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李云迪的爆炸新闻与商隐兄的酸菜贴子
舒存兄还是太偏激了,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上去了。任何艺术要生存就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没有继承当然不可,但固步自封、自我僵化也是死路一条。就舒存兄的2个回帖拢起来说几条讨论一下。
1、所谓民乐交响化是民乐大合奏的一种发展形式,后者发端于民国时期的“大同音乐社”而非解放后,我相信华人世界中知道并喜欢“春江花月夜”的一定大大多于那首“欧盟盟歌”的。怎么能说“无法解决声音的“粗糙”“浑浊”“刺耳”等这些基本问题”?
2、音乐和书法、绘画、文学等最大的不同是,音乐是一门和活人紧密结合的艺术。对民乐发展现状的不满要仔细分析是乐的问题、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怎么能一股脑的都怪罪到民乐的发展创新上。再多说点得罪人的话,现在国内的西洋乐队又如何?依照其演出水平是不是可以说西洋音乐搞交响化是错的,应该通通退回去只搞中世纪甚至是希腊罗马时代的音乐。
3、如果真的要全部恢复到以前的民乐上去,那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拥有哪些。钟鸣鼎食的帝王贵族音乐、国家仪式的礼仪音乐、舞蹈戏曲的伴奏音乐、文人墨客的书房音乐、释道宗教法会音乐、市井娱乐音乐、山歌俚曲劳动音乐,看起来好听的不少,可其中有没有或者说有多少贝多芬的时代英雄、马勒的生死求索、巴赫布鲁克纳的宗教虔诚、斯美塔那西贝柳斯的民族自豪,这里面有社会的问题也有乐队表现能力的问题。
4、“十二乐坊”只不过是借用了民乐元素的流行音乐而已,正如同陈美不能说明西洋音乐,甚至都不能说明小提琴一样,对民乐她们什么都说明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