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偏亮不是通透 [复制链接]

查看: 7598|回复: 32
1#
偏亮不是通透。通透是全频段对音乐的艺术感染力的全面表现水平的反映。
现场的声音不会亮。音乐现场的旋律感是动人的,艺术感染力是强烈的。
音响怎么办。亮是通透吗。
最后编辑胡敏强 最后编辑于 2009-01-14 18:12:43
分享 转发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2#

说得对啊。真正具有高的解析力的系统不会用亮的声音去掩盖些什么又突出些什么。
这是从纯音响的层面去理解。
这样的理解会帮助对音乐味的正确理解。
最后编辑胡敏强 最后编辑于 2009-01-14 18:15:40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3#

现场不会像音响那样会有给人偏亮的听感。音响应该努力做到像现场那样的平衡度和真实质感。可以理解为形。现场的音乐旋律感是非常优美的,所展现的音乐艺术感染力也是很强烈的。可以理解为神。
在录音的过程当中,器材会对声音的平衡度和音乐的旋律感产生影响。同样道理,在重放的过程中,器材也要对声音的平衡度和音乐的旋律感产生影响。
我们不能改变录音。但是我们可以改善重放时的音乐旋律的表现水平。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尽量地充分地还原录音里的现场音乐的形和神。这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和目标。也是我们的过程。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4#

现场不是没有细节,而是细节丰富。我们听的唱片录音,是由录音时话筒的摆位决定。拾音与相对拾音对象的距离和角度决定着相关音响要素。“自然”是现场不同于录音和音响最直接的感受,包括细节同样是“自然”的,是与音响重放录音的细节不同的。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5#

录音多少会保留着现场的形和神。录音的优秀与否正是对音乐现场的形和神保留度的多少决定的。
我们在重放录音时,同样需要努力多的去挖掘出录音本身包含着的音乐现场的形和神。
“形”可以通过提高对乐器(声音)的质感感受去判断;而对“神”的感觉则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艺术细胞,以及日常对音乐艺术修养的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最后编辑胡敏强 最后编辑于 2009-01-14 18:25:35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6#

任何器材包括元件,都有其自身的声音特性。人们常常在日常的接触和使用过程中,可以逐步认识到它们的这些特性,从而可以结合在录音以及音响回放当中的音乐艺术性表现力的要求上而决定取舍和应对调整。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