师。
TOP
9#

理念不同,起点也就不同,问题是不可能以逻辑解决的。白头翁录音好不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念去判断。我的白头翁密纹一开声,音场立即象一支红杏延到墙外,弦乐则油滑得足以令人手舞足蹈。有人听到这样的声音心花怒放,开始我也是。进音乐厅多了,才觉得白头翁的声音太假了。目前我以音乐厅之间十几排的位置到的声音和音场作为判断录音好坏的标准。音乐厅里的弦乐很美,但听上去比著名的弦乐发烧录音要干一些,因而才有丝丝入扣的织体质感。早年因为讨厌由我英国系统传达出来的DG录音,CD柜中的黄色侧脊越来越少,DG的歌剧更是几乎为DECCA和RCA完全替代。后来进音乐厅多了,声音取向逆转过来。

哪位同仁在音乐厅里听到过白头翁那样宽阔的音场和油滑的弦乐,烦请指点,俺一定亲临现场聆听受教。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0-10-10 18:19:00 发表
不用枉费苦心了。有的人在阅读上也存在较明显的障碍,他们只会断章取义,专挑自己喜闻乐见的词句加以歪曲理解,根本就不理会文章作者的完整意思,也压根儿就没想过去检讨自己的观点是不是成熟。
TOP
10#

还好,不是所有人都把为音乐而感到和为音响而感动混为一谈。为音乐而感动,很多人是在收听老式收音机、砖头录音机就已经醍醐灌顶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喜欢平等讨论的也好,喜欢给别人上课也好,都请踊跃发言。

原帖由 MissionLu 于 2010-10-11 13:09:00 发表
那些所谓的发烧录音,音场阔深得吓人,结像贴身如在面前,弦乐腻滑得如蜜糖巧克力,不否认这样的录音本来可能也录得不错,但离现实声音差距太大了,更多像是满足一些人的感官刺激。可能我这样说某些大师又要来拍砖了,要指责我既不会指挥又不会弹琴,有资格这样说吗,呵呵。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0-10-11 13:34: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