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应该是PCHIFI焦点之战
(转自耳机俱乐部 小白版主):
链接
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139857-1-1.htmlBenchmark DAC1, Ayre QB9, Weiss DAC2, MSB顶级解码: PC上的较量!
今天下午有机会仔细地花了几个小时比较了四台价位不同的解码器: Benchmark DAC1USB, Ayre QB9, Weiss DAC2, MSB顶级解码Platinum Signature DAC IV (价位从低到高排列). 后端播放器材也相当不错. 以本贴向大家汇报听感,并将会有关于QB9和DAC2这两台热门解码器高下之争的我的个人判断.
先看价位:
Benchmark DAC1USB: 基本算是万元价位解码器的代表作品. 可惜的是另一部万元级代表作品Lavry DA11今天没有在场.
AYRE QB9: 价格在人民币18000元左右,当然大家都知道它的最大缺点了——只有USB端口,甚至根本无法说是一台解码器. 好在今天的比较只是听PC,不是听CD转盘,所以无所谓.
WEISS DAC2: 价格超过2万元人民币,火线端口连接电脑.
MSB Platinum Signature DAC IV: 这个厉害了,主机加上分体电源,价格超过人民币10万元.
今天比较的前端是: 笔记本电脑. 共有2台出场,一台是SONY笔记本,一台是苹果MacBook.
后端非常强大: Sim Audio I7高级合并式放大器,价格在5万余元. 喇叭是我个人非常钟爱的英国ProAc的一代经典书架喇叭Response 1SC,虽然它已停产,但江湖地位烧友应该都很清楚,是一万多元英国书架喇叭里的佼佼者.
今天不光搭配的器材够水准,线材也非常之到位,大家可以看到,USB线用了"天仙配"的产品,1394火线更是"银彩"的制品,一根火线可以买进一台笔记本电脑了(不过加了一次转换,因为笔记本都是四芯的火线口).
RCA信号线是银圣的产品.
比较试听的方式基本是切换,比方先用QB9播完一曲,切换到DAC2. 三台解码器都是屁股对着大家,方便插拔.
我想大家最关心的,恐怕是Ayre QB9和Weiss DAC2这两台解码器之间的高下,差异了. 一台走USB异步模式传输,一台走1394火线,价位嘛差不了太多(DAC2贵出5K左右),它们之间的高下和差异,其实在国外已经有很多讨论了. 当然,结论是很乱的,既有说DAC2高出一筹的,也有说QB9胜出的. 两台机器各有各的FANS,恐怕不易取得一致的意见.
这两台机器的A/B也是今天花时间切换次数最多的. 各类音乐听下来,凭借着Sim Audio I7和ProAc R1SC的揭示力和表现力,我个人已有了一个意见 ......
关于QB9和DAC2的比较,先稍搁一下,先讲最便宜的Benchmark DAC1USB.
应该说,DAC1USB的透明度,解析,速度感,都做得不错,但无奈它这次遇到的对手,个个强悍,而且后端的揭示力也非常强大,于是就显露出它的问题了.
与QB9,DAC2相比,我觉得DAC1USB还是不得不成为四台解码器里相对最弱的一台. 当然,这应该是no surprise的,它固然性价比很好,但它的声音特点并不很搭PC,再加上面对的QB9,DAC2,都比它贵得多,档次上高出不少,所以 ...... 小白观点: DAC1USB要出最好的声音,还是要搭配优质的CD转盘,PC不是它发挥很出色的领域.
它弱在哪里呢? 主要还是声音偏薄,偏干了一些,信息量,密度,声场规模,都相比起对手弱了一些. 声音的自然度,好听程度也不能说很满意. 当然一般听听是可以了.
下面仔细地讲讲Weiss DAC2和Ayre QB9这两台"一时瑜亮"式的解码器了. OK,当然QB9叫它解码器有些不合适,它是一台USB解码器.
首先这两台机器的声音风格,音色,表现方式,都是存在较明显差异的. 这就使得,发烧友根据自己的听音喜好,还有各自家中的后端器材特性,会有一个无所谓对错的"个人选择". 有些后端器材,会更适合DAC2,有些后端器材,会使QB9搭配出更好的声音. 很武断地根据自己的听音趣味,和比较时的周边搭配,来给两台器材定高下,说胜负,是有些不太合适的.
毕竟,两台机器之间,有素质的高下(下文我要细表),但差距并不很大,不象DAC1USB那样,几乎可以被"一枪头割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口味,周边搭配更适合哪个,就能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来影响个人判断了.
我个人耳朵所听到的是: Weiss DAC2的声音硬素质,有更大的优势. 表现在这么几点:
首先DAC2的声音更为结实,凝聚,特别是低频的力度和下潜,是毫无争议地好于QB9. DAC2的声音结像更精细,更小,有一种"针尖式"的凌厉,鲜明的结实感,甚至"锐利感".
其次,DAC2声场的三维纵深感比QB9要好得多. 听交响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两部机器不同的声场表现力. DAC2的声场更具有三维空间感,宽度比起QB9并无优势,但纵深更好. QB9的声场,宽度好,但纵深感一般,而且乐队的整体结像更靠前一点点,打个比方,似乎乐队都排成一横排坐着,而不象DAC2演绎时,是明显一个有横向,也有纵向空间的感觉.
然而QB9的声音,也有它不容置疑的优势. 很简单两个字: "宽厚". QB9的声音,比起瑞士DAC2来,听感要宽厚一些. 结像不那么精细,不那么鲜明锐利,但宽松一些的结像方式,也是一些发烧友所喜爱的,特别是欣赏人声时,很多人可能会因为QB9的"更为宽厚"的特性而选择它.
是,QB9的声音不象DAC2那么鲜明锐利,那么条分缕析,有时会觉得在更"宽厚"的同时,也更"糊"一些. 毕竟,两台机器的档次差别并不很大,DAC2做到了针尖式的结像聚焦,人声或独奏乐器的结像往往是从背景中"跳"出来似的,把QB9映衬得有些糊,结像不那么跳,不那么鲜活,但DAC2付出的代价就是没有QB9的宽厚感,有时显得太锐利了一些.
希望我前面的文字把两台机器的差异写清楚了. 我觉得整体说来,DAC2的声音硬素质还是更高一筹,或者半筹的. Sim Audio I7是一台高级晶体管放大器,声音是具有高透明度,高解析力的,同时ProAc R1SC也是一对以高度透明,精细著称的喇叭. 如果是不那么锐利,透明的放大器,不那么透明和精细的喇叭,我觉得DAC2在大多数场合,也许会表现更好.
我这么说的理由是,即使是I7这样的放大器,即使是R1SC这样的喇叭,我还是稍稍更倾向于Weiss的鲜活,精致,凝聚,而且听了很久之后,也并未觉得DAC2造成了声音偏亮,偏尖,或解析过高而不耐听.
我承认QB9的宽厚度,在某些音乐,某些录音的播放时,也颇为好听,甚至在场的朋友说QB9的"音乐味"更好,但如果要有一个选择,如果要在QB9和DAC2两机里选一台,我估计还是选DAC2.
这次终于有机会仔细地听下这台身价超过10万的顶级解码器了. 用天仙配USB线连接苹果MacBook电脑. 大家注意它是带内部升频的,可以把CD抓轨得到的16/44.1K规格的WAV文件升频到32比特/352.8K.
结果是 ...... 前面好象有人说USB界面不行? No,No,No. 是QB9不行(当然不能说"不行"了,只是相对不行),而不是USB界面不行. 同样是USB界面,这台MSB Platinum Signature DAC IV给出了令人中毒的声音,素质凌驾于Weiss DAC2和Ayre QB9之上.
MSB解码器表现出了美国高级机的声底,热情,开扬,饱满,浑厚,大气,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个人喜欢优雅细腻的英国声,要么就是浑厚开扬大气的美国声).
和它相比,QB9显得"糊",结像不够三维纵深,也不够鲜明,Weiss DAC2显得过于精细而缺乏厚度,缺乏宽厚,缺乏大气感. MSB的声音把DAC2的精细鲜活,三维纵深感,和QB9的宽厚,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再佐以美国声的大气厚实特点,无论是HI-FI性还是可听性,都无可挑剔.
MSB解码器是一台真正的极品,以USB方式连接电脑,也可以出这样的声音,是令我颇为中毒的. 当然,它的价格就把人吓退了. 不过,回想想,按现在的上海房价,也不就是几个平方米嘛,呵呵. 当初买住房时省下10万来,房子略小几个平方,换这个玩玩,倒很是开胃!
最后注一句,今天的试听,条件大致是具备可比性的,用的后端,线材,都很好,比试条件也基本公平,但当然系统是没有经过最优化的. 比如播放软件就是Foobar(当然Foobar的设置应无问题,主人是PC-FI内行),没有用Samplitutde或Saw Studio一类更为专业,音质更好的软件. 另外解码器也都没有做什么避震措施(机架是不错的). 当然,大家都没有避震措施,本身也是公平的.
听音过程里有一段Weiss解码器附送的高规格文件,音质特别好,大家都被毒,当然这是高规格的缘故. 听CD抓轨的16/44.1文件,就显得一般性了些. 从绝对意义上讲,当听CD抓轨文件时(16/44.1K),QB9和DAC2都不错,但也算不上特别令人满意(当然,距离满意差距已很小),而MSB则是令人满意的了. 声音到了MSB这个程度,我想不用再费心去找茬子了,安心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