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乐趣。。。交流LP入门经验 [复制链接]

1#

凑个热闹,转帖王三表关于黑胶的一篇文章,最欣赏的一个博主,就是爱说脏话,不过,也喜欢

一种失去的艺术
带三个表 @ 2009-07-13 13:50:49 分类: 杂谈
前几天去外地买黑胶唱片,在一个屋子里,堆满了各种箱子,每个箱子里面有100张左右的唱片,一共有六十多个箱子。我挑了十箱子,就没耐心了。因为如果把这六十多箱子的唱片全部挑完,大约需要六七个小时。买了十几张唱片,回来了。

十多年前我听过一段黑胶,当时买了一个音响,上面可以播放黑胶,所以当时买过一些,但没听多久,随着购置CD音响,那台可以播放黑胶唱片的音响就退休了。因此,我也好多年没有听黑胶唱片了。这次朋友告诉我有人手里有一堆黑胶唱片,又勾起了我的欲望,在MP3横行的年代,听黑胶唱片是件可耻的事情。但我还要去买一台唱机,听起来似乎更可耻。会有人留言的:“你Out了。”是的,我奥**逼特了。

卡带的音质不如激光唱片,激光唱片的音质不如黑胶,MP3的音质不如卡带。之前我说了一些MP3的坏话,于是有人站出来反驳,说Mp3如何如何好,我还真没听出来它好在哪里。有一次坐朋友的车,车里播放的歌曲都是MP3格式,听得我只想撞墙。后来我觉得可能是位速不够的原因,我还专门复制了320位速的MP3在车里播放,发现还是很糟糕,真不如有些出租司机在车上播放的卡带质量好,但是你发现没有,在车上听MP3的人都很享受这种糟糕的音质,原因是他们用的是很酷的苹果播放器。这年头人们都希望干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

在SMN上,我跟一个朋友说:“我买了很多密纹唱片。”对方说:“什么东西?不知道。”我说:“黑胶。”对方说:“不知道。”我说:“乙烯唱片。”对方说:“不知道。”我说:“煎饼。”对方说:“哦,知道。”于是我想象着,一个人吃着煎饼果子,听着MP3,倒也挺怡然自得。当人们都习惯追求方便的时候,一定是萝卜快了不洗泥。

有人说,我在电脑上听MP3觉得不错啊,还是免费的呢。电脑音响就算是最高当最发烧的,还不如当年的双卡录音机的音响质量好呢。具体什么原理导致人们在电脑上听MP3觉得效果不错,我不清楚,这里一定有物理学家,可以解释一下。但我就用耳朵就能听出来,好和差的区别。能说服我的耳朵的人,我就服你。

那次挑唱片,让我有一个更大的感受,就是我发现一种唱片设计艺术在消失。同去的朋友是搞艺术的,她看到很多封面都会感到惊奇,最后买了一些封面设计很酷的唱片。实际上,当激光唱片出现后,这种设计艺术就遭到了破坏,原来的面积被缩小了,那种设计艺术的震撼力没有了。

最早,黑胶唱片基本上没有什么设计,50年代,唱片上的标志基本上就是演唱者,你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是谁的唱片,真正让唱片设计进入黄金年代是在60-80年代这二十多年,80年代初期,激光唱片问世,黑胶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大约到了80年代中期,黑胶的数量开始减少,CD成了主流。在一个十多厘米见方的面积上,无论你把设计做得再好,它的震撼力也不如三十多厘米见方的面积上设计出的东西效果好,这就像你去巴黎看埃菲尔铁塔跟去深圳世界之窗看埃菲尔铁塔的差别一样。因为激光唱片的流行,导致在唱片设计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适应小面积的设计效果。

激光唱片的命运有点像80年代中期的密纹唱片,日渐式微地要退出历史舞台。附着在唱片上的设计也将随着音质而消失。有人说,音质会越来越好,MP3会消失的,将来会有一种叫“爱摸屁股”(MPG)的格式比黑胶的音质还好。有这种可能,但只要是数字格式,它都会失去一种人性的温暖。没听过黑胶的人可能没有这个概念。有人说,我对音质没有什么要求,有声就行了。那对不起,这不属于你讨论的范围,大街上的声音够丰富了,你可以站在大街上去听交响乐。

唱片封面艺术,就这样慢慢消失了。很多东西都会成为古董,但是很多东西迅速成为古董,就有点不正常了。目前我看到的黑胶,多是60-80年代期间生产的,如果还有生产,估计也是为了收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