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晚听了几张大提琴方面的碟 [复制链接]

1#
今晚听了几张大提琴方面的碟

很久没有仔细地坐下来听大唱片了,虽然唱机使用倒是很频繁——频繁地用来检查唱片上可疑的划痕,印痕,擦痕等等。。。这些都是卖碟惹的祸,呵呵。有时候很怀念自己去年能静坐数个小时慢慢研究一些音乐历史方面的东西,比如曾经如此希望能深入地了解Buxtehude, 虽然最后也作罢了。

而今天能坐下来认真听几张碟,也多亏了“我爱LP”兄的提醒:他对我出售的那张富尼埃和塞尔合作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图1)感兴趣,但是希望我能测试一下盘上细纹对音质的影响。于是乎,我放上了这张碟。

作为红头立体声唱片,自然是DGG在50年代后期立体声试行后的首批作品,而本来我对DGG录音的一向认识是,不温不火,不前不后。但这张录音却让我出乎意料。唱片编号为DGG 138 755 SLPM,封背标示的年代为1961年12月。在网上搜索后发现这次录音是1962年6月1至3日,心里顿生疑窦。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只好暂时继续:录制地点为柏林Jesus-Christus教堂。这部完成于1895年的作品可以说是德沃夏克的标志性作品,和来自新大陆可以相提并论。作品的三个乐章均非常上口,富有诗性意境的旋律让人听后心情澎湃。富尼埃的演绎我想来并不看好,尤其在听了他颇具浪漫式的巴赫大提琴组曲后。记得前几天听他拉的舒伯特Arpeggione奏鸣曲,刚开始我就立刻叫停,这已经煽情到头了。。。可这部作品中,他很好地处理了独奏和乐队的关系,紧凑有力地在乐队之间穿行,最值得称赞的是他把大提琴的音色控制在欲说但休的地步,不张扬但层层渐进,逐渐舒缓自己的情绪。在协奏作品中,独奏部分总是获得过多的重视,而乐队总似乎在陪衬的地位。但不得不提的是,柏林爱乐在客座指挥塞尔的带领下,发挥出典型的德意志式声响。乐队中的horn在作品中的独特地位,使得在听完整部作品后,除了大提琴就是它的声音能在脑海里时隐时现了。这次录音是非常的成功,且不说音效惊人,仅就大提琴音色的忠实还原上就让人叹服不已。

测试完这张碟后,余兴未尽,顺手又拿起里希特和罗斯乔波维奇在PHILIPS下的贝多芬经典录音放了起来。这次听的不是早期的HIFISTEREO版本,而是最晚期的版本(唱片编号412 256-1,图2),大概和CD是同一版本。老实说,这个版本的音效非常的让人失望,最突出的部分就在于大提琴音色上还原不够清晰,这样的处理使得钢琴音色显得珠圆玉润,可是却让大提琴过于压抑,没有施展空间的可能。但从音乐角度来看,这个录音是经典的,部分来自于二位演奏者的显赫地位,部分来自于二者在理解作品上的默契。里希特的音色一贯显得理性,从容,温文尔雅富有哲理特质;而罗斯乔波维奇却是游刃有余,灵活而不乏稳健。我只听了第一张的第一面,早期贝多芬处理上,里希特或许可以更加自由些,毕竟这是年轻时代的贝多芬嘛。

大概是音效过于沉闷的缘故,我没有等第一面结束就匆匆换上了今晚的最后一张碟,阿格里奇和玛亚斯基在PHILIPS下录制的舒伯特Aperggione奏鸣曲以及舒曼的幻想小曲,五首民歌小曲。这张录制于瑞士,同样为晚期的PHILIPS黑胶唱片(1984年,图3)却全然没有之前那张的沉闷,充满清新活跃犹如雨后天晴般的气氛,如歌的舒伯特作品让人情不自禁哼上几段。这部为1823年诞生的六弦吉他大提琴而作的作品可以说是人们对这样短命乐器的唯一印象,虽然现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能听到的并非原样乐器演奏,而只是大提琴的替代版本罢了。不管乐器如何,仅音乐本身,这部作品也是大提琴奏鸣曲中不可多得的隽永秀丽之作。舒伯特在大提琴上充分舒展了自己对歌曲的才能,使得作品并不显得复杂可又回味悠长。阿格里奇的钢琴是地道的女性音色,全然不似杰内特•内弗在小提琴音色上的有力,坚决(听她在1948年录制的勃拉姆斯小协后印象,呵呵)。或许乐器的差别能解释一部分,但是很显然在这部作品中阿格里奇的音色倒似穿针引线一般连贯起作品的结构。至于玛亚斯基的技术已经是无可挑剔,个人的风格也很明显,在独个音节上的精巧细琢,于是整部作品显得美轮美奂。之前我对他也是具有排斥心理,尤其不喜欢他和马友友类似的张扬外表。然而他对音乐的诠释让我信服,可以说是几近完美。听完后,我甚至动了收藏他的巴赫大提琴组曲的念头。除了第一面的舒伯特,第二面的五首民歌也非常有意思。之前,我在麦纳蒂的现场录音中获得了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那是他和著名的老一辈勃拉姆斯诠释专家,钢琴家君特•威森伯恩在1956年3月的录音(DGG LPEM 19054,图4)。麦纳蒂用他一贯的准确和冷静处理这几首小调,于是听起来有点农夫穿西装的味道。不过玛亚斯基则在此显得异常灵活,民歌的即兴,自然跃然纸上。全然不敢说玛亚斯基更加符合原意,至少二者对照倒是相得益彰。

以往的晚上大多是在唱片的寻找,清洗,检测中度过,这个夜晚倒似听了场音乐会,甚是享受。或许这也是卖碟的动机,有机会发现一些自己未尝注意的盘,而且也可收集到更多心仪的唱片吧。

09/08/2007

图1,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弗尼埃大提琴,DGG大禾花红头立体声头版



图2,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里希特钢琴,罗斯乔波维奇大提琴,PHILIPS晚期版



图3,舒伯特Arpeggione奏鸣曲等,阿格里奇钢琴,玛亚斯基大提琴,PHILIPS晚期录音头版



图4,麦纳蒂演奏大提琴小品,M. Raucheisen及G. Weissenborn钢琴,E. Mainardi大提琴,DGG大禾花单声道头版(无立体声版)
最后编辑bruce1906 最后编辑于 2007-08-09 07:52:08
分享 转发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2#

回复: 今晚听了几张大提琴方面的碟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7-8-9 11:13:00 发表
很喜欢罗斯特罗波维奇和李赫特的贝大奏,很想买一套LP。


我也觉得奇怪为何如此好评的唱片,录音却如此差强人意。或许CD会好些?除了现场感CD差点外。不过也有可能是转录过程中的问题?可我也听了一下这套黑胶HIFISTEREO后的第二版(大飞利浦标红银),好像音效的确和这个晚期版差不多。。。纳闷中。
若收不如还是卡萨尔斯和塞金的版本,常青树了。。。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3#

回复: 今晚听了几张大提琴方面的碟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7-8-10 12:17:00 发表
试试萨弗兰的版本,可能很正。


夏弗兰的aperggione个人以为是最难接受的,纯粹是个人发挥,全然不顾作品本身的特点,有点太想当然了。记得我听过麦纳蒂的这部作品后,立刻换上夏弗兰的版本,可没听完就匆匆收场了。个人不太喜欢把自己风格凌驾作品本身之上的,呵呵。
这部作品诚然的确旋律性太强,多次聆听会有失聪的可能,哈哈。不过还是觉得麦纳蒂的演绎最合胃口,不失作品的本来特色。

麦纳蒂的aperggione,DGG老版碟


夏弗兰的aperggione,ETERNA老版碟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