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我引用其它朋友的贴子,觉得说的挺实在
--------------------------------------------------------------------------------
惠威起家的时候是两兄弟,国内喇叭制造界对他们是很熟悉的。后来他们到珠海开厂,然后兄弟分手,然后是加拿大的杜希。
一直到90年代中期的杜希出现,惠威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扩张道路。杜希是惠威的顶峰,也是下坡路的开始。与惠威的理念不同,杜希是高品质的扬声器,当时它的经典书架箱讲明是以专业监听级的标准做的,加拿大设计啊,美国设计啊,这都是商业噱头,在外国开个“研究所”恐怕资金运作的意义大于技术意义,因为我们的商人对政治有恐惧感。
我们曾经以严格的标准测试了杜希当时的旗舰书架箱(型号我一时记不起来了),惠威公司并不知道,我们是从商店买的惠威工厂产品,参考音箱是JBL4206和STUDER A1系列,在清晰度上,杜希都不是后者的对手,但和谐性和动态方面,杜希似乎还好一点。我们当时觉得,如果在家里聆听,杜希和JBL4206水平不相上下,但两者当时的价格是一样的,都是4000元人民币左右,杜希还贵一点,作为一个国产品牌,开这个价格显然有点大胆。当时国内音响市场4000元的音箱是个坎,杜希上了这个坎,风险比较大,结果证明高端的杜希市场走得不好,并采取了压低价格,散货店面安装的方式销售,质量落差很大,一致性无从谈起。我们当时找惠威在上海的总代理谈这个问题,此人眼光不是很远,它坦言公司现在抓钱要紧,音质再好也是曲高和寡,没有多少人真懂的。走这条路线的结果,是杜希最终没有在高端产品市场站住脚。
现在就是乱打了,国产品牌的主力,除了银笛,全部压入电脑有源市场,赚了不少钱,但现在国产品牌已经没有一个批量化的高端产品了,加入竞争的和没加入的,中国音箱高端产品几乎全军覆没。惠威携昔日雄风降低档次挤占低端产品市场的结果,使它成了一个有名有钱但没有档次可言的品牌。这或许是一种市场策略,因为雄风再起也是可以的。
SWAN是一种招牌,一种昭示,而不是JBL4344或者YAMAHA SM15HII这样高品质的系统,基本是做给外行看的,如果你听过它的声音,就明白了。它甚至比不上香港FIDEK的系统。
当年惠威由于它的价格和讨好大众耳朵的声音,赢得了很高的市场声誉,这个无形资产用到现在还在用。但市场占有率和技术等级、产品级别不是一码事,惠威的定位是一个民用的大众的喇叭品牌,由于产量大,性价比高一点,说它是世界上品质可数的喇叭是没有根据的,如果按品质排位,全世界排50名肯定没有它,100名也危险,很多国外的高端音箱国内从没有进来过,但他们都是大名牌。况且惠威产品系列不全,扩声、监听、影院全没有,主要是家居民用。
比尔·盖茨不是音响专家,他有没有用惠威关系不大。音响不是电脑,在这个方面盖茨说话和你说话也差不多权威,况且我也不信他会钟情惠威,在美国好产品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