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宝华及马兰士CD/LP马拉松试听会小感 [复制链接]

查看: 5023|回复: 22
1#
总体而言,主办机构很有想法和诚意(如果人手一张纪念CD将更显大气,呵呵),不过在器材搭配和调整及安排细节方面仍有不少遗憾:

1、虽然名为CD/LP马拉松,但碍于场地限制,只有一部分的观众席位是处在聆听两声道音乐的皇帝位区域附近,偶坐在外侧就只能听到其中一个的主要动静。

2、马兰士的LP唱机以及使用的MM唱针,个人觉得质素很一般,并不能很好的把LP和CD的真正区别带给大家享受,听到后面一直有人说,黑胶好像没什么好,还有杂音....。而且LP声道和CD声道中其中一个接反了,现场为了顾及主办机构面子,没有斗胆站起来说,要不没准也能给个纪念品。

3、也许马兰士7+9搭配B&W不够般,也或者如张先生所述现场环境太大不适合家用器材的聆听,说实话这对宝华800D的动听性并未如我预期,没有那种音乐流动起来的感觉,反而觉得低频肥而慢,音乐层次感有些缺失。

4、张先生搬来很多家当,不过由于人手及器材限制(至少也得有两台LP唱机吧!),选碟和选曲未尽如人意,频繁的换碟更使人无法沉下心来听音乐。即便是现场老张开苞全新卡罗姬的一张LP,也没找对那首《WHEN  I DREAM》。。。。而现场绝大部分试听是以欧美JAZZ为主,古典也没怎么上(可能张生也觉得用MM唱头有些浪费?)。而为了讨好马兰士的日本老板而放了两张日本人声,包括《草帽歌》,但现场竟然一张华语黑胶都没得听!感觉缺少听众的共鸣,毕竟不是人人都听JAZZ的哦。窃以为,现场如何能够播上邓丽君的“ 淡淡幽情”中的《独上西楼》和“势不两立”中的《一水隔天涯》,感觉一定不错;如果再找一张保尔莫里亚或詹姆士的轻音乐、上一些古典小品,似乎更会令人感受到模拟时代听到过的美妙音乐。因此在张老师终于播卡彭特的“Now and Then”专辑时,听到不少人的欢呼雀跃,可惜歌也没选对,那张专辑录得最有味道的是《THIS MASQUERADE(假面舞会)》,而现场的选播的《JAMBALAYA》录音水准一般,而且小声说一句:真的没有偶自己的器材播得好。

5、中间一段家庭影院的演示反倒很令人激动,那个宝华的家伙不止是有些幽默搞笑,而且的确很有诚意的将他曾被感动得三个音乐会片断介绍给大家。只有他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音响。 偶真想说:音响什么都不是,如果没有令人感动的音乐和一份愿意被音乐所感动心情。不过好歹人家也是商业宣传,因此偶得回答比较模糊,不过因此得到的马兰士的小名片皮夹质量到一点也不含糊。哈哈

虽然提了很多小毛病,不过其实整体活动十分成功,有不少同学都是连续听了两场。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可以经常举办,除了台上一人独脚戏,台下的朋友如果自己也能够多些交流,那应该效果更好。偶身边就有一群“老”烧,估计一定有坛子里的大侠,可惜偶一个也不认识,强烈建议下次这样的活动,大家自别胸牌,标上网名,哈哈!
分享 转发
TOP
2#

偶倒是觉得楼上所指的“那拨人”应该是坐在会场右侧俺身边的几位朋友,他们和张国梁也很熟络,应该都是资深的烧友。

左边的那拨人我没听到看到,不过兴奋和议论也无可厚非,毕竟这只是马拉松式的视听会,不是音乐会。主办方需要的就是大家的关注和激情,还担心咱们反映不够积极呢!

所谓音乐爱好者笑唱片爱好者没内涵,唱片爱好者笑器材爱好者没修养,都不过是50步笑100步,轻易指责自己所不了解的群体本身也不是很有素养的表现。所以还请DANNY男孩海涵,此帖旨非如是也!
TOP
3#

AV也可以HI-END,也明白为什么LINN全线走向多声道系统了。
TOP
4#

我也是第二场,签到时还特意问了哪位是贺先生。

杂志办得很不错,偶得几个同学都说有用,以后一定会经常留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