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大型雕塑《飞翔》因领导“不喜欢”面临被拆 [复制链接]

查看: 8616|回复: 37
1#
历时两年时间完成、耗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完成的雕塑《飞翔》,因天津市政府某主管城建工作的市领导视察后的一句“他不喜欢这颜色”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2006年夏天,我在天津美术学院任系主 任的时候,接受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委托,为天津新建的滨海国际机场(奥运会分流机场)航站楼出港大厅内创作一个主题雕塑。历时约两年时间,雕塑终于建成,雕塑的学术总顾问为范曾先生、袁运甫先生,技术总顾问张仁武先生,总策划张木生先生(当时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总经理),出资方为北京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工程制作总承包单位为天津市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雕塑实地实施中,各级领导多次前来视察。在作品的创作与实施过程中,数十次地更改细节,多次根据场地空间环境的调整,雕塑也在原草图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补充完善工作,这都是在与机场方面充分协商下实施的。在雕塑建成后,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天津美术学院的院长姜陆院长在百忙之中前来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国内外媒体均给与了充分报道,包括《纽约侨报》、《旧金山世界日报》、《北京青年报》、《天津日报》、《天津每日新报》、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等国内外媒体。
然而近日,天津市一位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在考察天津机场时看到这个雕塑后表示“不喜欢”,“勒令马上拆掉”。随行人员问为什么不喜欢,他说,“他不喜欢这颜色。”随从说“这个颜色是杨柳青年画的色调啊!”那个副市长居然说“我不喜欢杨柳青年画,马上拆掉!”
最初的甲方创作要求是说机场的外观设计是一个巨型风筝造型,这个雕塑也要彰显地方特色,因为是在室内,光线的问题要解决好。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吸收了天津著名的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的一些元素作为雕塑创作的灵感来源,并采用了很多综合技术,单就这个雕塑所引用的弹簧状骨架,就请了天津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承重专家进行了非常严格的科学核算。机场的技术人员说,这个雕塑的结构设计难度不是机场最难的但也差不多了。
该领导说拆除这话大约过了有20天,甲方却一直没有透露给我,据我所知,从这位领导说拆到现在很多人也一直在做工作,包括民航方面的领导。“我们喜欢我们认可,而且钱是我们出的,为什么要拆!”希望会有协商的余地,从开始到现在谁也没料到也不敢相信单单一个人的“不喜欢”就可以左右这么大的一个事情,此机场将于4月28日正式运营。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转贴)大型雕塑《飞翔》因领导“不喜欢”面临被拆

领导一句说,200万元打水漂.
TOP
3#

回复:(转贴)大型雕塑《飞翔》因领导“不喜欢”面临被拆

建立二年,拆除只20天.
TOP
4#

回复: (转贴)大型雕塑《飞翔》因领导“不喜欢”面临被拆

原帖由 来自火星 于 2008-4-29 19:39:00 发表
还用说,新来的领导再花200W建,做个100W的,拿个100W回扣。
都建好了,新领导吃啥!

有道理.
TOP
5#

回复: (转贴)大型雕塑《飞翔》因领导“不喜欢”面临被拆



     4月24日,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下称天津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还有4天时间,《华夏时报》记者来到天津机场。记者看到,新航站楼“风筝”造型的外表装修已经完工。但记者遗憾地得知,之前大厅内标志性的主题雕塑“飞翔”,已不见踪影。
TOP
6#

回复:(转贴)大型雕塑《飞翔》因领导“不喜欢”面临被拆

天津市副市长熊建平 分管规划、城建、国土与房管、环境保护(节
能减排)、人民防空、交通邮电工作。厉害,厉害一声令下说拆就拆.
TOP
7#

回复:(转贴)大型雕塑《飞翔》因领导“不喜欢”面临被拆

4月24日,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下称天津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还有4天时间,《华夏时报》记者来到天津机场。记者看到,新航站楼“风筝”造型的外表装修已经完工。但记者遗憾地得知,之前大厅内标志性的主题雕塑“飞翔”,已不见踪影。
    “那玩意儿前几天就拆完了。”4月24日中午,川籍民工李力私下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与其他伙伴一起参与了“飞翔”的拆运。
    “‘他不喜欢这颜色’,仅凭这句话就宣判了‘飞翔’的死刑。”曲建雄是天津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系雕塑“飞翔”的原创设计者。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尊雕塑历时两年完成、耗资200多万元人民币。
    雕塑“飞翔”被拆掉的原因,到本报记者截稿时,仍未得到官方的解释,那么其中究竟有何原委?
被限令拆除
    为迎接4月28日新航站楼的正式启用,天津市一副市长率领相关单位几次到现场办公。
    “决战20天,确保新航站楼正常投入运营。”4月7日下午,该副市长带领市交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国土房管局、市交管局、公交集团、东丽区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新航站楼检查其配套设施及建设情况。
    主题雕塑“飞翔”的出资方天津机场很快被告知,“飞翔”要被限期拆掉。知情者顾鑫桦向记者独家回忆了当天的情景。
    据顾鑫桦回忆,4月7日下午,当该副市长看到雕塑“飞翔”时,当即表示不喜欢,勒令马上拆掉。在谈及不喜欢的缘由时,其随从人员表示:“他不喜欢这颜色。”当下有人说:“我们这个颜色是杨柳青年画啊!”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不喜欢杨柳青年画,马上拆掉!”
    按照最初的创作要求,室内的主题雕塑要彰显地方特色。“在室内,光线的问题要解决好。”曲健雄正是基于此,吸收了天津著名的“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的一些元素作为雕塑创作的一部分。而“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均为天津的百年老字号,浓缩了当地的文化和地方特色之精华。
    在接下来的日子,天津机场极力争取保留雕塑“飞翔”,但最终功亏一篑。顾鑫桦表示,天津机场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木生(现调首都机场)也对“飞翔”表示满意。“要拆的传言出来之后,张木生两次给我打电话,希望还能有斡旋的余地。”曲健雄也这样告诉记者。
    “‘飞翔’拆除完毕,你看不到了。”24日中午,天津机场某工作职员谨慎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你不信的话,28日再来看吧!”
    记者就此向天津机场党群部杨学兵求证。对于新航站楼的进展问题,杨学兵的回答十分流利,但提及雕塑“飞翔”被拆时,他话锋一转——“不知道,我们仅仅是使用方,其他事情由首都机场负责。”据了解,天津机场为首都机场集团旗下全资成员企业。遗憾的是,在截稿前,记者尚未得到首都机场的正式答复。
    与此同时,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在限令拆除“飞翔”之后,天津机场就短信要求当地媒体“不予报道”,随后许多媒体记者收到了不再允许报道“飞翔”的邮件。
验收一路过关
    3月10日、11日,由中国民航总局、天津市交委、首都机场、天津机场等多家单位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对天津机场扩建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
    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工程符合国家标准,工程质量“优良”,可以申请行业验收。接着,民航总局组织对天津机场扩建工程进行行业验收,时间为4月1日—2日,结果同样顺利通过。因此,包括雕塑“飞翔”在内的扩建工程,显然均符合民用航空机场运行的条件。
    从2006年夏天开始,曲健雄就接受天津机场委托,为其新航站楼创作主题雕塑。雕塑被命名为“飞翔”,基本元素是48片不同颜色的羽毛状色片,排列成3个扬帆,巧妙组合成升腾的羽翼。
    “3个风帆喻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升腾的羽翼喻示事物发展是螺旋上升、波浪前进的哲学思想。”天津机场提供给记者的材料这样描述道。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在辅助灯光的映衬下,‘飞翔’均能呈现出动感渐变的色彩效果。”曲健雄自豪地告诉记者,在雕塑建成后,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甚至包括《纽约侨报》、《旧金山世界日报》等海外媒体。
    “‘飞翔’耸立在新航站楼的中央共享空间,颜色亮丽抢眼。”顾鑫桦也回忆说,从不同的角度看,雕塑还刻画了“手”的形象,寓意是召唤远方的客人,“拆掉真的可惜。”
    4月24日,记者在航站楼门前看到,地板杂物遍地,两辆蓝色的吊车安详地在“午休”,十多辆货运车零乱地停靠机场进出口的门前,疲惫的工人们交头接耳,口中啃着大块的馒头。
怒其不争
    对于被拆掉的雕塑“飞翔”,一些知情者难掩愤怒之情。“仅仅因为个人不喜欢就换?他才到机场看几次?净瞎管,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某知情者的抱怨很有代表性:这么大投资建设的雕塑,一定要经过专业论证和审核的,怎么能凭一个人的一句话就换呢?
     “200多万呀,这可是纳税人的钱呀!”一位网友的帖子这样斥责道:“有多少人需要这笔钱?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可是官员的一句话几百万就没有了!”
    “少见多怪了,领导不喜欢,刚完工就拆的工程在天津太多了,这也是造成天津处处是工地的原因之一。”天津出租车司机申长利对记者说:“这已经可以接受了。不能接受的,是A领导看过说换,刚换完,B领导来说不好,再换回去。”
    “道路上的隔离带、绿地之类,经常被替换。”申长利说,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滨海新区联合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吉晖也向记者坦承:“在建设规划上,是有点混乱。”
    在天津机场,似乎唯一不受影响的,是忙忙碌碌的工人们。“下回来,别忘了跟我联系。”大口地喘着粗气的李力向记者挥手告别,然后与其他吃完盒饭和馒头的工人一起,迅速投入搬运杂物的行列中。
TOP
8#

回复: (转贴)大型雕塑《飞翔》因领导“不喜欢”面临被拆

没有对权力的制约就没有持续快速发展

黎在珣

天津新航站楼一座投入200万元费时两年多建成的雕塑因为天津市一位领导一句“我不喜欢”就被拆了。(《领导一句"不喜欢" 200万雕塑离奇被拆》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8-04/29/content_8073060.htm

      这座经过合法程序建成的受到众多好评的雕塑就这样很轻易地没有任何程序地消失了。我不禁再一次想到:长官的权力究竟有多大?计划耗资300亿的山东“中华文化标志城”尽管遭到社会和专家的极力反对,不就是因为有国家领导人的批字而如火如荼地进行吗?
全国每天有多少财富在领导的主观意志中被耗费,有多少富有价值的成果在领导熟视无睹中被扼杀,又有多少天才由于领导个人(不一定是健康的)好恶而不得不平平庸庸地度过。
顾准说中国文化传统是史官文化:“所谓史官文化者,以政治权威为无上权威,使文化从属于政治权威,绝对不得涉及超过政治权威的宇宙与其他文化的这种文化之谓也。”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种说法: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一不是封建主义,二不是资本主义,三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官僚主义”。
在这种官僚体制下,不是法定程序支配,而是"长官意志"支配;不是"法治",而是"人治"。在现代社会,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的上下级制度,必然导致下级对上级惟命是从,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长官就是错了,也没有多少人敢违背长官意志,除非你不想在这里待了。可以说,中国数千年被正统的儒家学说强调的效忠,从来不是对天子的效忠,不是对国家民族的效忠,而是对权力的效忠,谁掌握了权力,不管是太后还太监,都会获得所谓的忠诚。
正是因为长官意志高于一切,所以,在领导那里,从来就没有“不合法”“不合程序”等说法,在民众那里,也很少有“合法”“合乎程序”的行为,除非它们合乎领导的意图。
领导说你行就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再行也不行。因此,我们经常看见的是黄钟见弃,垃圾遍地,听到的是瓦釜雷鸣。
TOP
9#

回复:(转贴)大型雕塑《飞翔》因领导“不喜欢”面临被拆

熊建平获任天津市副市长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12-20  发表评论>>
中新社天津十二月十九日电 天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了任命熊建平为天津市副市长职务的决定。

表决通过后,熊建平做了履职发言。他说,能在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时期到天津工作,感到非常荣幸。 在新的岗位上,将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公仆意识,为天津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熊建平,男,一九六〇年八月生,汉族,江西丰城人,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道路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一九八六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八二年八月参加工作。历任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院设计员、浦东分院副总工程师、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副局长,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二〇〇二年八月起,先后任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