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赫的平均律 [复制链接]

查看: 16113|回复: 81
1#
记得有一次从海南回家的途中,飞机一侧的发动机空中停转,机上人们的恐慌可想而知,我却异常镇静,我不是个很珍惜生命的人当然也就不怕死。当时心中唯一掠过的念头就是觉得没有了生命就意味着再也听不到巴赫的平均律了。仅此而已。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是为了快感,快乐的感受和感觉。我感受过的最强烈的快乐感觉,一是来自异性间的交往,二是来自音乐的摇荡。前者带给我的多半是短暂而善变的,而后者往往是持久和恒定的。巴赫的这48首前奏曲和赋格就是这样的音乐。我搞不懂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惊叹它们的艰深难懂,我几乎是一听锺情,很难想象会有人不被它们迷住,也许是我们现代人太复杂了,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我只能这么解释了。我很少谈巴赫,不敢谈。我喜欢谈肖邦,因为那接近我的本我和自我,而巴赫,可能是我的超我吧(哈哈,不知道怎么说,只能借用我的专业术语了)。多年来,总喜欢在早餐的时间听巴赫的平均律,那种温柔抚慰的声音和人间闲适寂寞相交融的乐趣会让我一天都感到轻飘飘的。晚上也喜欢用巴赫的平均律来终结一天。我喜欢把所有的灯光都关上再听巴赫,只有CD舱的显示灯亮的寂寞。琴声响起的瞬间,一生中所有的回忆和梦魇都会凝固,所有的东西,包括我自己的存在都会变成一种背景,临时隔绝外面那个烟火喧哗的世界,音乐才是唯一的主角。在低低的吟咏中,似乎有一种温暖的东西会降临下来。它融化在弥漫的夜色之中。让我的心境变的平静和平和。我是钢琴迷,自以为懂得钢琴世界的压抑和苍凉。但巴赫的平静有时候会让我受不了,比如第一首,看谱子时会觉得单调无比,但听来听去终会听出巴赫真挚而孤独的悲情。每当我快乐或者不快乐的时侯,我都会听巴赫的音乐,让自己更快乐或更不快乐。音乐中的一切,在平均律中都有了。
我的平均律唱片不多,最初听平均律是从希夫开始的,清澄的录音确实让人满意,但希夫太冷静了,仿佛弹的不是钢琴而是古钢琴,冷飕飕的,真有一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古尔达堪称钢琴大师中的异数,他在飞利浦留下的这4张平均律唱片肯定是他一生中创造的奇迹之一,是充满灵感的演绎,尽管有时候他的缺点和优点一样多。正象一位知己在给我的短信中说的:缺点多的人优点才会多。既然说到平均律,古尔德是无论如何躲不过去的,说实话,我可能至今还没有听懂他的演绎。他对巴赫的解读是剔骨见髓的,几乎把所有肉质的东西都抽离了,留下的只是线条和一个几何一样的巨大空间。这是古尔德的巴赫,而不是我的巴赫。哈哈,我现在还不想离开这个星球,我还是更喜欢在俗尘中打滚。里赫特的平均律是我最后听的,也是目前最喜欢的。对了,我喜欢的是里赫特的普罗艺术版(JVC版)而非更有名的RCA版。这是大师在因斯布鲁克的现场广播录音。里赫特把巴赫当成了一个人而不是神,他的的演奏富有情感。加重了效果,构成了明显的起伏线。有一种极富魅力的推进性,这种渐渐的推进会把每一个音符以最小的直径渗入你的心田,就像真正的武林高手,是以一股内力伤人于无形。面对这样的音乐我只能选择闭嘴。
[upload=jpg]Upload/2005111814331879541.jpg[/upload]
最后编辑chopin
分享 转发
TOP
2#

没听过这个奶奶的,一脸的慈眉善目,估计不会差。
TOP
3#

scfan 在 2005-11-18 16:17:34 发表的内容
感觉李赫特弹出来的是贝多芬式的巴赫,楼主不知道去过欧洲没有,在教堂里的感觉让我对李赫特太过肉感的平均律很不以为然,反而众评很“离经叛道”的古尔德在我听来就是教堂里的神圣之声。。。


哈哈,我就是喜欢里赫特的肉感。欧洲去过,但教堂没进去过,时间都泡在红灯区了。我这个人没有慧根,更喜欢在红尘中打滚。准备60岁以后再进教堂,再听古尔德。
TOP
4#

mahler2004a 在 2005-11-19 0:53:09 发表的内容
李赫特在RCA的录音,"贝多芬式"只是他表现出来的一面,这一面在第一卷表现得特别明显,会让人有些无所适从.但是到第二卷,李赫特宁静的与宽松的处理方式明显增多,音色也变得透明起来,十分耐听,有个性,同样也有艺术性.


哈哈,马勒兄的分析一语中的,我就是这种感觉,这二卷感觉好像不是一个人弹的,或者是时间跨度很大。但都不是,很奇怪。JVC版很统一,也可能是现场演奏的原因,一气呵成。
TOP
5#

dinu 在 2005-11-18 14:39:20 发表的内容
Edwin Fisher 的,太好听了!
第一串音符出来,就让人激动不已!


今天搞来Fisher 的平均律听了。我KAO,吓了一套。这是巴赫吗?逃之夭夭。dinu兄,你真是太可爱了,希望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提倡爆笑,善于恶搞。
TOP
6#

又听了一会Fisher 的平均律,感觉还是像捣浆糊。
TOP
7#

scfan 在 2005-11-20 11:46:20 发表的内容
chopin 在 2005-11-19 12:38:26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就是喜欢里赫特的肉感。欧洲去过,但教堂没进去过,时间都泡在红灯区了。我这个人没有慧根,更喜欢在红尘中打滚。准备60岁以后再进教堂,再听古尔德。


唉,脱离欧洲的宗教文化如何来谈正确的巴赫?难道论坛里喜欢的都是KFC式的巴赫或者是孔夫子式的巴赫甚至是发廊式的巴赫?


scfan 兄。别介意玩笑。其实巴赫始终是一个,不分教堂和发廊。往往是出了教堂就去发廊。好像巴赫的子女也是一大堆吧。在这方面里赫特表现的可能是真实的巴赫,而古尔德有点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理想,很超然但终究缺乏根基。不过在这方面倒是无人可比。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心境中会自主选择的。这也许就是一个版本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原因吧。
TOP
8#

花猫兄,别介意。听音乐的个人化我是充分领教了。特别是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曲目,有时候哪怕是几个小节不合自己的胃口都难以接受。只要是自己真实的听感都是可以讨论的。
TOP
9#

闲云野鹤 在 2005-11-21 12:09:50 发表的内容
平均率我喜欢古尔德,也喜欢李赫特。古尔德弹的像巴赫,李赫特弹的像李赫特。


哈哈,古尔德弹的像古尔德的巴赫,李赫特弹的像李赫特的巴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