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到了4个黑铁疙瘩 - NERVA中钉 [复制链接]

查看: 6252|回复: 33
1#
很期待的等到了NERVA中钉的到达,因为在我的意想中,很希望可以有套价格比较合适的钉出现在垫音箱的位置上。
初步听下来NERVA中钉比NERVA小钉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的幅度是100%,是巨大的,值得钦佩。

当初听NERVA小钉的时候,我反馈过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过柔、低频下潜不够顺和自然、低频控制力、音乐的起伏、音乐的色彩、声音的聚焦等问题,当然我知道自己有点吹毛求疵了,比如柔这类问题,其实都可以算是风格的一种来加以利用。按照价格和市场上的一些同价产品来客观的看,NERVA小钉已经相当的超值,可以说设计时的起点和参考点都是比较高的。

在后级热身1个小时以后,进行了初步的试听,摆法是大面朝下,垫在CD转盘原来的4只机脚下。发现NERVA中钉对小钉的一些问题都进行了改进,比如增强了声音的凝聚力,改善了低频下潜的顺性,提高了能量感,加强了音乐线条,改进了密度等,在中钉上都有大幅的改良,而且第一耳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钉的能量很大。在初步听了大约30分钟各种类型的音乐后,发现有个比较明显的问题,虽然NERVA中钉的能量很强,甚至比FE中钉的能量还要大一点,而且在我的系统上,声音有一丝隐隐的清甜味,但是总体的声音比较硬朗,基本上亮度比较高,高音的延伸不错,中频咬字清楚,低频有很好的冲击力,整体的声音收的比较紧密,速度也比较快,缺点柔和委婉的味道,跟NERVA小钉比起来,简直是一反常态啊,显得非常HIFI。

正拿着NERVA中钉想着找一些其他的小道具来改善一下这强大的HIFI性,发现这次中钉的头部可自适应角度的活动部位,活动的范围比小钉大了不少,而且也更灵活,想到是不是可以转换一下方向,将大面朝上放置呢,这样的话由于钉自身的结构平衡性和重心位置,应该能够更好的让受力中心集中到内部的结构件上,遂付诸实施,此时开始有点意思了。。。。。。

原来过于强烈的HIFI性得到了收敛,高频相比之前柔和了不少,因此显得细致度也有了轻微的提高,中频段变得更宽松一些,融合度更好,低频一改之前的冲击性,而显的蓬松了一点,感觉也有些弹性了,整体的声音耐听度都提高了很多,比刚才柔了,轻松了,虽然此时能量被削减了一些,但觉得非常值得。虽然有这些改变,但此时相比NERVA小钉,中钉仍然具有音乐线条好,凝聚力改善,低频量和下潜提高,能量增强的特点,而且因为能量的提高,原来纤细的高频也变得有了厚度,声音各部分的融合度更高。

觉得这一正一反两种摆法,可以作为两种用法以针对不同个性的器材,而且钉本身的底部有一圈橡胶圈,属于一面硬,一面软的表面组成,在使用时可以尝试将钉硬的一面和其他器材软的面接触,将钉软的一面和其他器材硬的面接触,控制HIFI性,也由于正放和反放在能量上的差异,用家也可以尝试在三点分布的摆位时,将某只钉反转,以进行能量的调节。

在初步聆听的几个小时内,也不自觉的和FE的中钉做了一些简单的比较。
相比于NERVA小钉,中钉在整体风格上,相对的更为接近FE,以至于猛一听的时候,有点在听FE的错觉,但是如果坐下来听,还是有些差别。在我这里NERVA中钉大面朝上摆放的时候,整体声音比FE柔和一些,速度比FE略快一点点,音乐的起伏感比FE平淡一些,空气感比FE好,质感和圆润度差一些,低频的量比FE多一点,尾音的完整性略差一点点,声音比FE略宽松一点点,总体的能量感虽然比FE中钉略弱一点点,但是我感觉可以认为是属于一个当量的,因为相差不多,感觉上高频的延伸能力比FE中钉要好一些,也细腻一些,FE中钉则是有点圆润,低频上,比FE中钉要略蓬松一点,量感略多一点,FE中钉相对的在低频上更沉的实一点。
这只是大面朝上的一种摆法在CD转盘下和FE进行简单比较的结果,放在不同的器材下,结果应该会有偏差的,而且目前还没尝试过三点摆放将其中某只钉反转后的效果。
DSCF3888-1.jpg (, 下载次数:712)

今天刚收到的包裹,好大的4个黑铁疙瘩。(2009/1/16 13:59:08 上传)

DSCF3888-1.jpg

DSCF3892-1.jpg (, 下载次数:704)

NERVA中钉的可自适应角度的部位在头部,FE中钉的可自适应角度的部位在底部(2009/1/16 13:59:08 上传)

DSCF3892-1.jpg

DSCF3898-1.jpg (, 下载次数:691)

看看NERVA中钉的底部和FE中钉的底部(2009/1/16 13:59:08 上传)

DSCF3898-1.jpg

DSCF3900-1.jpg (, 下载次数:682)

FE中钉,一直都是这种摆法(2009/1/16 13:59:08 上传)

DSCF3900-1.jpg

DSCF3901-1.jpg (, 下载次数:682)

大面朝下的摆法(2009/1/16 13:59:08 上传)

DSCF3901-1.jpg

DSCF3904-1.jpg (, 下载次数:677)

大面朝上的摆法(2009/1/16 13:59:08 上传)

DSCF3904-1.jpg

DSCF3906-1.jpg (, 下载次数:662)

试听用的唱片1(2009/1/16 13:59:08 上传)

DSCF3906-1.jpg

DSCF3907-1.jpg (, 下载次数:656)

试听用的唱片2(2009/1/16 13:59:08 上传)

DSCF3907-1.jpg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天神 于 2009-1-16 14:24:00 发表
请问CD机是CEC的什么型号?


是C.E.C TL2X MKII
TOP
3#

原帖由 haha3333 于 2009-1-16 14:37:00 发表
脚钉不应放在原机脚下面,这样效果大打折扣,应该直接放置在机壳底板上,且三点摆法在水平度上更好掌握些

haha兄:
拿FE钉来说,厂家推荐的摆法,就在机脚位置,当然钉在设计的时候,被设计成可以取代原生机脚,而且在包装盒中,厂家附送与钉同等数量的类似高密度发泡橡胶一类的垫片,用于隔离钉和机壳直接的金属接触,效果会更明显一点,但是直接放在机脚下,效果也相当的明显。这种有整体结构设计的金属避震附件,与许多纯材质类的钉比,在应用上是有些不同的,如果是一些木钉,陶钉,钢钉,石墨钉,水晶钉等,直接放在机脚下,确实效果是大打折扣甚至起到捣乱作用。这些个有整体结构设计的金属钉,要求的是沉重,受力,力量的物理分解,同时配合自适应角度的设计,确保钉面和所承托器材的接触面有最大的迎合受力面,以充分接受传导过来的振动,并在结构内部进行分解。当然纯材质物理材料对声音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只是被安排在整体的结构中,并作为集中受力点的核心部件被采用。
在CD转盘下,我原本是想试试三点摆放的,不过这转盘在底部的CD转盘位置,是凸起的,与其他部分并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就没有采用这种摆法。
TOP
4#

今天试了NERVA中钉在音箱下的表现,非常兴奋。
低频下潜更顺更凝聚,高频的延伸也细腻顺滑,背景细节交代的更清晰,而且连贯性也不错。
尤其是在绛州大鼓那一段,明显的低频能量聚集了起来,差别非常大。
只是感觉如果高频能再内敛一些更好,当然这不是说高频会太亮或者太飙,那样的话就谈不上细腻顺滑了,而且这还跟个人口味有关,跟系统的搭配也有关系,我在系统里用了两条超时空DECADE,超时空的空气感本来就属于非常优秀的类型,可能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大概是我听过用于垫箱性价比最高的钉了,决定下单再购一套。
TOP
5#

说的对

摆位确实需要重新调整以配合器材变动。
TOP
6#

嚯嚯
又出新装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