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羡慕啊!转贴:俺的发烧历程
房子装修好了,一切都为了发烧,也不理会美观的问题。像做不锈钢的师傅帮我做的架(吊concertino),实在很难看,像是一个铁笼把concertino监禁起来,不过就很牢固。环绕喇叭线用光了一卷VDH的线(100米),5芯视频线用15米BELDEN(以前还没有vdh的),s视频线用古河的。因为喇叭线要很长,就只用了AQ cv4, 不过前置箱每边走了4根。墙插用英国的MK,一个两百多的那种。电源从两个40A的电表来14mm的线到分配箱,再各自走6mm的线到每个墙插,所有的电线用南海广东电缆厂出的海鸥牌的,此牌子的铜质特别靓,不比国外的差。地线那时还没怎么留意,不知道电工师傅是接在水管上,还是建筑的钢筋上,反正没电到我就好了。(2002年才搞了条靓地线)
在这么大的空间里MF M3推火车头还算很不错的了,但是为了更好的把火车开好,还是得上靓的前后级,就把M3给出手了,也没亏钱,还得到一点小费可以喝茶。为什么要把M3让掉呢,是因为m3的前级发热挺大的,要是室温超过了25度,它开了两个小时就要把前级的电源给短掉,要搞台风扇给它吹才没事,风扇的噪音也挺难受的,我又不习惯长时间开着冷气。还有就是M3的机壳背后的螺丝生锈了,在8楼我的器材是放在听音位前面的,偏于操作,也没靠墙放,不知道是潮湿的原因,还是机器质量的缘故。
能见到现货的名机功放:Jeff Rowland 7(mono) Jeff的第一台后级,cello 350mkII, krell 300s, mark no.332。 最后挑了cello350(3万多),还拿了对陈列品的Thiel 3.6(2万)回家,跟JS借了部krell krc-hr前级(旧旗舰),用不到一万元买了套唱歌的专业的音响(孝敬女朋友)。还把JS整套的DENON顶级s系列拆散了,拿了分体s1 CD机回家(她可是我一开始玩音响的梦中情人,4万多),据说香港的DENON公司才引进了两套s1的(cd,前后级)没卖,做陈列而已,另一套据说在北京,一套25万。
cello350+krc推extrema,速度很快,音色也很美,就是嫌声音薄了一些,可能是空间比较大吧;推Thiel3.6就靓的不得了,特别是低频,快且干净,音场透明,吉他出来的声音可以绕梁三周。于是把火车头丢在一边,跟GRF一起, 听3.6. 心里也不忍心火车头没开动,就想另买一对mono的后级,听说mark新的后级声音很出色,特别是低频高驱动力,高分析力,速度也快,影音兼备。都定好货了,过两个星期就可拿到,刚好又看到香港别超KRELL大减价(没做代理了),有MRA , 650m, 350m,250mc,都是mono后级,个人也很喜欢krell的,特别是KAS 2 ,无奈用家不肯割爱,于是no.436不要了。联系好了香港货运方面的,问别超才知道只剩下MRA(30w港币,原价可是要90多万港币的,现在别超又拿回了krell的代理,也买不到了), 250MC(折实5w多人民币),MRA太夸张了,一台就要6,7百斤,耗电应该是电虎,电费吗,肯定是过不了老妈那一关的, 250mc又嫌它功率太小,最终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