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霍络维兹好在哪? [复制链接]

1#
我知道霍络维兹很有名,我也多次想认真去了解他的钢琴演奏艺术,平时我也经常听他的演奏,目的就是为了对他产生兴趣。但结果我总是对他提不起兴趣。

听RCA的穆索儿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刚开始感觉到,音色不错,很有魅力,霍络维兹的音色确实自成一家,让人一听就是霍络维兹。他在RCA录音的特点就是音色不亮,不透,显的有点干。但这种“干”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说明霍络维兹的触键功底还是不错的。他演奏的和弦也同样有这个特色。跟别人演奏的和弦不一样。从图画展览会第一段的漫步就可以听出这点。但霍络维兹整个演奏显的很一般,很松散,根本抓不住你的心,根本没有很形象地表现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形象,这点比里赫特演奏的此曲差的很远(里赫特索非亚很有名,但Melodiya的更出色,堪称完美)。

RCA的柴一,托斯卡尼尼指挥的,这是霍络维兹早期录音之一,可以看出早期的霍络维兹技巧很好,演奏也到位。但个人认为远比不上里赫特与穆拉文斯基的版本。

后来,霍络维兹技巧退化的十分明显,很多曲子他根本在技巧上就吃不消。RCA的李斯特奏鸣曲就有这样的问题。RCA李斯特奏鸣曲,霍络维兹整体音乐把握很到位,细节处理也好,音色也很有特色(就是上面说的那种特色),但很明显,他那时的技巧已经完全不能胜任这个曲子了。霍络维兹对技巧吃力的地方,会采取渐慢处理。李斯特奏鸣曲,他有很多的地方采取渐慢处理了,而且很明显,他这种渐慢处理不是为了表达艺术需要,而是技巧上吃不消才渐慢的。虽然他演奏这个曲子有很多亮点,但这么经常渐慢,听起来十分吃力。十分费神。

都说霍络维兹的拉三是必听的,是最好的,我可不这么认为。霍络维兹在RCA的拉三现场(奥曼蒂指挥),保持了一贯的“有魅力干音色”,但拉三根本不适合使用这样的音色,看看Janis版,阿格里奇版,音色全部十分透亮,魅力十足。比起Janis版,阿格里奇版,霍络维兹首先音色上就很成问题,其次也根本就没有演出那种俄罗斯风格意味深长以及细腻的情感,整体感觉相当粗糙。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痴迷与霍络维兹的拉三。拉三我个人认为Janis版和阿格里奇各有优缺点,Janis版演奏的很精确,与乐队配合也好,但比起阿格里奇不够丰满,激情不够。而阿格里奇版因为是个现场录音,乐队与钢琴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第三乐章犹为明显,虽然如此但演奏的极有激情。

在RCA的录音,霍络维兹在音色还是很有个性的,一听让人就感觉到这是霍络维兹,但后来在DG的很多录音都失去了这种个性。

霍络维兹在DG的的舒伯特21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就不对路了。很别扭。

霍络维兹在DG出的《霍络维兹在莫斯科》,演奏虽然不会让人失望,但也没有特色,没有亮点。感觉就凭这样的演奏他不应该会有这么大的名气,他的演奏与他的名气不符合。他的演奏对不起他的名气。

霍络维兹的最后音乐会,有海顿,肖邦的曲目,很一般。也没有什么特色亮点可言。

还看了个《霍络维兹在维也纳的视频》,里面的莫扎特确实好。霍络维兹演过多次莫扎特奏鸣曲,这个视频里的是最好的,最对路。但后来演奏的舒曼,舒伯特,肖邦就显的很吃力了。技巧明显跟不上了,成堆的错音以及渐慢处理让人无法欣赏下去。

霍络维兹的特点就是音色很特别,对某些曲子把握比较到位。但他大部分录音给人的感觉就是技巧烂,错音多。虽然说“错音是大师的特权”,“无错音不成音乐”。但霍络维兹的错音多的简直就是影响欣赏了。还有霍络维兹在技巧吃力的时候都采用渐慢处理,这种渐慢处理很明显就让人感觉到是技巧不足造成,而非为了音乐形象渐慢。让人听的很吃力很费神,让人无法继续欣赏下去。

霍络维兹好在哪??
分享 转发
TOP
2#

对,霍洛维茨第一次听感觉会比较好,但听了几遍后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但他那些经常因技巧不足而渐慢,而且错音成堆的演绎根本连第一边都听不了。
最后编辑VRMLSite
TOP
3#

霍洛维茨的舒曼虽然出色,但也不足以傲视群雄,弹舒曼的大家太多了,里赫特,肯普夫,索弗朗斯基,都十分出彩,个人认为里赫特的舒曼远在霍洛维茨之上。

很遗憾阿劳的李斯特超级没听过。但阿劳的肖邦带乐队作品和肖邦夜曲都听过。因为肖邦带乐队作品的出色的版本太多太多数不清了,阿劳的演绎在这么多出色版本前感觉不出有什么多大的光彩。还有肖邦的夜曲。阿劳的意境很好,音色也很符合夜曲的意味。美中不足的是节奏上很不流畅。他的节奏跟人很不一样。明明可以匀速演奏的地方,他偏偏要时快时慢。(这不是他技巧造成的,而是他有意这么做)。给人的感觉是他不敢触键,每一个音都十分小心。生怕破坏了这美好意境。这样就造成节奏上的不连贯,不流畅,听起来也就十分费神了。阿劳的夜曲其他地方都很好,就这节奏上的不足将原本可以成为很完美的演绎破坏殆尽!
最后编辑VRMLSite
TOP
4#

jiajia1982 在 2006-4-3 20:35:11 发表的内容
VRMLSite 在 2006-4-3 12:55:44 发表的内容
霍洛维茨的舒曼虽然出色,但也不足以傲视群雄,弹舒曼的大家太多了,里赫特,肯普夫,索弗朗斯基,都十分出彩,个人认为里赫特的舒曼远在霍洛维茨之上。

很遗憾阿劳的李斯特超级没听过。但阿劳的肖邦带乐队作品和肖邦夜曲都听过。因为肖邦带乐队作品的出色的版本太多太多数不清了,阿劳的演绎在这么多出色版本前感觉不出有什么多大的光彩。还有肖邦的夜曲。阿劳的意境很好,音色也很符合夜曲的意味。美中不足的是节奏上很不流畅。他的节奏跟人很不一样。明明可以匀速演奏的地方,他偏偏要时快时慢。(这不是他技巧造成的,而是他有意这么做)。给人的感觉是他不敢触键,每一个音都十分小心。生怕破坏了这美好意境。这样就造成节奏上的不连贯,不流畅,听起来也就十分费神了。阿劳的夜曲其他地方都很好,就这节奏上的不足将原本可以成为很完美的演绎破坏殆尽!


很明显,是rubato的处理


rubato的太过了,都不自然了,显的很别扭。
TOP
5#

dcm 在 2006-4-4 13:05:31 发表的内容
晚年的霍洛维茨已经到了化境,就像是武侠小说中无招胜有招的武学宗师,对于音乐本身的解读早就凌架于技巧之上,人家玩的是意境!
如果不理解的话,我们同样可以说莫奈其实不懂画画,少年绘画班的儿童画的花鸟鱼虫比那个什么齐白石的强太多了!


兄台一席话,让我瞬间领悟到霍洛维兹钢琴艺术的全部精髓。让我联想起张艺谋的《英雄》。

《英雄》中,男主角与秦王对话,向秦王交代刺秦的来龙去脉时,其实就那么一点内容。这点内容,原本几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却被张艺谋以回忆,倒叙,猜测的方式反反复复演绎了三遍。而且每遍都不同,叙述中有叙述,回忆中套回忆。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老谋子却能挖出这么多内涵。真是佩服老谋子的功底。

《英雄》开头有一段,有两位武林高手过招的场面,这两位武林高手都站着不动,所有对招都在意念中完成。真是无招胜有招。如此创新的拍摄手法,可谓前所未见。让人不得不佩服老谋子的功力。人家玩的,就是意境嘛!!

突然发觉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与霍洛维兹的钢琴艺术有同工异曲之妙!!!
TOP
6#

条顿骑士 在 2006-4-6 22:13:52 发表的内容
老霍我也很不感冒,其实就因为看他的电视录像弹钢琴指甲太长,手指趴键太厉害,感觉技巧不大对,实际听感也印证了这一点,触健不结实,很多音色和想象不大一样。


对,霍的视频中看出他手放的很平,而且有小动作,看了就想笑。

你真厉害,居然能看出他指甲很长。
TOP
7#

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6-4-7 15:19:55 发表的内容
霍烙维茨的伟大在于开创了钢琴表演方面时代的先河,在表演与录音的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平衡,可以看的出来在霍烙维茨演奏的很多曲目都很快,究竟是为什么那,答案是一般的钢琴曲目里面所包括的演奏技巧满足不了霍烙维茨的高超的演奏技巧,无论是心里还有好多原因根本得不到满足感,所以只有快速的炫耀技巧来满足自己的无休止的高难度钢琴演奏风格。好多不喜欢霍烙维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霍烙维茨的炫耀技巧是那么的轻松动听,也难怪有钢琴顽童的称呼了。


你说“霍烙维茨的伟大在于开创了钢琴表演方面时代的先河”,此话不对,严格上说开创钢琴表演先河的人是李斯特吧,李斯特之后又出现了安东·鲁宾斯坦,布索尼等人都是钢琴表演大家,霍络维兹比他们都要晚。

你说霍络维兹的演奏很快,我怎么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听过的录音中没有感觉到他演奏很快。我反倒感觉霍络维兹在技巧不足的时候很喜欢渐慢,他的很多录音都有这样的问题,比如我帖子里所写的李斯特奏鸣曲,这种渐慢太频繁了,而且很明显这种渐慢是技巧不足,用渐慢节奏来缓冲一下的。而不是为了音乐形象而渐慢,听起来十分吃力。比比里赫特版,阿劳版,阿格里奇版(阿格里奇的演奏技巧好但空洞无物),霍络维兹的技巧明显是最差的,里赫特版与阿劳版都没有这种渐慢问题。虽然霍络维兹演奏此曲也有亮点,但整体而言里赫特版与阿劳版亮点更多。

再听听拉三(奥曼蒂指挥),这种问题也很明显,霍络维兹经常性渐慢,乐队就要迁就他,一点都不流畅。而且音色也不亮。演奏起来毫无特色,无任何亮点可言。霍络维兹弹的很吃力,我们听的也很吃力。这场音乐会很失败,你居然说霍络维兹用钢琴与听众的心来交流,不知道你是怎么听的??
TOP
8#

霍络维兹在维也纳看过了,开头的两首莫扎特奏鸣曲很好,但后面的,就有点吃不消了,特别是肖邦的《英雄波罗乃兹》,弹的很吃力。
TOP
9#

[upload=jpg]Upload/200641216533963898.jpg[/upload]

[face=Arial]PHILIPS 412006 Made in W.Germany by PDO 银圈版 正价金线[/face]

李斯特
两首钢琴协奏曲 里赫特钢琴 康德拉辛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李斯特一共写了两首钢琴协奏曲,这两首钢琴协奏曲的写作手法是及其创新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每首协奏曲都有四个乐章,但这个四个乐章之间是关系十分紧密,乐章与乐章之间连成一体的。李斯特这种作曲手法的灵感来自来自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但流浪者幻想曲虽然乐章与乐章看上去有相似性,其实每个乐章是完全不同的,而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乐章之间的旋律相互借用,所以每首协奏曲看上去像只有一个乐章一样。这个特点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十分新鲜的,因为古往今来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协奏曲乐章之间的旋律会互相借用。李斯特这两首钢琴协奏曲另外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在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使用了三角铁,这在钢琴协奏曲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VRMLSite
TOP
10#

柳絮雪枫 在 2006-4-11 17:49:00 发表的内容
楼主你有犯了个最大的错误,你没有去感受他的演奏带给你的心灵感应~~也就是说你没有去了解他所演奏的这个曲子到底在向观众诉说什么~!!你应该先去知道这些再去感受他的演奏~~这样才能和音乐共鸣~~光凭简单的听感~~你来下这个结论不太合适!
霍洛维茨的莫扎特在音乐界是有目共睹的~~根本由不得你来这样攻击!!
我问你~~为什么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指挥大师能演绎出不同的感觉~~就是同一位大师指挥,也有可能演绎成不同的感觉~~告诉你~~音乐是有生命的~你欣赏音乐的方式不太对~~你要去了解音乐~~知道音乐里的东西~~
我问你,你知道穆索儿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李斯特奏鸣曲.等等这些曲子所表达的真正意思吗???难道作曲家呕心沥血创作的曲子,表达的就是你所谓的指法,音色等等!!
我在大学主修钢琴~~我用的威卓音箱~~你可以和我探讨一下!!我随时欢迎~~声明~我没有攻击你的意思~~


没有指法和音色,难道会弹出“曲子所表达的真正意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