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去英国游玩,所有的回味不及在牛津偶得的这张唱片。这是我生平第一张陈其钢的作品,也是我现在唯一的一张。从第一次听到他为张艺谋做的大红灯笼的舞剧的那一刻,我生平再次经历在电视机前的那种惊异(第一次是看到许忠弹李斯特十四行诗,从而让我在一个月后有了第一架钢琴,那时高三上半学期,就此开始打开我音乐茅塞,第二次是看卡拉扬的老柴四,彻底激发我的灵魂; 这是第三次)然后,我就开始了艰难的寻觅,从音乐学院的朋友处得知,这在中国是大海捞针,因为,他算是一个法国人。
终于,在牛津的一家小店里,我询问收银员(本来只想随便问问,走遍伦敦的大小专店,已让我失望),她非常迅速的而喜悦的告诉我您说的是梅西安的最后的中国学生Qigang Chen吗?就在那里。可能看到是个中国人,因此此时特别的友善。我的激动难于言表。但是,这并不是我要的那张舞剧配乐,而是这张封面性感十分的很难和他那沉稳的音乐及谈吐挂钩的视觉形象。我有一丝余悸。当然还是欣然买下。
由此,一个激动人心的情结伴随我到现在,相信必定会持续久远。
(我将内页一同附上,方便参考)
这张唱片收入陈的三部力作,都是首演的现场录音。他正好代表了三个过程,从遥远的印象派,到中间的调和,然后是现代。
第一部被译成“蝶恋花”:描述了女人的9种自然属性。主要音色是用了一位京剧花旦和两位女高音再结合一些中国乐器和一个管弦乐团。我认为完全是印象的手法(可以说是非常传统的)和中国音色及曲调的超然结合。我感到,他绝对还是一个中国人。陈最擅长的是音色的渲染和对比。尤其是他善用的长线条,音色在其中不断玄妙的变化带来无穷的梦幻空间,将我们的国粹深邃的融化在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我居然由此开始喜欢上了花旦这种音色。当然,他处理得非常的现代式的干净,洗炼(将京剧中的拖泥带水给蒸发了,留下的是韵和味)。说他传统,因为它空灵但具象(完全的经典的印象风格),非常贴切的表达了主题的内容,使你无需看任何解说即可明白。毫无疑问,这里体现出他超而不俗的塑造能力。
第二部被译为“逝去的时间”,有大提琴和乐队,马友友当然是第一人选。这个题目非常吸引我,他又是一个具有双重属性(视,,听觉)的标题。当然,听后我以为和标题没有太强烈的关联,至少不如第一部。这显然昭示出他向现代的迈进。大提的剧烈而急促的痉挛和我们的一首悠扬的民歌旋律一直在对话,说的到底是什么,各自分说了。但是那种紧张性让你畅快淋漓。
第三部叫“五行”,描绘了五种元素,水木火土金。纯管弦乐队。使用了比较现代的语言,很明显的感觉到是得了梅的真传。但是他的细腻和唯美可能是有过之的。总体上,他的手法并不太前卫,但无比的精致。音色的过渡和对比无与伦比。相信任何一位第一次接触现代音乐的朋友都会驰然而入的。
总体上,严格的说,我以为陈不算一个现代作曲家,或者他至少是绝对唯美的,他把对音色和听觉上的美学考量放在首位,然后是线条和内容。他具有超凡的刻画能力。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智慧,隽永,细腻,明快的现代风格。我总感觉是在欣赏一部优秀的视觉设计作品。“设计”在现代艺术里是至关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可以成就商业,也绝对可制造独当一面的唯美风格。
陈的音乐是德彪西最优秀的继承之一,他更真正意义上架起了中法的桥梁。他为印象派找到了本该属于之的根源之一,所以听浑然天成,倍感亲切。其实,你从法国的很多其他音乐里也强烈感受到与中国的关系,比如经典的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陈的新作《走西口》在上音的“金色大厅”我也去了。这似乎是《逝去的时间》的继续,我热切的回味与幻想中......
www.darajan.com/=QiGang/Iris-1.mp3 蝶恋花第一段:Ingenious
www.darajan.com/=QiGang/metal.mp3 五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