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国式幽默(新增对三座音乐厅的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5180|回复: 24
1#
德国式幽默
昨晚去向往已久的东方艺术中心观看了德国多特蒙德爱乐乐团的演出,散场时的一幕搞笑场景让在场的观众纷纷鼓掌。
在加演曲目结束后,观众致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乐团精彩的演出。就在人们散场离去的时候,发现第一排中间座位有人合影,咋一看还以为是乐迷与乐手合影,可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女听众在自己的座位上睡着了,竟然连如雷般的掌声也没惊醒她。一位乐手手持乐器,半蹲在她身旁,与沉睡的女听众合影。
大家猜猜她睡到什么程度?人家一连闪了两次闪光灯,之后乐手又推推她(没醒),工作人员又推她(还没醒),这时大家都以为是出意外了,工作人员再次推她,总算醒了。此时,散场的观众报以掌声和笑声为这幕带有讽刺意义的德式幽默划上句号。(上半场第一排没有人坐,这位女听众是下半场自己坐倒第一排的,说实话,真有些丢人现眼。)

此图片中,箭头所指的即是这位“女明星”。

[upload=jpg]Upload/200610110571163894.jpg[/upload]
最后编辑maurice_zhao
分享 转发
TOP
2#

这张照片是我坐在乐队背面拍的,经后期拼接而成,可惜左边还少拍了一张,否则就完全对称了。
[upload=jpg]Upload/20061011058941202.jpg[/upload]
TOP
3#

接下来谈谈我对东方艺术中心的总体印象吧:70分(满分为100分)
为啥给70呢?

首先,大厅内部照明用节能灯,严重影响了总体美观,与漂亮的外形及不相称。大厅内部的装饰色也不是很好看(以灰黑,黄,红为主)

其次,饮用水也不能带进演奏厅内部,检票口只有一个架子供人放置自己的水,而且不提供任何做标记的服务(感觉很不人性)规定中场休息可以来喝。不知道外国的音乐厅是否是这样规定的?(至少大剧院和音乐厅没有这样规定过)

再次,就是每个座位底下都有空调出风口,那天冷气调得偏低,没法让人很好地投入到音乐中。而且座椅地设计有点问题,座垫偏长,膝盖弯曲处不自然,有种被顶住地感觉。

我还是第一次坐在乐队背面听演出,感觉听感一般,尤其是钢琴的声音,由于其盖板开口朝向正面观众席,所以声音的能量感损耗很大,而且很朦,那些低频量感,高频延伸,全频通透,以及斯坦威特有的金属质感全没了:)弱音的细节更是全被吞没了。

以后有机会还要在正面听听艺术中心的真正实力。就听感而言,现在我更喜欢大剧院。拿音响来打比方:上海音乐厅感觉像是老式英国声,音乐味浓。大剧院的声音更现代,透明度更好,对弱音还原的表现也很到位,属于能上能下的全能型。

这三座建筑外观各有千秋,但内部装饰艺术中心只能排倒数第一。
大剧院内部灯光全打开后,从外面看就像一座水晶宫。内部给人以宽敞,明亮,简洁而又气派。入口处那幅硕大的抽象画将剧院渲染得更具艺术气息。

音乐厅的装饰为古典风格。虽然“年龄”最大,且经过高难度的整幢建筑平移,但显得麻雀虽小,五脏具全。紧凑而精致,及负古典气息。就是个人感觉舞台背墙的淡蓝色墙漆好像还不太符合整体视觉效果。

东方艺术中心感觉就好像一个外面穿着阿玛尼外套,里面确穿地摊货的人,及不协调。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体会而已,欢迎各抒己见:)

另外,还想请各位谈谈这几个音乐厅内哪个区域的座位听音效果最好?(也欢迎朋友们分享在其他场所获得的听音经验)
TOP
4#

补充的好啊! :)兄,你是否能谈谈你对三个场地的听音感受呢?
最后编辑maurice_zhao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610211211093174.jpg[/upload]
灰暗的色彩
TOP
6#

中国的习惯不是所有都不好,也不是所有都好。[/quote]

同意,确实要向人家学习好的东西。我们这片土地,往往是小洞不补,等捅了篓子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制定出很极端的制度。说到底,还是对“人性化”这三个字理解的不够,“学东西”又学不全,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