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市人的乡愁---来聊聊中国民歌吧 [复制链接]

查看: 18356|回复: 146
1#
流云居士兄挑起了民歌话头。砍柴兄的长贴巨献里也提到了不少民歌。快过年了,大家也来聊聊我们最熟悉的歌。我今日清理了自己的民歌或是接近民歌级数的歌曲的唱片,也有超过半百,自己也很惊讶。
最后编辑李商隐
分享 转发
TOP
2#

砍柴对民歌的看法真专业,有深度。俺作为一般乐迷,平常喜欢听民歌,主要认为在民歌里,能找到自己的来源,就是对根的认同。这是种潜意识。从音乐欣赏而言,这些小调作品,往往旋律优美,歌词抒情而直接,有时对着歌词慢慢品味也足够享受。记得中国以前很多优美的诗歌都是民歌,能够有幸流传下来的作品,一定是非常打动人的。
TOP
3#

另外,自己觉得民歌需要原汁原味,就是最泥土的最好。

但是我提出一个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就是我觉得民歌的商业化是必然之路,在某种程度内,可以推动民歌的发展。阿宝是个例子,在阿宝走红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会被他的这种唱法所着迷,或是仅仅觉得有趣,在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中,有这样一种独特的声音在商业环境中存在,实在是件好事。当然过度商业化也有问题,这是别话。

这有些像古城保护,在一定商业化范围内,对保护有利。因为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否则仅靠国家政府补贴在现阶段很多难以为继。对民歌来说,如何保持这种独特性和商业化的腐蚀是一个难题。从阿宝的两张唱片来看,第一张还是不错的,第二张是由问题的,太商业化了。

对民歌保护来说也是这样,现在很多村落已经到处听到流行歌曲的磁带和唱片,民歌的生存环境堪忧。如果让人们看到民歌手照样可以获得大众支持,就是给当地的民歌手看到了希望。
TOP
4#

另外,关于民歌新的作品难以出现,是与民歌的堪忧的生存环境有直接关系,当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泥土到城市谋生,当民歌手所受到的掌声越来越少,当老一代民歌手相继谢世,当流行歌曲被各种媒体高密度高强度地传播到农村,民歌手的生存环境前景灰暗。这与美国的民谣作品依然有市场的状况差异很大。砍柴说的对,“国外对那些类似于“原生态”的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落差没有中国的那么大。”
TOP
5#

我觉得用美声来演唱民歌,是一种民歌演进的方式。所以金铁林没有错,错的是青歌赛的评委,目光短浅,还号称专业人士。如果我当评委,早就把民歌的传统唱法,评为第一,而类似美声的唱法评为第二。我学院举办世界建筑系毕业设计作品展,就是把最土(孟加拉)的和最洋的(斯堪的纳维亚)选出来作为获奖者。因为这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TOP
6#

溪秀兰 在 2007-1-2 23:34:57 发表的内容
一些原生态民歌是需要象保护纳西古乐一样需要扶持的,其原因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赋予民歌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又是一个重大课题,如果缺乏市场化的力量的强力支持,前景堪逾……


这点我非常同意。但是现在按照中央政府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很大部分在靠个人和某些团体在做这项工作。所以,我说商业化是一条必有之路。
TOP
7#

溪秀兰 在 2007-1-2 23:41:07 发表的内容
“民歌的传统唱法,评为第一,”传统唱法表现力不够,嘿嘿!!!这是开倒车!!!

建筑设计评奖与歌唱比赛评奖不完全有可比性。



如何说呢,如果传统唱法的表现力确实与类美声唱法的差距甚远的话,这只能说明民歌唱法需要改进。但是,我所听到的老一辈和新生代的民歌手,艺术感染力很强啊。
TOP
8#

还有奚秀兰,她的歌声总是那么特别,把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得如此千回万转,自是本事。我是听她的“花好月圆”过的西历年,真是动听无比。[upload=jpg]Upload/2007140182337501.jpg[/upload]
TOP
9#

问题来了,用美声唱法来唱民歌,和用流行唱法来唱民歌,和用原生态的唱法来唱民歌,哪一个诸位认为最受市场欢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