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茧成蝶,可与言诗——沐声DA005解码器用家手记(收官:系统前... [复制链接]

1#

005用户帮顶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20/8/24 10:46:0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帖子,我理解为就是马背兄听着音响,慢慢勾起年轻时的回忆,和年轻时对声音的追求,可能现在声音找到了,放松听着音乐联想到了以往求真求美的经历。。。。。。好器材是让音乐说话,看来马背兄找到了!
TOP
3#

14日首次开机后,第二张CD听DG出的沙汉姆《维尼亚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华彩乐段时,琴弓跟琴弦的摩擦声、琴腔的共鸣声,两者之间的距离,以及演奏者身体摆动时发声位置的变化,都可清晰地辨识。
当时头脑中瞬间浮现出一个画面:蜜蜂的腿上,布满了细细的绒毛,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什么鬼!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这个联想是高一生物实验课的一次经历。那是生平第一次接触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切片,很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20/8/26 13:42:26
这样比喻细节太牛了,很多小烧根本不理解解析的定义,以为亮,细节浮出就是解析,解析是要在密度中展开才可以看见。。。。。。。这才是真解析!
TOP
4#

精彩!
TOP
5#


补充个人听音感受的目录
1、宽广深邃的音场、清晰稳定的定位
2、近乎变态的解析力,极其丰富的弱音细节
3、金字塔结构的能量分布
4、声音控制收放自如,扩张与收敛达到较好的平衡
5、低频表现(连绵不绝,深不见底)
6、中频表现(绵密、醇厚,温暖、润泽,磁性)
7、高频表现(关键词:华丽、清甜、纤细、柔顺、光滑、透明、空气感)
8、动态表现
9、瞬态响应与速度
10、密度感、能量感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20/9/2 14:47:07 少了一个近乎真实的透明感
TOP
6#

近期思考一个问题:国内外是否已经有音响器材厂商从控温角度进行器材设计?(胆机除外)

以DAC作为重点,一找,还真找到了几个个案。
1、歌诗德X26,工作时发热较大,有用户实测,环境气温30度、工作两小时后表面温度46.3度。
2、精音D1000,功耗100瓦!左右两侧加散热器,据用户说“热开了”之后声音更好,但具体温度不详。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20/9/3 12:11:44
有,美国hovland的原来的设计师,设计了款usb的隔离器,就用高压差来让机器发热,机器做了全封闭,且恒温,因为里面有颗飞秒钟,机器要热越好声,
TOP
7#

不知楼主是否研究过或者听过,AQUA 、Vermeer、Lampizator、Accustic Arts,这4个品牌的DAC,以这些品牌在业界的口碑和地位,你说他们是废材,你是有多狂啊
tianno1 发表于 2020/9/4 10:08:25
不是听不听的问题,这个属于研究范畴,很多人不喜欢信号通道有电容,因为电容对信号会有染色,同理,解码输出选用电子管做缓冲输出,也是调整染色的一种,楼主说的也对,动态肯定胆管会压缩,还有信噪比。顶级的解码很少会用电子管输出,中下级才会用电子管和电容做染色掩盖声音的不足。
TOP
8#

回复 207楼tianno1的帖子

如果你觉得10w左右的也属于高级的话,msb和dcs这些旗舰,是不是航天级了?楼主用啥评测不重要,重要的是楼主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声音,并且分享同好!另外,你喜欢电子管,你的假如,这都是你自己的见解,自己喜欢的,没有人反对,别在意别人说。你玩你的,楼主玩楼主自己的,别要求这些哪些的,我玩的确实也不多,不过玩为啥一定要多?天天网上找东西开脑放健身?楼主的很多定义见解只是说给懂的人听,不懂,不理解的看看就得了。没必要争个你对他对的。。。。
TOP
9#


最后一次回应阁下的问题:

一、几个基本的概念作为讨论的前提(既然是专业人士,就不用解释)

1[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20/9/8 1:11:01 现在玩hifi的有些人,自以为受过高等教育,动不动摆出一副老子权威的观点来喷

检测ic就能懂hifi?这个和咸菜无用论也有的一拼。所以马背兄,这种人没必要理会,你太实在了,说出了现在hifi的怪圈,就像重新拿r2r换个锅子来炒冷饭,很多为了啥,其实说白了不就是玩hifi钱多人傻,耳朵软!这些小喷,也代表了现在的社会现象,浮躁!高学历有用吗?教条主义教育的产物,专业有用吗,还不是机械的只会这个测试!

TOP
10#

回复 243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很早时候深圳38度5先生搞了4像钉,用了如下材料,不锈钢主题,红木杯托,玻璃珠,和不锈钢主体上面用软木,这4种料自由组合的话可以让声音有很多不同。。。。。。。现在看来马背兄准备朝这个方向做组合发展了。。。。。我感觉,马背兄这样玩,玩的太复杂了,又是加热又是准备复合丁的。。。。。。。我的机器里面有颗ocxo的晶体,靠近晶体的有几颗优质电容,我尝试过用手摸电容,烫的手摸不上,所以我加强了空气流动,免得让电解寿命缩短,提前干涸,所以您的这样加热到48度的玩法,内部的温度估计起码要到60度左右,电解失效时间可能大大提前,我的机器用了ocxo时钟,给你意见如下,ocxo从开机到稳定,并不是声音翻天复地变化,只是在解dsd的时候dpll小数值会稳。。。。。然而对我来说目前的dsd和pcm,我感觉差距不大,声音是差不多的,不像003/004那样,从pcm44.1到dsd64再到dsd256密度等级开始发生变化。。。。
TOP
11#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然而,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能力射程决定了玩HIFI的方式与深度。

郭靖小时候比较愚钝,跟着江南七怪学武艺,没有多大长进。少年时因故要独自远行,江湖凶险,7位师傅来送行,6位师傅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可怜这孩子根本记不住。最后,平时沉默寡言的四师傅南希仁说了两句话、8个字,郭靖就记住了并且终身受益无穷:

打得过,打!
打不过,跑!

这话我也记住了,呵呵!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20/9/27 16:20:15 楼主描述的,很贴切!
TOP
12#

回复 304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usb线加磁环,不是一个好方法,磁环吃掉的东西太多,关键还是线做的并不完美,只能这样说,这个线并不是符合你系统的线,另外简单靠线去改善声音,并不是治本的办法,只是让一种状态去改变另外一种状态,关键如果玩usb,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吧电脑过来的受污染的usb信号给剥离和重整,所有pchifi玩法都在往这方面靠拢,比如抛离干扰的开关电源。。。。。加强屏蔽。。。。。但这些只是隔靴抓痒。。。。如果有合适的处理办法,到时候usb线就没有这么大的功效了。。。。意大利界面的构架非常好,第一个芯片是剥离音频数据和其他数据的,第2个芯片专门为音频流做处理,说以能不能在第一个芯片开始剥离的时候去脏去误差,就很关键。。。。以上给马背兄一个参考。。。。。按马背兄的折腾经验和悟性,应该心中已经有方向了。。。。。
TOP
13#

煲线到8日,时间超过200小时,如同以前的两条1号线(1米、2米),声音基本稳定了,再出现变化,大概要500小时以后。所以停止24小时连续煲线,进入正常使用阶段。
与新线相比,200小时后的线高频更顺滑流畅,低频也更宽松饱满,基本没有了火气。

然而,两个缺点依然存在:一是高频不够凝聚,声像聚焦不是很理想,声线有点偏散漫,人声口型也略偏大,且有点模糊感;二是以前使用2米长的1号线时(累计使用120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20/10/12 0:09:52

水润的声音确实没有油润舒服,我理解为声音某些方面需要钝化,粘带感,这也是声音厚的一种体现方式,这才是高级的表现,并不是一味的清汤寡水的透明。。。。虽然,现在高级的声音走向一个重要的考核要素----透明感,但是也不是越透越好,有时候水清则无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