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魔鬼之弓帕格尼尼 [复制链接]

查看: 8104|回复: 42
1#

来点大图吧,大家随便看看,看得舒服就好,这里面的我是一个都没有。。

[upload=jpg]Upload/2006118147165520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8147285067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8147462548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8141012827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81410147011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814102694415.jpg[/upload]
最后编辑一夜九次郎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这辈子第一次去买小提琴是在我刚全面古典的第一个月,买的是一堆小提琴名曲的碟包,我这辈子听的第一个小提琴协奏曲是那碟的第一个人西北六丝的小提琴协奏曲,那时候只感觉,真没意思啊。当然,后来非常喜欢

名小提琴协奏曲里唯一让我一听就马上喜欢上的小提琴协奏曲只有门德尔松的,还有就是怕个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怕个尼尼的那个有意思,一段很长的前奏以后,嚣张的小提琴加进来,,,太靓啦

去年我是古典才开始听啊,都说拉宾好,但是我只看到怕尔慢的。看在他和怕个尼尼都是同P的份上。这是我去年买的一张美版口圆YLJ,花了偶四十票......不便宜啊。当我很幸福得向前辈打听的时候,却听说广州多得用来铺地。严重伤自尊.......
[upload=jpg]Upload/200611813343843943.jpg[/upload]

...........................................[upload=gif]Upload/20069138513757795.gif[/upload]

记得好象春节的时候,我在看电影《复仇的金子》,是那个李姐演的,电影里一直不断得用啊用的24随想罗嗦没完,是最后一想曲

24随想,看来大家是很喜欢的

上网的时候,看到网页http://lib.verycd.com/2005/10/28/0000071703.html,作者他把那个原声(时光倒流70年)里的曲目全都说成是Paganini的永恒作品。。真是见鬼。想不到国家义务普及教育了那么多年,还有这样的事
最后编辑一夜九次郎
TOP
3#


先来个小图


[upload=jpg]Upload/200611814163540771.jpg[/upload]
TOP
4#

rosemaid 在 2006-11-9 13:28:13 发表的内容
对了,基督小弟是不是在163上有相册啊?
给我发短信,去看看??


我在163没相册啊
上次我的面孔把一妞吓着了,害她吐啊吐得一整晚,还生病了
我就把我的图删啦

下次我再上图马上给你发短信
最后编辑一夜九次郎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6119185565177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855155379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1918563269312.jpg[/upload]

好象美岛妞很小的时候就录过

可惜对她没什么性趣

听古典以来,都没买过她的碟
最后编辑一夜九次郎
TOP
6#

死于鸦片战争。。。。..................[upload=gif]Upload/20069138513757795.gif[/upload]亏你想得出来
●●●●●●●●●●●●●●●●●●●●●●●●●

以前我是听OST一类,虽然其中经常也有大师的独奏成分,但都是更关注作曲家本人多。自古典后,演奏身份的关注比当然要大大提升。毕竟古典作曲大师都不可能再有新闻了,只有白纸黑字供我们脑袋里勾勒形象。

我不会啥乐器,所以对懂那玩意的人六体投地地打心眼里佩服。我家是住五楼,对面一楼个妞喜欢钢琴,天天弹,楼下三楼一男的也偶尔拉拉小提琴。水平都离能入耳动听还有很长距离。可是怎么说人家都是玩乐器的,如果听一张碟,听的角度就大不一样。比如怕个尼尼的二十四随想,这弓法技巧?我听曲子的时候,感觉曲子是挺嚣张的///但是好在哪里?我不懂。比如perlman的技巧的毫无瑕疵?我更不知道了。事实上,一张唱片,如果故意要无痕得演错来玩,我是基本听不出来的。不会乐器,不懂乐理知识,是我心中永远一大痛。还有,楼下拉小提琴的那个,虽然他拉不成曲,但是,那种音效的声响感我真的太喜欢了,这现场毕竟是不一样。而听数字碟,又象是隔着膜看片一样了,看完高清再来看电视,和怕个尼尼的距离又拉大了一点。这个如果现场拉,想起来不知道要怎么疯狂。

流云哥是会些钢琴的,同样的碟,我老是感觉会乐器的人听来,要多听到很多内容,我们买亏了

音乐对我这样的纯听众,只能是无所事事后的享乐休闲,玩玩罢了。哎

我离这怕个尼尼,很远很远的.........


............................................[upload=gif]Upload/20067262012874990.gif[/upload]
最后编辑一夜九次郎
TOP
7#

怕个尼尼的曲子我目前只听了啊卡多的那个三张六曲和随想曲。。。别的不好意思,我还没接触到。

这里是大家经常看到的一些也是经常说到的一些赏心悦目的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61181326404964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1813265223523.jpg[/upload]
TOP
8#

真没有哦玫瑰姐

骗你又没什么好处
............................................................................

等下

刚才我电脑的时候一手吃苹果,一手打字看屏幕,什么都没看

吃啊吃的,突然好象苹果味道有问题,粘粘的,有腥味

再看  M呀  的 好大一  只虫   !  !  破苹果!!

    现  在,  我.肚子痛,,,去抢  救 先   。。

我  先下  线了  .......8  8 6

帮  我叫车。。。。救 命 啊

...........................................[upload=gif]Upload/20067281825762102.gif[/upload]
最后编辑一夜九次郎
TOP
9#

以下是我找来  剽窃文章,给我这样的新手看:

尼科罗·帕格尼尼 (Niccolo Paganini,1782-1840),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 尼科罗·帕格尼尼 (Niccolo Paganini,1782-1840),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帕格尼尼的作品并没有出版得太多,很多作品他只作给自己演奏而没有正式出版。原因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演奏他的作品,但是他这套随想曲共24首小提琴独奏曲经常被演奏。尽管它们也需要很多技巧,速度也很快,但比起其它一些帕格尼尼的作品,演奏已经不算很艰难了。例如帕格尼尼有的作品演奏会中,小提琴琴弦会被预先设计突然“意外”地拉断,一根接着一根,而演奏的帕格尼尼依然用高超的技艺演奏,甚至到最后小提琴只剩下一根弦线。

这24首随想曲之中运用了不少拉小提琴的技巧。例如第四首用了“双停” ,第十一首要极高速拉,第九首要用小提琴拉出长笛声、圆号声,第24首开始之后连续出现12个变奏,这个主题是最基本的变奏,在很多风格的音乐之中都听得到,但是最基本之中又有很多途径值得音乐家去探索,帕格尼尼也用过这个主题作其他变奏曲,以后的巴若斯、拉克曼尼诺夫都用过。

帕格尼尼这套小提琴随想曲经常演奏,很多著名的小提琴家也录制过这套作品。和韦瓦尔第的“四季”,巴若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一样成为最受欢迎的小提琴作品。


以下文章转自《大公报》

帕格尼尼神话的背后——帕格尼尼和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
周凡夫 帕格尼尼的一生不仅充满传奇,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小提琴技艺,更为之添上了不少神话色彩;他所写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二十四首随想曲,当年更被认为除帕格尼尼以外,无人能够演奏。
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时还未够二十岁,当时他已名满欧陆。他在舞台上神乎其技的演奏,充满浪漫热情和强烈精力的音乐,结合他那副带著魔幻神秘,瘦骨嶙峋的面容,有如魔鬼般的台风,使他在任何一个城市的音乐会门票,往往在一瞬间便被抢购一空,一票难求。他所到之处,都轰动一时,形成了一股席卷欧陆的帕格尼尼的狂飙。帕格尼尼一方面周游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断创作不少采用他自己发明的众多奇绝崭新技法在内,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使技惊四座的效果,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法出现而保持。帕格尼尼的出现,为小提琴这件乐器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脱胎换骨,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带来追求超绝技巧的潮流;各种乐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寻求技巧的突破方法,李斯特便因为年幼时被帕格尼尼的超技演奏吸引,而要致力成为「钢琴的帕格尼尼」,由此钢琴在日后才因为李斯特此一志愿的实现,而成为能发挥绚烂色彩,光芒四射的乐器。帕格尼尼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亲眼目睹他演奏的人都难以置信,加上他那副有如魔鬼般的台上姿采,将他的演奏与魔鬼拉上关系的谣言便不断传扬。其中流传得最为广泛的,是指他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用以换取超凡的演奏绝技。其实,其实帕格尼尼自己亦曾有意无意地传播一些谣言,用以将他的演奏神话。举例来说,他便曾说过这样子一个故事:他被囚在牢狱中时,小提琴上的弦,一条一条地断掉,最后只余下一条,就这样他便摸索到只用一条弦来演奏的窍门。尽管帕格尼尼对人表示他的超绝技巧大部份是自学而来,事实上却是,他曾跟随过好几位小提琴教师。他的父亲,一位商店老板,便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很早便发现,他这位于1782年10月27日在热那亚出生的儿子,具有不寻常的音乐天份,帕格尼尼年仅四岁,便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提琴、结他、曼陀林;到九岁时,首次上台公开演奏普莱耶尔(PLEYEL)的协奏曲。帕格尼尼在作曲方面,同样很有天份,十一岁便写成处女作品小提琴奏鸣曲(现已失传),但让他的作曲才华得以成熟发挥的,却和当时一位热爱音乐的贵族马卓斯内格罗(MARCHESE DI NEGRO),有很大关系。由于内格罗的协助,帕格尼尼得以通过内格罗安排的一系列音乐会,接触到广泛的听众;更重要的是,在内格罗的引荐下,帕格尼尼得以和当时一批著名音乐家结交,大大扩阔他对音乐历史和文学的认识,为他进军音乐创作世界,增添了重大的本钱。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的灵感,便是因为他在内格罗的音乐图书馆中,第一次看到了平托·洛卡泰利(PIETRO LOCATELLE)的随想曲乐谱。洛卡泰利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写于1733年,但帕格尼尼所写的却完全很不一样,各段音乐创作,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其中有好几段尤为著名,因而被冠上不同的标题,如第六首《神秘》(MYSTICAL)、第九首《打猎》(THE HUNT)、第十一首《浪漫曲及塔兰台拉舞曲》(ROMANCE AND TARANTELLA)、第十三首《魔鬼的狞笑》、第十四首《进行曲》(MARCH)、第二十首《牧歌》(PASTORALLE),第廿一首《小夜曲》(SERENADE)、第廿三首《军队》(MILITARY)。
帕格尼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从事音乐评论的著名作曲家舒曼,便认为他是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作曲家。然而,帕格尼尼却惧怕他自己的超绝技能会被人掌握得到,不仅坚持练琴时不让任何人在场,以增加其个人的神秘色彩,更只将很少作品出版,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亦是在面世三十年后,才以作品编号1出版,成为他在生时最早发表的作品;而此后直至他逝世的九年间,合共才再出版了四个编号的音乐,包括作品2和3的小提琴与结他奏鸣曲,作品4和5的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四重奏。帕格尼尼的廿四首随想曲,给和他同时代的作曲家带来不少创作灵感,著名的如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都曾将部份乐曲改编为钢琴曲,和配上钢琴伴奏。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十四首,采用主题加变走形式写成,该曲的主题便曾引发不少作曲家的灵感,布拉姆斯便借用该主题写成《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曼尼洛夫则以之写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而李斯特则将第六首编为《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第一曲。然而,对小提琴演奏家来说,这二十四首随想曲却是一个恶梦,当时的小提琴家都视之为畏途。该部作品中采用的二重泛音、双音奏法、左手拨奏、飞跃断奏等艰深技巧,甚至有魔鬼亦要退避三舍的说法。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的上半叶,虽然产生了不少伟大小提琴家,但却一直未有人公开演奏过帕格尼尼全部二十四首随想曲,更没有人敢将之全部录音!大师如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海费兹(JASCHA HEIFETZ)、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奥尔斯泰克(DAVID OISTRATTI),经常演奏的亦仅是其中的三、四首,只有法兰斯卡蒂(ZINO FRANCESCATTI)和年轻的曼纽轩(YEHUDI MENUHIN)经常演奏或录音的,会达到二十四首的半数。不过,七十年代以来,新一代的小提琴家,如高根(LEONID KOGAN)、里兹(RUGGIERO RICCI)、帕尔曼(ITZHAK PERLMAN)、阿卡度(SALVATORE ACCARDO)、明

兹(SHLOMO MINTZ)、雷宾(MICHAEL ROBIN)、马哥夫(ALEXANDER MARKOV)、斯玛曼(FRANK-PETER ZIMMERMANN)、美岛莉等,都已能够成功挑战这二十四首随

想曲。由于小提琴训练方法的改进,能够完全掌握这廿四首随想曲(包括将次录音)的小提琴家的年龄也就越来越年轻了。
中国著名小提琴教授林耀基在北京市艺术学校音乐分校的学生杨天娲,在二000年十二月中,只花了两天时间,便成功地将这廿四首随想曲全部灌录好时,才仅十三岁!年纪之轻,相信在新世纪之交,又为中国人在世界乐坛上创下一项新纪录!而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被视为难以攻陷的金汤场池的神话,亦彻底粉碎!但无论如何,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已被公认为小提琴家的试金石。这不仅是因为其中采用了大量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还因为作品中的丰富音乐内容,最能考验出演奏者对音乐的悟性。不少小提琴家只顾去克服演奏技巧的挑战,也就往往忽视了每首随想曲中所蕴含的丰富音乐内容,致使二十四首随想曲沦为练习曲,其实不可不知的是,帕格尼尼的魔力,便在于能够用技巧发掘出每首乐曲中的音乐美感。然而,说到底,帕格尼尼仍只是位具有独特音乐天赋的一个人,仍难免病魔的侵袭。晚年他的健康情况日坏,已不可能公开登台,只能迁居到气宜人的法国南部休养,初时在马赛(MARSEILLE),后搬到尼斯(NICE)去,直到1840年5月27日逝世,帕格尼尼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亦在此结束。
最后编辑一夜九次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