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奚秀兰猜想 [复制链接]

查看: 3474|回复: 19
1#
[upload=jpg]Upload/200510301483246295.jpg[/upload]

奚秀兰猜想


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她既古典传统又时髦现代,既乡土气息浓郁又唯美,兼之独特的嗓音,乃是构成她海内外双,乃至某种意义上无与伦比的三大基石。

她的歌唱,犹如大自然中最美丽的百灵鸟吟唱,自然天成,如水般的声音无任何棱角毛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她的歌唱,犹如古 龙的武侠小说,天马行空,任意所之。古 龙的小说的结构有时不那么严谨,恰如她的歌唱有时咬字不那么清晰。

她的歌唱,又如李寻欢的小李飞刀。“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刀刀致命,恰如她的嗓音很“毒”。

她的歌唱,又如令狐冲的独孤九剑。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无固定章法,却能克敌制胜,将辟邪剑法消弭于无形,恰如她的歌唱在声乐专家看来或许发音不那么科学,却听着很舒服。

听她的歌唱,犹如聆听一个个故事,或凄美,或沧桑,或月圆花好柔情蜜意,或生离死别肝肠寸断……,又不失至纯至美……。

她绝对是当代一流的歌手,最杰出的歌手之一,是海内外双的,某种意义上无与伦比的,我这篇文章反复强调这些。

不过,有时候她还是过于偏向古典传统,影响到在歌坛的发展。

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很多不喜欢听她的歌曲的人其实并不了解她,不认识她的人更不了解她,也不可能了解她。仅仅知道《八仙过海》、《阿里山的姑娘》她唱的还不错的人自然谈不上对她有什么了解。

或许是一曲《阿里山的姑娘》广为人知,有的观众、听众想当然地以为她是来自台湾的歌手,这就更谈不上对她有什么了解。

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香港流行歌坛的特殊商业环境既造就了她,又害了她,……。

当她不再为生活唱歌的时候,唱歌不再是为了生活的时候,而是为了服侍主、侍奉神,与此同时服务于大众的时候,由于较少商业上的考虑,更有条件尝试一些新的唱法,进行新的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比如,2001年由香港演艺圣乐协会出品的《声夜倾情演唱会精选珍藏版》CD碟中的一些歌曲,多年来我听过不下数百遍,这张专辑中她的新的唱法仍然让我耳目一新,尽管有的歌曲我还是更喜欢老的版本。还有,随CD碟免费赠送的演唱会精华VCD光盘中的一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看罢,听罢,又回到前面的话题,这十分让人浮想联翩,我首次看、听时的第一反应是,她完全有成为大师的潜力,或者已经是大师。

以她的条件,如果唱美声亦会有相当不俗的表现和成就,这一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应当属于美声唱法,或者吸收、借鉴了美声唱法。

在歌坛进进出出这么多年,她的歌艺并没有荒废。

她高雅、古典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听众的太少,时间也稍微迟了一点,当年也没有机会展示,以至于有的人以为她只能哼哼小调而已。她的唱腔属于偏软的一类,不仅唱腔,还有舞台形象,她的舞台形象老是给人很妖、很艳、很媚的印象,她固然有这种情形,但这不是她的全部。香港流行歌坛的特殊商业环境既造就了她,又害了她,……。当她偶尔一露峥嵘,展示另一面时,就让喜爱、欣赏她的人十二分地浮想联翩,为她感到惋惜,……。

不光是我,我和一些欣赏她的朋友交流,他们都表示过类似的想法。

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香港流行歌坛的特殊商业环境既造就了她,又害了她,……。

香港造就了她,将她锻造成奚秀兰,又禁锢、限制、束缚了她,使得她的天赋没有完全发挥,浪费了。她高雅、古典的一面没有机会展示给观众、听众就是一例。如果始终身在大陆,而非12岁时去香                   港,她可能成为李 古 壹、朱 朋 薄、彭 立 援、董 雯 花、张 业、宋 组 婴中的一员。话又说回来,那她仅仅是她们中的一员而已,尽管相当优秀,或许比现在更为全面,中高音是她的一绝,低音逊色一些,但那样她绝对不是奚秀兰了,或者奚秀兰不是她了,假如那样仍然还有奚秀兰的话。因为只有香 港才能造就奚秀兰。

反过来说,如果李 古 壹、朱 朋 薄、彭 立 援、董 雯 花、张 业、宋 组 婴等人身在香港,而非在大 陆,同样将面临生存压力,同样将面临香港商业环境的严酷的淘汰和洗礼,怎么办?须知香 港是一个“逼良为娼”的地方啊!除非被淘汰出局,或者变成纯粹的流行歌手,如果既要生存又要保持一点点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话,有一个办法,就是她们变成奚秀兰。因为只有奚秀兰才能在香 港生存。

只有香 港才能造就奚秀兰和只有奚秀兰才能在香 港生存,某种意义上二者是同义反复的等价命题。不过有一点必须说清楚,变成奚秀兰之后,她们将不再具有著名民族歌唱家的头衔,也不能享受其它的政 治待遇,正如今天真正的香港奚秀兰一样。

历史不容许假设,但可以联想。

这注定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宿命和悖论。

香港是一个“逼良为娼”的地方,而大 陆则是一个“逼娼为良”的地方,那也是一种“逼良为娼”。二者都是“逼良为娼”!

即使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也是海内无双的,因为奚秀兰只有一个,而具有民族歌唱家头衔的却有不少。

她一定十分羡慕大 陆这些号称著名歌唱家、民族歌唱家的歌手,这些和她同龄或比她稍微年长或稍微年轻的歌手,她们只需按照主流意识形态定下的调子唱好歌就行,其余从摇篮到坟墓官 方全包,就连唱歌本身,官方也为她们预备了优良的条件。她本人与大陆的同行交流时多次表示过类似的感慨。后者是否羡慕她就不得而知了。

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如今我所独爱的,乃是、也只能是唯一的香港奚秀兰,因为历史不容许假设。

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在这里,提出 “奚秀兰猜想”。

“奚秀兰猜想”包括两个命题:只有香 港才能造就奚秀兰,而只有奚秀兰才能在香 港生存。

今天的奚秀兰主要成长于七十年代的香 港,那是香 港处于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只有香 港同时具备造就奚秀兰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台 湾不可能造就奚秀兰,并非台湾不需要奚秀兰,而是台 湾的政治气候只能谋杀奚秀兰。八十年代之前的大 陆就更不用说了。大 陆和台湾都不具备造就奚秀兰的政治条件。香港具备。

其它华语地区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也不可能造就奚秀兰,即使政治条件允许,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缺乏香 港的汉语文化积淀,因而不可能造就奚秀兰,没人喜欢奚秀兰自然造就不了奚秀兰,相反,还会以另一种方式谋杀奚秀兰,即以经济的方式谋杀奚秀兰。奚秀兰们在那里无法生存,就只能被谋杀。因此,其它华语地区不具备造就奚秀兰的经济条件。香港具备。

所以,只有香港才能造就奚秀兰。

香 港仅仅造就了一个奚秀兰,并没有造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是为什么?在香 港歌坛既要生存又要保持一点点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吗?似乎没有,似乎只有变成奚秀兰一途,不能变成其她。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够变成奚秀兰,并非人人都有条件变成奚秀兰,也并非人人都想变成奚秀兰,有的人觉得变成别的可能更好,变成了别的,别的就是别的,就不是奚秀兰,虽然也生存下来,或许真的生存得更好。最终只有她保持了一点点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变成了奚秀兰并在香港歌坛生存下来。所以只有奚秀兰才能在香港生存。

再说一遍,只有香 港才能造就奚秀兰,这是第一个命题,第二个命题是只有奚秀兰才能在香 港生存。前者是绝对的,不需附加其它条件的,后者在增加一些附加条件之后,与前者属于同义反复的等价命题,或者是前者的逆命题。这里说的奚秀兰是指一个象征性的符号。

这两个命题合并起来可称之为“奚秀兰命题”,或者叫“奚秀兰猜想”。
就此可从各个方面展开广泛的讨论。

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她连唱儿童歌曲都有不俗的表现,民歌类型的儿歌有广东民谣《月光光》,现代流行类型的儿歌有《笑笑笑》、《礼貌歌》、《祝福》、《世上只有妈妈好》,基督教福音圣歌类型的儿歌有《百合花的月夜》、《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轻》、《幸福家庭》,等等。以她的嗓音和声线多唱儿童歌曲绝对漂亮,小朋友一定喜欢。我的小孩对《礼貌歌》就一听钟情。

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摘自拙作《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1&titleid=83615&ftdate=&page
最后编辑阿预
分享 转发
TOP
2#

小芽菜 在 2005-10-30 10:44:10 发表的内容
呵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环境很重要!相对比现在国内音乐环境,急功近利,浮躁,如果奚秀兰出生在现在这年代,以她的唱法和风格是不受人关注的,老歌手可以在歌坛上唱几十年,现在的流行歌手很多只唱了几个月就转行了!

今天的奚秀兰主要成长于七十年代的香港,这个环境背景很重要,那是香港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就奚氏自身而言,保持了一点点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这在当时的香港殊为不易。
TOP
3#

小芽菜 在 2005-10-30 10:44:10 发表的内容
如果奚秀兰出生在现在这年代,以她的唱法和风格是不受人关注的,

这个恕偶不能苟同!
TOP
4#

爵士鼠 在 2005-11-4 18:19:52 发表的内容
我喜欢这唱法!消魂啊!


呵呵!鼠兄被偶勾引下水,中毒啦!!
TOP
5#

小芽菜 在 2005-11-6 1:18:15 发表的内容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诚哉斯论!
TOP
6#

小芽菜 在 2005-11-4 21:49:27 发表的内容
阿预 在 2005-11-4 8:09:37 发表的内容
这个恕偶不能苟同!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她的唱法比较“土里土气”!特别是年轻一代,更是不喜欢,我放老歌,他们几乎都厌烦!


她有“土”的一面,否则就不是她了,这是“奚秀兰猜想”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与此同时,她又有时髦、现代的一面,这同样也是“奚秀兰猜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

她的歌给人太“土”的印象,一定程度是因为歌曲太“土”,她唱得不算“土”,而是有的歌曲太“土”。这就是我质疑《经典金曲18首珍藏版》的选曲的原因,因为这个碟子收录“土”的歌曲太多,相应的弱化了她相对不那么“土”、现代性的一面,不能概括她的全貌。

年轻人只是现代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全部。
TOP
7#

爵士鼠 在 2005-11-5 19:01:01 发表的内容
阿预 在 2005-11-5 18:56:30 发表的内容
爵士鼠 在 2005-11-4 18:19:52 发表的内容
我喜欢这唱法!消魂啊!


呵呵!鼠兄被偶勾引下水,中毒啦!!

是啊被你放倒了,本来我就动念头了,现在被你一诱惑动的更快!


她的歌唱,犹如大自然中最美丽的百灵鸟吟唱,自然天成,如水般的声音无任何棱角毛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她的歌唱,犹如古龙的武侠小说,天马行空,任意所之。古龙的小说的结构有时不那么严谨,恰如她的歌唱有时咬字不那么清晰。

她的歌唱,又如李寻欢的小李飞刀。“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刀刀致命,恰如她的嗓音很“毒”。

她的嗓音十分耐听,一旦听懂了她,接受了她,就让人难以移情别恋,另寻新欢。欣赏她的一般都比较能够持久。
最后编辑阿预
TOP
8#

小芽菜 在 2005-11-5 21:28:54 发表的内容
预兄不妨找时间在一些公共场合(比如单位)放兰姐的歌看看,做个统计,看看现代人的接受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预兄文笔了得,我说不过你,呵呵。


现在的人对她接受的程度,对此我有着深刻的感受,刻骨铭心的感受,我的习作处处流露这一点。对于我的独爱和至爱,别人喜不喜欢,即使我不在意,难道无感受吗?

另一方面,又不能这么形式地看问题,她的大多歌曲都是二十多年前的,她如果吟唱迄今,恐怕不是现在的样子,包括唱法,她的可塑性很大。在她36-50岁除了福音圣歌之外,基本没有出品其它专辑和歌曲,我为她表示哀悼!!沉痛哀悼!!!

我为我的头像表示哀悼!!沉痛哀悼!!!

在我的头像中,她身穿白色衬小黑花旗袍手撑绿色阳伞半侧身回眸一望……。这一望,仿佛向所有喜爱、欣赏或者有可能喜爱、欣赏她的歌迷朋友们告别,……。
最后编辑阿预
TOP
9#

另外,小芽菜兄,假如她出生在现在,假如她现在30岁,恐怕不是那个她,特点的时空背景造就了她,这个她不是那个她。这是提出“奚秀兰猜想”的意义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