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推出 晶音 高品质发烧碟
《 忆 江 南 》
似梦似真,身临江南,不知今夕何年?
丝竹绵长,吴侬语软,醉拥汉唐遗韵.
●国际录音大师 LEO 继《绛州大鼓》后最新国乐专辑。
●传统民乐与发烧录音的完美结合,环境录音技术带出的极具现场感的音效。
●器乐、评弹、吴侬软语、人声综合录制,尽收千年江南风流神韵。
●香港《2005高级影音器材展》示范天碟。
忆江南
——在渐远的音乐中寻找流逝的美
音乐有着很强的区域烙印,任凭岁月冲洗也都无法改变它的执着。于江南而言,只要一二句或几个音符,足以把江南生动地展现,似梦似醉似醒。
江南丝竹,音韵绵长,卷一帘千年烟雨,揽一襟秦淮晓月。
《春江花月夜》:
王爱康指挥江南民族乐团9人小合奏,录音通透自然,器乐 质感 真实,层次清晰,香港《2005高级影音器材展》示范 曲目。
《梅花三弄》:
笛筝合鸣,似有踏雪寻梅之趣,梅花的孤清与冷傲于袅袅清 音中绽放。
《紫竹调》《三六》《姑苏行》等传统的江南乐曲尽显江南灵秀 之气。
吴侬语软,道尽江南风情无限,从吴越、春秋到唐宋元明清
三言几语旁白,胜却诗画无数。
《旁白》:
吴侬软语女声朗诵,温婉柔媚,轻灵秀美,一颦一笑,如在 眼前。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男声朗诵,结像清晰,试音妙品。
书一纸红楼怨曲,忆几重断桥残雪,评弹声声,亭台旧事如梦。
《枉凝眉》、《茉莉花》、《梦里水乡》:
女声独唱,编配极具地方特点。轻灵婉约,不似人间烟火。
《白蛇传•赏中秋》、《姑苏好风光》、《四季歌》:
男女双档评弹,传统苏州评弹曲目,民间音乐文化精粹。
录音师语:
我在听过50年代和近年的江南丝竹录音之后感到明显的分别,后者的音响效果更好,但在演绎却是[现代化]了。我是比较喜欢旧日演奏的一种传统韵味。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碰到了阿宽,也套到江南传统乐韵,谁知我找对了合作者,他给我介绍了江南民族乐团和江苏的一位评弹老师的演奏、演唱的风格。在决定录音之前,阿宽特地走到这两个地方拍摄和录制小样,我看到的和听到的都领我感到雀跃。立刻计划此行,在策划期中,我想到很多问题。
江南民乐是应该受到欢迎的,我考虑的是用整个廿多人的乐团抑或只用数位呢?从音效角度看,我决定了后者。唯一的问题是要通过王爱康指挥,决定因素还是要保存江南丝竹的风格,王爱康指挥的答案是爽快的一个“没有问题!”。
评弹是极有价值的音乐文化,但要听这类乐曲的有多少人呢?究竟用什么方法才可以增加发烧元素呢?我决定了用5咪环绕声录音方法,而且是在那茶馆里现场实录,把观众的多类杂声也收录进去,音效跟《当铺爵士》相似。
歌曲解说也许不是需要,但为了表现江苏一带的风情,我决定加入[吴侬软语]。而且在外面的庭院里加上洞箫伴奏,零星的虫鸣也添增气氛。
在每一次的录音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南京录音的地点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专业录音室,另一个是乐团的排练厅。前者是全吸音设计,后者是六面反射!为了保持高度保真效果,我决定使用排练厅,反射点太多的问题总有办法解决的。
谁料在第一个晚上开始录音的时候,我在监听耳筒里听到从远处穿来的发电机声和隆隆的打桩声!果然在2000米以上的一个地盘正在赶工。我们曾经尝试在他们工作暂停的时间赶录,但乐团的情绪是明显因为多次干扰而受到影响,后来知道建楼工程在午夜是需要停止。我们只好把录音时间改到十二点,但各位团员都非常合作一句怒言都没有,他们的专业精神是令我们十分感动。录音也因此顺利地完成了。
摆咪是令一个使我感到头痛的事情,排练厅的天花板和四面墙都是光脱脱的水泥,地板也是木地板,如果太多次的反射都被收录的话,每一件乐器的结像一定模糊不清,只用两只咪已经不容易,何况用5咪环绕声方法!但我亦不愿意用多轨录音方法,那种人造的泛音,是令我吃不消。
也许是天意吧,如果没有工地的额外难题,我是难以在半小时左右做到完美,只想不到这问题却让我有三个小时慢慢测试,我亦因此捕捉到最传神的结像,定位、层次和百分百真实的堂音,透明度也出奇地高。然而最宝贵的成果是收录了充满传统江南情调的乐韵。在此再次谢谢江苏省民族乐团的王爱康指挥、江苏省评弹团的黄娟团长以及多位团员。没有他们的全力以赴,我们是难以获得这次近乎完美的成功。 LEO
[upload=jpg]Upload/20061101640691772.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