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赫6首键盘组曲的版本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7844|回复: 38
1#
巴赫的6首键盘组曲(Partita),如若不是因为一个顾客的询问,我并不知道它们也叫<德国组曲>,也不知道它们原先为7首.我的半桶水音乐知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了.
我之前只顾上听了,觉得它们太好听,比英法组曲都好听,尤其是第一首,听时有一种观赏烂柯之局的恍惚感与遁世感,听完则早已清忧忘乐;喝酒时,溜狗时,嘴里也哼哼其中前奏曲的调子,舒畅极了.
现斗胆将手头有的一些版本做些登录与评价,当然大部分不是全集:
1.EMI 李帕蒂版(第1首)
2.DG 皮蕾版(第1首)
3.DG 阿格丽希版(第2首)
4.VAI 图蕾克版(第1/2/6首)
5.DECCA 希夫版(全集)
6.ARCHIV 平诺克版(全集,羽键琴)
(未完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2#

补充一句,我所指的"抠"细节,主要针对萨拉班德而言,我喜欢李帕蒂的流畅为主线的处理方法,萨拉班德如果抠细节过甚,常常造成梗塞的感觉.同样道理可以推广到别的作品里的萨拉班德,比如大无.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51271532942274.jpg[/upload]
1.EMI 李帕蒂版 第1首
每次听李帕蒂,就想到上帝真是既慷慨又残忍.用哈斯吉尔的话来说,李帕蒂拥有"让他自己都有些尴尬的"的天才.在他短暂的录音史中,我牢记两个地方,一个乃瑞士日内瓦电台的studio 2,这里李帕蒂录下了一生中最杰出的录音,包括这款键盘组曲;另一个乃贝桑松的现场,李帕蒂在那里完成了他的绝唱......
李帕蒂的弹法堪称典范,无论速度,音阶连接上的平顺度,对比度,都是那么舒服.他的巴赫是那种沉得下来的巴赫,让人宁静,甚至微醺.李帕蒂没有"抠"什么细节,但是仍然可以听出很多技术上的东西,技术运用非常合理地,和作品本身融为一体.
1950年的单声道录音,好得很,不但有音色,还有细节.后面加录的作品为4首巴赫的改编曲,分别出自20世纪上半叶的3位钢琴巨匠:布索尼,海斯,肯普夫.然后是斯卡拉蒂2首奏鸣曲,莫扎特的K310和舒伯特的2首即兴曲.同样精彩.
TOP
4#

haskil 在 2005-12-7 18:02:24 发表的内容
jsbach 在 2005-12-7 13:13:16 发表的内容
刚刚从香港回来,正好买了tureck的partita全集,doremi公司,260hk$/2cd.。贵。
特喜欢lipatti,也买了张lipatti bach 全集100HK$,楼上那套没买,虽然便宜,198HK$/4cd一套emi.
补了套gould的法国组曲,耳熟能详的那个sony版,178hk$/2cd
顺便提一下,HMV的MA YOYO的BACH六大无搞圣诞特价,120HK$/2cd,入手。
shafran的六大无忍住没买。

亏大了,即使上面几张都不买,也要买下最后那张shafran!


那个沙佛兰如果是AULOS出品的,那可以问"哈哈哈"老板买到.应该比香港便宜.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512723182410142.jpg[/upload]
2. VAI 图蕾克版 第1/2/6首
说说老太太的版本了,这就是传说中带花的"图蕾克在家中",录音年代不详,疑为80年代初期.传说一旦过了头,反过来用挑剔的标准看,可以找出不少技术上的瑕疵.比如有手指上的不灵活,错音,等等.录音也是有不少问题的,只有钢琴的颗粒感,而缺乏量感.钢琴声音就像闷在罐子里的八音盒.
老太太的速度当然是最慢的,平均每首比一般速度慢2-3分钟,听感上是一贯的静谧,安详.最精彩的当属第6首,其感觉有如拆礼物盒,一层一层地剥开染着尘埃的包装,最后露出里面的精彩.第6首甚至不乏活泼的因子,一曲终了时,现场嘉宾也给了最热烈的喝彩.
企鹅热情地评价道:图蕾克的弹法让人感觉到巴赫的键盘作品必须那样弹.......如果此话成立,那么所有17分钟的第一组曲版本是否都应该扔掉了?
此版最终还是适宜作为某种参考.多次经历说明,大部分传说,一旦结束了"道听途说"的生涯,剩下的也许只有企鹅那一朵花.
最后编辑mahler2004a
TOP
6#

jsbach 在 2005-12-8 8:50:46 发表的内容
haskil 在 2005-12-7 18:02:24 发表的内容
jsbach 在 2005-12-7 13:13:16 发表的内容
刚刚从香港回来,正好买了tureck的partita全集,doremi公司,260hk$/2cd.。贵。
特喜欢lipatti,也买了张lipatti bach 全集100HK$,楼上那套没买,虽然便宜,198HK$/4cd一套emi.
补了套gould的法国组曲,耳熟能详的那个sony版,178hk$/2cd
顺便提一下,HMV的MA YOYO的BACH六大无搞圣诞特价,120HK$/2cd,入手。
shafran的六大无忍住没买。

亏大了,即使上面几张都不买,也要买下最后那张shafran!

何以见得,愿闻其详。本人的大无版本不少,所以这是一个没有入手的理由,怕听不过来,是很矛盾。


shafran我有,去年冬天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特别好,感觉象是强劲版的富尼埃,线条拉得很长.不过听的次数多了也就这样了.曾经挑选某些段落给几个朋友听,一致认为:明显是输给老罗的.
韩国人的再版制作似乎要还原他们心中的"LP感",效果见仁见智了.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51290233867050.jpg[/upload]
3. DG 皮蕾版 第1组曲
女性演奏家和巴赫作品的关系,似乎是很值得书写一笔的.兰多夫斯卡,尼古拉耶娃,尤金娜,图蕾克......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之外,谈论皮蕾,很多人是没有兴趣的.
皮蕾弹的第一组曲,某些方面非常象李帕蒂,皮蕾更精致,更神秘.在萨拉班德里面,皮蕾展现了非常敏感的触键.拜40余年音响技术之进步所赐,已经完全可以享受"声响"本身带来的愉悦感了.个人觉得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种声响.
要挑些毛病的话,就是稍快的乐段(比如库朗舞曲)里,皮蕾始终"沉"不下来;她也许想营造一种流动的效果,但听上去总是有一点点赶,好像后面的音在挤前面的音一般.时间上她每个段落和李帕蒂基本持平,为什么皮蕾会出现"挤"的感觉而李帕蒂让人感觉这么松弛呢?这似乎有待专业人士来做些分析.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512922134276806.jpg[/upload]
4. DG 阿格丽希版 第2首
阿格丽希的聪明程度,比大多数人的相象要高得多.且不说托卡塔BWV911非常对她的路,她选的第2首键盘组曲,也是最适合她演奏的.起首的sinfonia序曲与结尾的随想曲,都充满交响性与气势,对此阿格丽希驾轻就熟.这些段落的演奏也算得上阿格丽希本人录音史上的翘楚了.
正好就着netwilliam兄"对味"的话题做些阐述.慢乐章时,阿格丽希似乎缺乏表达的欲望,显得比较外在.对味与否,实在不好说.我觉得阿格丽希的演绎是非常有个性与启发性的,如果把给予老大师们的宽容之1/10匀给阿格丽希,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TOP
9#

打个招呼:身患重感冒,难以集中精神,先未完待续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