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发烧音响 [复制链接]

查看: 23373|回复: 102
1#
  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发烧音响


我自己的一个发烧观点

世界上很多音响名厂,打着“不计成本”,“限量”,“绝版”等口号,造就一批又一批名器。引我们众

生追捧……MARANTZ 7+9, KRELL25,JBL 55000,……

曾几何时,具体点应该是8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大潮风起云涌,达到一个“引进质而非量的时代”,港

台的写手们,把一些国外的“名器”介绍给我们大众,我是90年代中期才接触并爱好上的,当时是厂机派

,音响杂志买了不少,后来变成了焊机派,电子元件买了不少。玩到头逃不出一个“困”字,天价的器材

听的越多,困惑就越大。

这就是 模拟的东西无法用数字量化,最终是给人听的,就象不同的人对同一幅画有不同的审美,对大厨

烧的饭就有不同的口味,你无法用简单的“好坏”2字,来评论它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音响器材的利润比传统生意来,要高很多,我不需要去求证这个。在8-90年代这个家

用音响黄金期里,“名器”自不少出,因为那时我们还停留在电视,冰箱,洗衣机这3大件的时代,有高

级音响的人就是大款,有品位,有身份的表现,这和中国人爱慕虚荣的本质有一点靠近。我寒假打过一份

音响店的工,来买器材的人多半不懂,就只知道天龙,键五。买回家也就只当件高级家具,几乎从来就不

听。(难怪现在CAV这类撑门面的东西卖的这么俏,抓住人爱虚荣的内心,这和卖高级书皮装饰书架异曲

同工)

80-90年代也许音响产业还算是高科技产业(主要是价格高,利润大)一过90年代中期,国产音响如死尸

上的蚂蚁,突然冒出一大球。这还是正规产品有质有量的,那些500一套装的俗称(桶儿货)的,更是充

斥了全国各大批发市场的地摊。音响不值钱了,就是下岗职工也有闲钱买个VCD,装俩喇叭在家里“HIFI

”。 这时候的音响就如手表一样,不是什么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东西了。科技把他们淘汰 。 现在什么

精品屋里都有仿的连内行都得瞧半天的世界超级名表 (康斯坦丁,豪雅,路易威登,百年龄)价格才

200-300一块,而且机心竟然超级经用……(我自己就戴了一块这个西贝货)不禁感慨:科技日新月异啊

……

就象最贵的表不一定走的比最便宜的表更准一样,音响产业穷途末路时凤凰涅盘不成反变麻雀,国外大厂也开始力不从

心,推出的产品更注重外观,或者更增加吆喝……实际上呢?CD听感反而比更老的LP更坏,连磁带都敢与

其叫叫板。因为CD也不过是个民用格式而已,那可怜的码率还不到硬盘录音机的20分之1。 我不难想象为

什么大家对CD出的声音津津乐道,因为你们听不到比CD更好的东西了。所以就不断的从所谓“减低失真”

的光学系统,压片系统,甚至不牺给CD化妆…………

恕在下直言,一般能投产的CD光学系统,读码率都高达99.95% 低于这个比,恐怕就要跳音了。蹦星几个

BIT没读出来,不影响耳朵的拾取,何况你的耳朵远远达不到仪器的分辨率。我承认后面的解码很重要,

模拟部分也很重要,但是要做的相当好,根本用不着什么“不计成本”而滥要高价。为什么“高档”音响

器材经常是天价?原因有2: 1是这些器材往往很强调“个性”而一般的器材则强调“共性”,只有“共性”的器材,往往成本并不比那些天价的器材低到哪去。因为厂家目的不一,有的是探路的产品,有的则是为了造形象,所以产量很少,但是这些天价的器材往往都出自洋爷爷的手,人家的工费可不与你同日而语,既然产量少,设计费用一平摊。加上港台倒爷的一吹,您就掏个10倍的价格买个性能还不知道提高到有没有10%的东西呢,所谓的“十足真金耳朵”就是类似论坛里的炮手一样。用意何在,不点自明。

说到底,我们目前的音响,再T M D 的HI-END,也不过就是个Consumer Electronic(消费电子)与专业音频有根本区别的。这个问题我与很多民间的老烧友争论过很多次。因为啥呢,人家玩的是CD,我干吗那么不识相去揭人家CD的短。到不是我玩的比CD高在哪里,我听的也是CD,不过我头脑算清醒,没烧到他那么倾家荡产,这和中国人的某些根性是分不开的。也可说我虚读了几年书,眼界和各种是非观看的比他们开。至少没盲目随从,看看他们对某一品牌或者某一格式的态度,就象当年唱的“社会主义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

未完待续 转贴耳机论坛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们玩的是老外的器材用他们卖的概念追求我们心中所谓的完美音色,是否真的正确我持保留态度,但是老外研究制作高级音响的精神我特别的钦佩,从音响的主观听感到线路的设计,从耗电量大的大功率设备到耗电量少的环保级的大功率高级设备我们国家的音响研发是个盲点,从而造就了国外高价音响在我们音响爱好者当中的神话越来越重,差距已经无法追近,侃侃我们论坛的有些发言就不难发现音响神话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是非常的严重了几乎到了精神病的边缘,他们已经忘记了用高级的大型系统聆听瓦格那的优势了因为他们不懂瓦格那天生之宏富只知道银彩卖N万一根,买不起誓不罢休的可怜可悲的境地。
TOP
3#

就那录音来讲央视用上了88R这样的世界顶级的大型调银台,但是是模拟录音系统,那么这个数码时代为什么还在用模拟调音台那,一个是好听,一个是为了录音的延续性(数字调音台会机的),可见这样级别的录音室都使用模拟设备其他的小型录音室那?至今我还没有听到过我国那些高级录音师用88R森海650这样的设备录制出象样的合唱或者交响录音,水平不行还是设备不行录音师自己绝对明白,央视即使用上了单拿的M4 C2这样高级监听器材可是出来的音效那发烧友明白,所以央视又买了皇家西敏寺用做2次视听来讨好音乐爱好者们,有的录音师是我不是个发烧友也不是个音乐爱好者只管录制真实的声音,可是录制的声音非常的难听,所以就有了发烧级别的录音师比如李小沛和于键冰这样HIFI 录音师录出了许多好的发烧录音,发烧一种真实存在的东西不是神化,只有抱着客观态度来审视HIHI我们玩音响才可以走出音响的束缚寻找自己需要的声音。
TOP
4#

国外有著名的录音师说自己能玩出自己喜欢的音色的音响就是好音响,底价的音响虽然解析力稍差但是也可以通过的发烧的头脑玩出柔媚的音色,高价的音响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点所谓的极高频上一条亮丽无比的咸菜从而改变中频的量感,这就是喜欢音乐和纯玩音响的区别,我选音响的原则是选厚不选薄,选暗不选亮,这样玩留给我们的可玩性非常的大非常好控制。
TOP
5#

东南亚朋友来了。
TOP
6#

2002年央视用上了88R这样的模拟调音台,为什么不用YAMAHA这样的高级的数字调银台那,说到家还是模拟台子录制的音乐好听,数字调银台在录制的时候会死机谁能受的了那,制作视频产品还是可以的,游人说LP好听,李小沛说开盘机好听谁说的准那,听过的为准。可见这个数字横飞的年代录制音乐的水准还是一好听为标准的。
TOP
7#

KENTRYFO 在 2006-6-30 17:06:56 发表的内容
东南亚的音响业会怎样,有殖民地特色?



殖民特色不知道,走了几个国家感觉在中国发烧还是非常幸福的。
TOP
8#


好象是于建兵吧,他认为模拟调音台就比数码调音台录出的声音好听。


说的不错,因为数字调音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水土不扶,在录制大型音乐的时候是不允许死机的,我就亲眼看见死机这样的尴尬场面,科技这么先进的年代我们还在用NEVE-88R这样的模拟调音台证明在音乐领域模拟还是领先的。
TOP
9#

lyfepldy 在 2005-6-21 15:36:29 发表的内容
有时候还真想退烧算了...烧起来还真的有点力不从心呀!!!象我们这种穷烧友们....


高级发烧友除了做生意的款爷,一般小腐败分子烧到最后都是弹尽粮绝.还有的真是可怜,眼看着一条高级线材买不进来,气得直蹦说要是我在位的时候早就买了太可怜了还很可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