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大家也没听过啊~~
我们只是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而已
你说那个火药的例子是什么意思??在下愚昧,看不明白
其实做好转盘的前提是高成本投入,比如机芯结构、伺服电路等等,国内外很多音源设计生产厂家都用了比较常见的飞利浦CD12机芯。但问题是其中一些成功的厂家对这个机芯进行了一些独特的优化,而并非是纯粹的拿来主义。结合整个系统,对机芯电路作完整的设计,才是出好声的真正原因。但如此一来,研发成本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增加,一台商品机是否值得如此设计,就要看厂家对这台机器的定位了。高投入才有高回报,低成本投入,自然就不会有高回报。我们知道,设计一台音响器材,有两种方法。第一,按照工业要求设计,第二,真正按照高级音响器材的思路来设计产品。非常明显的是,在我们目前的国内市场上,能够在4xxx元以内买到的产品,无论进口或者本土生产,基本都是工业化设计的结果。但假设是按照第二种方法来设计的音响产品,却将能让消费者非常清楚的看到整机内的优良设计。纵观数万的音响器材,特别是音源类产品,无一不是在每一个细节上仔细推敲得出的结果,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技术才能得到。通常这部分的设计成本非常高昂,折算到每台产品,恐怕不是区区1000大洋能够拿下来的!并且超稳定系统时钟、高速PCB设计、混合电路设计、高精度DAC设计、低失真高速率模拟电路,那一个不是吃成本的“老虎”?这些环节缺乏了一个,又怎能达到数万的Hi-End效果?所以惠普旋风先生切勿盲目质问他人“中国货卖的便宜,有罪吗?”,不妨自己先仔细思索一下:一台售价不到千元的新科8700,在设计成本的投入上又能有多大呢?
由于我们没有实地听过新科8700,所以无法对它可能采用的所谓“新技术”有多少了解,我们只是从一些经验来分析“998干掉三五万”的可能性。对于这样一篇标题抢眼、观点炸舌的文章,相信对于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和玩机经验的发烧友而言,都可能心存一丝怀疑。我们希望看到,EVD作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能够发扬其优势、扩大其影响,并为广大国内外消费者带来优秀的视听享受,甚至打入国际市场,但同时我们也绝不希望国产影音技术出现任何不切实际的浮夸论调和神话论调,因为这样的言论非但不会促进中国影音产业的发展,反而会被人沦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