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士阿炳的《二泉映月》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anfield 于 2011-1-11 9:45:00 发表
弦乐四重奏《二泉映月》倒没听过,很有兴趣。

另,也有说《江河水》让小泽感动的流泪,到底哪一出是真的?难道小泽哭了二次?

应该是二泉映月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anfield 于 2011-1-11 10:33:00 发表
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

但我们现在听到的大多是符合“主旋律”经过改造过的历史!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无论是江河水,还是二泉映月都和主旋律没有冲突,主旋律不会随便改的,也没有必要改,如果要真怀疑,你不如怀疑小泽征尔是不是真的跪了,真的哭了。
其实我的意思是艺术上的东西,不要掺杂太多政治上的想法,纯欣赏就好了。
TOP
3#

回复 6# yavis 的帖子

阿炳道士出身,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各文章介绍的时候,偏重点不同,详略不同。不知道哪里看出是刻意隐瞒呢?

网上随便找的:
阿炳
副标题: 黑暗中的晕眩
作者: 庞培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1893-1950)是贫苦的小道士出身,生逢乱世,一生坎坷,是20世纪中国音乐界一帧独一无二的精神肖像,也是中国音乐史上千载难逢的传奇人物,据传他生前创作和改编的乐曲有七百多首,但迄今流传下来仅6首。本书是一部关于这个双目失明的苦难的天才的专题散文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曲家本人在过去年代里不幸而灿烂的命运,具有一种痛彻肺腑的力量。(内附黑白插图60-80幅)

-----------------------------------------------------------------------------------------------------------------------------------
生平简介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TOP
4#

回复 11# 空手 的帖子

广州新时代和香港龙音唱片的阿炳专辑,里面有带有二泉映月的原版钢丝录音
TOP
5#

所以我说纯欣赏就好,背景知道一下就好,不要掺杂太多的其他的东西进去,
TOP
6#

原帖由 空手 于 2011-1-12 14:24:00 发表
能麻烦贴张封套的图片吗?
新时代的原版封面比较难找,因为时间比较早。可能海印还有的卖,封面是蓝色的。现在网上找不到。网上能找到的都是再版的图片


只有曲目资料:
顶级天碟,六个版本,堪称一绝,发烧录音,试音必备
华彦钧 -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
出品人:麦伟良
监制:陈珞
录音:陈珞,邓奕坚,尚东
《二泉映月》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小名阿炳)的代表作之一,
阿炳以“二泉映月”命名这首二胡曲,他通过“二泉”与月夜将情寄于景。
当我们听了那深记得动人的音乐之后,不仅联想起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艺术境界,
而更多的是犹见其人-一个刚值、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
阿炳在乐曲中抒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无限感慨和悲愤之情。
   《二泉映月》是最值得中国人骄傲和珍藏的中国音乐精品专辑,
本专辑是由二胡合唱、民乐合奏、钢琴与弦乐队电子合成器、埙、
箫集合而成。历史珍贵录音,闵惠芬,赵胤胤、华彦钧演奏。
合而成。历史珍贵录音,闵惠芬,赵胤胤、华彦钧演奏。

01. 二胡演奏:闵惠芬,合唱:广州乐团合唱团,指挥:瞿清泉 / 二胡与合唱    [0:05:36.25]
      二胡与合唱
      二胡演奏:闵惠芬
      合唱:广州乐团合唱团
      指挥:瞿清泉
      编曲:瞿清泉
      录音:陈珞,邓奕坚,尚东
      录音地点:广州黄花岗剧院
      录音时间:1988/6
      录音器材:
        Schoeps MK2S Miephone
          Studer 169 Mixer
          Sony DCM F-1 Recorder
          JBL 4412 Moniter
          

02. 中国爱乐交响乐团,改编:吴祖强 / 弦乐合奏    [0:07:57.37]
      中国爱乐交响乐团
      改编:吴祖强
      录音:邵军,陈珞
      录音地点:北京军乐团录音棚
      录音时间:1997/8/28
      录音器材:
        B&K4040 golo Micphone
          Studer 269 Mixer
          Dcs 900D A/D Converter
          Lexicom 480 L Digital Effects system
          Sony 2800 DAT Recorder
          ATC SCM 20A PRO Moniter

03. 电子合成编程:捞仔,埙,萧:黄金城 / 电子合成器    [0:06:31.63]
      电子合成编程:捞仔
      埙,萧:黄金城
      录音:陈珞
      录音地点:广州新时代录音棚
      录音时间:1997/12
      录音器材:
        Audio-Technich 4050
          CM5 Micphone
          Avalon-Design Vt 737 TUBE music Recording systems.
          Digidesign PRO-Tools systems
          Meyer HD-1 Moniter

04.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二胡:张方鸣,指挥:张大森 / 中国民族乐合奏    [0:06:01.00]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指挥:张大森
      二胡:张方鸣
      录音:邵军,陈珞
      录音地点:北京军乐团录音棚
      录音时间:1997/8/29
      录音器材:
        B&K 4040 Golo Micphone
          Studer 269 Mixer
          Dcs900D A/D Converter
          Lexicom 480 L Digital Effects system
          Sony 2800 DAT Recorder
          ATC SCM20A PRO Moniter

05. 钢琴:赵胤胤,指挥:胡炳旭,伴奏:广州交响乐团 / 钢琴与弦乐队    [0:07:46.37]
      钢琴与弦乐队
      钢琴:赵胤胤
      指挥:胡炳旭
      伴奏:广州交响乐团
      录音:陈珞
      录音地点:广州中唱录音棚
      录音时间:1995/6/19
      录音器材:
        Schoeps Mk2s Micphone
          Sony PCM 2000 Recorder
          Lexicon Digital Effects System
          TANNOY DMT215 DMT8 Moniter


06. 华彦钧(阿炳) / 历史珍贵录音(录音时间:1950)    [0:06:58.38]
      历史珍贵录音
      二胡演奏:华彦钧(阿炳)
      录音时间:1950
      录音器材:钢丝录音机
-----------------------------------------------------------------------------------
龙音版比较全面介绍阿炳的
最后编辑woow 最后编辑于 2011-01-13 12:25:09
TOP
7#

FT中文网的文章我早就看过了,我觉得后面有个跟贴的话,更值得我们自省:

来自江苏省扬州市 [ chenyehe ] 的原贴:
这篇文章的价值观,整体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真”,或者“求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善,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但有些时候却不是。
对阿炳的理解必须要有历史感,如果我们单纯站在今天这个时代,来认为阿炳的塑造不过反映了“政权的虚伪”,那就很肤浅了。
在他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话语和民间信仰是同一的,阿炳的形象,套用波伏娃的话,“是被建构的”,但这种建构在当时来说具有正面和积极地价值。在当时那种历史环境下塑造阿炳,犹如今天基督教对于耶稣形象的建构一样,用理性来去“求真”,是不正当的。

时代的要求不同,在今天的文明程度下,那一套当然已经走不通,但如果可以地抹杀历史感,以今天的立场来评述历史,那并不合适。

从之前的回复来看,中国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中国人当下的文化则似乎很蔑视历史感,而更倾向于历史功利主义——凡是今天看来对的,当时就是对的;今天看来错的,当时就是错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态度和将阿炳塑造**民艺术家,在价值上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TOP
8#

回复 41# 潇湘水云 的帖子

呵呵,我知道没这么神乎,那不是我写的,只是网上转贴过来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