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析力与声音厚暖是矛盾的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2863|回复: 87
1#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10-3-18 8:27:00 发表
技术有突破了 自然就 没问题了。

正是如此。但并不等于高价进口机。暖厚仍可通透,本人以做到。商品尚未见。
分享 转发
TOP
2#

此话还得分解开来讲,首先应确认录音内容是否有暖厚成分,有就应播放出来,录得很干,你也暖厚,那就是附加染色、失真。眼下不少暖厚的声出自某种音染,这类是不会有高解析力的。达到相当高保真境界自然能播出暖厚,并且有高解析度。达到这个境界必须遵循基本原理,绝不是什么“高价"“品牌”的事。我反复说到的功放弊病,依然是问题的要点。
TOP
3#

当你达到一定层次才会明白,这些项是不能割裂看的。真实的厚暖来自丰富的泛音和扎实的低频下潜,而只有高解析力的系统才能将细微泛音完美播出。可惜现今商品达不到。必须DIY
TOP
4#

原帖由 神农 于 2010-3-18 23:19:00 发表
楼上的理论家,忍不住多一句话:自己说了不算,到底有谁听过你的东西,售价多少?真那么好我们都不必买其他国内外高低货色了

我的器材全套不超过3W。听过的人不多,但我始终敞开大门欢迎烧友。具体见:http://www.jd-bbs.com/viewthread.php?tid=1426072&extra=page%3D1
主要观点在后面http://www.jd-bbs.com/thread-1426072-13-1.html
TOP
5#

为什么我要强调中音,正是因为音乐内容所在。泛泛说音乐味,虚无了些。音乐整体是由实质内容构成的。
大家爱拿小提琴比较,很有代表性。其声音变化丰富很能鉴别系统解析力。四处寻觅,至今还没听过达到本人系统水平的器材。差距在于松弛度,流畅度,泛音。当带有松香的马尾与琴弦蹭动常会出现沙哑音。多数表现差。丧失了颗粒感。具体原因来自中音(有的是低音)喇叭瞬态不好,以及驱动问题。电动喇叭虽然达不到静电程度,但更合理的配置还有提高的余地。
TOP
6#

原帖由 万众 于 2010-3-20 22:58:00 发表
    静电瞬态是比一般喇叭灵快多了。但能量感太差了。
  真实音乐的演奏演唱不论什么乐噐,高、中、低都是俱有各自的能量的。所以,有无能量感也会影响象真度。
   能量感的分布也须平顺才耐听。
  
  
此话差矣,静电并非缺少能量感。反而属分布更均匀的。这是因其原理所致,大面积均匀同步被驱动,没有中间介质声传导的毛病。决定其在工作频域达到极佳均匀度。反观动圈单元是由音圈向音盆(或振膜)边缘及中心传递的。除音圈自重因素介质影响也较大,特别是在高频段。从几项参数亦可看出。一个可以在连续正玄波下播放很高频率的动圈单元,瞬态并不一定好。就像大卡车也能开到100多公里时速,但其启动和刹车距离就比小车长很多。结果差别会体现在复合频率的表现上。瞬态好的能将多频如实反映,差的会突出某主频。
回到实际听音,差的放小提琴会显亮、硬重,好像动态大了。瞬态好的反而会松,甚至能听到沙哑音,给人能量小的感觉。其实后者是正确的。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0-03-21 08:29:43
TOP
7#

原帖由 神农 于 2010-3-21 9:14:00 发表
静电那个薄膜,刚性低当然承受不了多大能量了

这也是误解之一。此膜作用在于隔开空气形成静电推动对象。全面驱动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膜的每一点都受到近乎相同的推拉。所以尽可能将它做得又薄又轻才是本事。如同静电场力在直接推动空气才好。
TOP
8#

我想这两种乐器有频谱和响度的差别。
转回电声来说,我猜想您想表述的是动态不够。这在全静电上会明显些。但搭配好的应正常
TOP
9#

好像限于录音距离,这就是音响(电声)不等同于现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