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大师遮掩光芒的钢琴师-(第4页新更新“李云迪和朗朗的合作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8424|回复: 39
1#
20世界钢琴演奏界名家辈出,有很多优秀的钢琴家,并不为大众所熟悉,《被大师遮掩光芒的钢琴师系列》这个专题旨在向大家介绍,这些非常优秀的钢琴家。也许他们中有的可能就是21世纪的“horowitz、richter、arrau或是michelangeli”...............
最后编辑ttsoo
分享 转发
TOP
2#

被大师遮掩光芒的钢琴师系列(2)Olejniczak Janusz(最纯正的肖邦代言人)


[upload=jpg]Upload/20065822103396187.jpg[/upload]
亚努什·奥莱依尼查克,著名钢琴家和教育家,1952年10月2日出生于波兰弗罗茨瓦夫市。

  幼年师从路易萨·瓦莱夫斯卡(Luiza Walewska)、理查德·巴克斯特(Ryszard Bakst)和兹比格涅夫·德热维耶茨基(Zbigniew Drzewiecki)等大师。少年时代即开始了国内外的音乐会巡演,包括在法国戛纳德国际音乐博览会(MIDEM)上演出。

  1970年作为最年轻的选手在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上获奖(第六名)。1972年在意大利拿波里卡塞利钢琴比赛(Alfredo Caselli)中获奖。

  1971-1973年在巴黎师从康斯坦丁·施迈林(Konstantin Schmaeling)和维托德·马楚任斯基(Witold Malcuzynski)等大师。回波兰后在华沙音乐学院巴巴拉·海塞-布科夫斯卡(Barbara Hesse-Bukowska)教授和维克多·梅尔扎诺夫(Wiktor Mierzanow)教授指导下完成学业。

  亚努什·奥莱依尼查克在全欧洲、日本、澳洲和美洲频繁演出,演出场所包括柏林音乐厅、德国杜塞尔多夫Thonehale音乐厅、布宜诺斯艾利斯科洛涅剧院(Teatro Collone)、巴黎普雷耶厅(Salle Playel)、东京Santhory厅、华盛顿林肯中心等地,并在加拿大和日本开设了大师班,同时在莫扎特音乐学院授课。

  亚努什·奥莱依尼查克在国内外出版了众多的音乐专辑,同时常常在广播和电视上演出。他在CD中对肖邦音乐的阐释曾获“弗雷德里克95金唱盘奖”和“1995年年度唱盘奖”。

  他演出的曲目从巴洛克音乐直到现代音乐。不仅举办独奏音乐会,还乐于参加室内乐的演出。曾经出演安杰伊·茹拉夫斯基的电影《蓝色乐章》(La note bleu),与演员苏菲·玛索对手,扮演肖邦。

  亚努什·奥莱依尼查克对肖邦作品的演绎举世闻名。演奏肖邦的音乐需要特别敏感的处理,每位钢琴家都能弹肖邦,但只有真正艺术家的手指,才能发掘出作品完整的美。要善于在音符中发现,更要在音符之间发现,因为肖邦音乐的丰富内涵在乐谱上是承载不下的。亚努什·奥莱依尼查克是位敏锐非凡的艺术家,能够感触到每一个音符,和所有音符间的一切。1970年的第八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给他带来了声誉,至今在波兰和国外首先还是以肖邦音乐的杰出阐释者而闻名,虽然他同样还有其它的,丰富而广泛的演出曲目。

  囊括了2003年度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康城影展最佳金棕榈大奖及凯撒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7项大奖等国际性和地区性大奖在内的共21个奖项的影片《钢琴师》的钢琴原声弹奏就是由波兰钢琴家 Janusz Olejniczak演绎的八段肖邦的乐章,他以其娴熟精炼的演奏技巧让肖邦的这些旧曲目重注活力,散发光彩,特别是影片结尾的钢琴交响乐版“华丽波兰舞曲”,更是让观众悲伤郁闷的心情得以尽情的释怀,同时也为影片划上完美的休止符。

[upload=jpg]Upload/20065822121050625.jpg[/upload]
最后编辑ttsoo
TOP
3#

被大师遮掩光芒的钢琴师系列(3)David Helfgott(浪漫到发疯的天才钢琴家)
[upload=jpg]Upload/20065822124660966.jpg[/upload]
David Helfgott (1947 - ) 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Melbourne) ,生长于一个波兰的犹太人的家庭,自小便跟随父亲习琴,亦获得不少奖项。 1966年前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留学。他的教授形容他是25年来最有天份的学生。看起来他的人生走的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在留学英国之前,他其实已经受 Isaac Stern 的邀请前往美国纽约留学,但他固执的父亲大力反对。前往英国留学落的脱离父子关系的现场, 长期的精神困扰,令elfgott 终于在1970年的毕业表演赛上,演奏完Rachmaninov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后不支倒地,其后这个天才钢琴家中断了演奏生涯,在精神病医院度过了十多年的光阴。之后在澳大利亚 Perth的一间 Piano Bar中弹奏钢琴,为的只是一个给他弹琴的地方和女士们给他的香烟。直至遇上他现在的太太 Gilian Helfgott, 大卫在1984年再次登台演出,获得各方的赞赏。如果想再了解多一些大卫的人生可以去看电影 "Shine"-闪亮的风采,绝对是一部真人真事的感人电影, 该片原型就是David Helfgott ,有杰夫里.拉什主演,电影里的钢琴音乐全部有David Helfgott 本人演奏。《闪亮的风采》一举拿下包括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以及其他多个电影节大奖,絕 對 是 一 部 真 人 真 事的 感 人 電 影。
[upload=jpg]Upload/2006582213096869.jpg[/upload]
除philips公司出品的《Shine电影原声碟》外,RCA 出版了一张 David Helfgott 的 演奏拉赫玛尼若夫的CD专集。除收录了他和 Copenhage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一起演出的Rachmaniov Piano Concerto No. 3 外,亦收录了Rachmaninov的 Four Preludes 及 Piano Sonata No. 2 。

[upload=jpg]Upload/2006582215119938.jpg[/upload]
David Helfgott驾御钢琴的能力绝对无懈可击,肥大的和铉是起最大的特点,特别适合演奏“拉赫玛尼若夫”“李斯特”以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作曲家的作品,是新一代不可多得的钢琴演奏家。David Helfgott透过那双略带神经质的双手,充满感情地演绎,深深打动每位听众的心灵。是其他一些平铺直叙的演奏家绝对不能比拟的。
最后编辑ttsoo
TOP
4#

被大师遮掩光芒的钢琴师系列(1)Jean-Yves Thibaudet( 新一代的法国钢琴代表 )

[upload=jpg]Upload/2006582263842714.jpg[/upload]
让·伊夫·蒂博戴出生于法国里昂,是法-德后裔,五岁时开始在当地学习钢琴,七岁时公开首演。12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阿尔多·齐科利尼和吕塞特·德卡夫,后者是拉威尔的合作者和朋友。15岁他获得音乐学院一等奖,三年后在纽约赢得青年音乐会艺术家试奏奖。2001年,法兰西共和国授予蒂博戴“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2002年,由于他的艺术成就和长期参与斯波莱托音乐节的活动被授予珀伽索斯飞马奖。


  报界把让·伊夫·蒂博戴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以其多才多艺、深刻娴熟的音乐技艺赢得世界顶尖级指挥和乐团的高度敬重。他诗意浓郁的演绎和音色辉煌的丰富音乐语言表达被人称为“蒂博戴风格”,他的风格有助于他在演出和录音两方面的国际演艺生涯稳步向前。身为受尊敬的协作者,当今许多卓越的歌唱家寻求与他合作,在许多国际音乐节上他也是一位受欢迎的人物。目前,他与蕾妮·弗莱明、茜琪利亚·巴托利、安杰里卡·克尔希施拉格、尤里·巴什梅特和罗塞蒂弦乐四重奏这样的天才艺术家们合作演出和录音。

  蒂博戴先生是Decca唱片公司专属录音艺术家,录有30多张唱片,并获得许多录音奖项,其中包括“回声”唱片奖、金音笛唱片奖、爱迪生奖。

  最新发行的名为“萨蒂:钢琴独奏曲全集”的5张套装CD被格莱美奖评选委员会提名获得2003年“音乐冲击”奖。其他唱片包括:2003年获“回声评奖委员会”颁发的“20世纪最佳独奏曲目奖” 的《萨蒂的魔力》,该唱片收集了萨蒂罕见的作品;与赫伯特·布洛姆施泰特指挥的莱比锡布商会堂乐团合作录制的门德尔松钢琴协奏曲;与女高音蕾妮·弗莱明第一次合作的唱片《夜晚的歌》,收录了福雷、德彪西、马克斯、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咏叹调,唱片荣获“回声”古典音乐评奖委员会颁发的“最佳艺术歌曲独唱会奖”;还有与瓦列里·格吉耶夫指挥鹿特丹爱乐乐团录制的肖邦/格里格作品的唱片等。

[upload=jpg]Upload/2006582284310087.jpg[/upload]
蒂博戴的保留曲目,包括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李斯特、梅西安、肖邦、肖斯塔科维奇、格什温、勃拉姆斯、舒曼、丹第、沃尔夫和拉威尔的作品,他所录制的拉威尔作品全集荣获格莱美奖提名。他对爵士乐领域的尝试也获得成功,包括“公爵的映像:让·伊夫·蒂博戴演奏埃林顿公爵的作品”,以及“与比尔·艾文斯的对话”。这两张爵士乐录音的选段2002年被合成一张CD,名为“比尔·艾文斯和埃林顿公爵的白日梦映像”,该唱片在澳大利亚发行时获得极佳的反响。

  在传统的音乐会舞台之外,蒂博戴的才华也得到承认。在布鲁斯·贝雷斯福德拍摄的2001年6月发行的关于阿尔玛·马勒的专题片“风中的鸟儿”中,有他精彩的表演,在《贵妇画像》的电影配乐中还可听到他演奏舒伯特的两首即兴曲。2000年,为钢琴诞生300周年纪念,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史密森学会专门举办了由比利·乔尔主持的,以蒂博戴为主角的 “威严的钢琴!”音乐会,被摄成电视专辑。著名的伦敦时装设计师维维恩·维斯特伍德为蒂博戴设计演出服,引起了时装界的注意。
TOP
5#

死得早,也是有好处的。比如liszt他是最伟大的钢琴家,以后都不可能有人超过他了。为什么?因为,他那时候没录音技术,后世的人没法和他比较,也就是说他是个神话,人们能想象出他有多厉害,他就可以那么厉害。传说中的传说,永远坐第一把交椅。
[upload=jpg]Upload/20065141051786338.jpg[/upload]
最后编辑ttsoo
TOP
6#

[upload=jpg]Upload/200651323131597629.jpg[/upload]

         李云迪是靠肖邦钢琴大赛金奖一举成名的。人们谈起他往往要和chopin联系起来,但我觉得他演奏的liszt 更是出类拔萃,好得不得了。看过李云迪2004年5月31日在德国的一场音乐会DVD,开始是四首chopin 的诙谑曲,感觉一般,特点就是比其他演奏家演奏的要响,轰鸣声成为了“亮点”,但是我不喜欢。接下来是liszt的钢琴奏鸣曲,幻觉出现了,瘦弱的中国小伙子变成强大的演奏“机器”,这个词经常被用到horowitz身上。说实话,这版演奏和rca霍罗维茨1978年的录音象极了,但结构感觉更紧凑。先前还稀稀拉拉的掌声在该曲目结束时再也不拉稀了,观众毫不吝啬的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样也是轰鸣声但是这不是台上施坦威发出的,而是德国人的手拍出来的,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甚至和小孩子一样边拍手掌遍在椅子上一蹦一跳,屁颠屁颠的。

     然后,李云迪仿佛被观众热情所感染,安可曲精彩绝伦。1、太阳花(中国曲目)2、肖邦夜曲 3、李斯特改编曲"Rigoletto"de Verdi Concert Paraphrase。  特别是最后一个安可曲,闭上眼睛,我仿佛觉得最伟大的arrau在台上演奏这首曲子。(有机会各位朋友可以验证下,找arrau在philips的该曲目录音,arrau录的是全曲,李云迪的安可是第一段,神似。)


    傅聪说“李云迪和朗朗没得比,朗朗全身上下都是音乐,意思是李云迪不如朗朗,差好多个档次”。我深不以为然,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看20年后,李云迪是否会成为arrau一样的超一流大师。古典音乐的精神就是经典音乐,所谓经典音乐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就需要能够潜下心来,下大力气、大功夫不断磨练自己,所谓十年磨一剑。伟大的阿劳正是在进入70年代以后才真正意义上登峰造极。这之前,他是没法和horowitz以及richter做等量观的,arrau自己也曾说过自己是属于那种开窍的比较晚的类型,幸好他寿命比较长,我还是更喜欢千锤百炼的东西,就好象中国的诗一样,我更喜欢“僧敲(推)月下门”之类的、反复推敲、苦心经营出来诗句。
最后编辑ttsoo
TOP
7#

朗朗也是很厉害的,他最大特点就是弹钢琴很活,不死板,有种玩的感觉,这非常好,钢琴就应该是这样的,是种实验的工具,各种可能都有。

但要说的是,朗朗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模仿别人,大部分时间模仿horowitz,而且很象。DG公司看中他,估计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horowitz的商业号召力依然还在,找个人填补这个巨大的市场真空。而且从发展空间看,朗朗这么年轻就全世界出名,这笔投资绝对只赚不赔。巴伦伯依姆带朗朗,估计也是DG公司的商业运作的一部分。希望朗朗会越来越好,成为新一代的大师,正如hororwitz对贾尼斯说的一样,不要模仿我,你要有自己独特的琴声,贾尼斯的琴声。

     应该说朗朗是很有明星相的,他父亲也在这方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早熟的天才,更要细心呵护,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巴伦伯依姆说“朗朗有希望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希望这句话,能够成为现实。
TOP
8#

有些知名的艺术家评论后起之秀,往往不是很准确,看走眼也是家常便饭。就好象足球界的乌鸦嘴“贝利”一样,预测的结果很是“了得”凡是被他看好的球队一定没好结果,搞得后来连巴西总统都出面干预说为了巴西队能走得长一点,请“贝利”千万别看好巴西队。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大师专家,一定要用心去感受,然后要做的就是让时间来检验了。
TOP
9#

优秀不一定成功,成功的虽然可能不是最优秀,但最起码还是比较优秀的。不是说不要成功,而是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成为历史,而历史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