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复制链接]

1#
来到这个论坛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同一个录音的正价版和廉价版是有差距的,有些网友信誓旦旦的说有的简直天差地别,在此前我是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的,而且我一向是喜欢买廉价版和小双张的,因为既便宜又不占地方。知道这个问题后我曾经多次比较过,说实话如果排除心理因素或不做AB比较我实在听不出太大的差异,后来有网友告诉我是我的器材档次太低的原因,这个理由有一段时间似乎说服我了,但我仍然感到没有结论。上周五我闲来无事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到我最好的朋友用的高级器材上测试一番,我朋友用的器材如图片:天朗的西斯敏加NAGUA的前后级845胆机再加DCS的3件套,这是我听过的最高档的器材了,尽管听音的环境不够好(在朋友租来办公的宾馆套房里)但却是很公平的。至于碟片只能是我们手头现有的,包括莫扎特全集的环保装和以前的部分正价版、霍洛维茨的几张DG公司的正价版和6张一套的环保装、小克莱伯的贝5单张正价版和大荷花中价版、还有几部歌剧等。整整一个上午听下来仍然感觉差异不大,即使有差异但却不像有些网友说的如此不堪,这个结论也让我感到讶异,器材是足够好了,看来问题不是出在我和朋友的耳朵上就是我们作AB比较的碟片差异不大,总之这是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我希望能有朋友把自己听来差异最大的碟片告诉我以便有时间和条件找来比较,解我心中的疑惑。
[upload=jpg]Upload/200481714451822004.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听朋友说全部加起来花了80万。
TOP
3#

阿龙 在 2004-8-17 15:16:59 发表的内容
我从来就没听出来过有什么区别.

难道这种差异不存在?是又一个皇帝新装的故事?
TOP
4#

谢谢L版指正.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48171543343940.jpg[/upload]
TOP
6#

wtywg 在 2004-8-18 20:24:39 发表的内容
光看器材口水直流

小弟无知 请问  廉价片小双张多钱
正价版 一般多钱

廉价片小双张和正价版一个价,80 元,等于一张买2张。
TOP
7#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scfan 于 2008-10-20 9:54:00 发表
Chopin兄,你那位朋友的Nagra系统正是我一位朋友非常垂涎的,但是他无法使用,只因他的全部信号线都是RCA端口,而此套系统则是全平衡接口的。所以他找了PLL前级的“兄弟”PLP,但是后级就没办法再用Nagra了。

扯远了,回来谈谈你的质疑。正如我在上面的帖子回复LB兄的一样,我认为单以价格是无法准确衡量系统的声音的。肖邦兄朋友的系统可能是哪里出现了瓶颈影响到了整个系统的解析力。另外,天


呵呵,没想到多年前的帖子又被大家翻出来了。scfan 兄对此套系统的看法基本正确,为了使这套系统尽可能的“准确”,我又教唆朋友添加了一套石机功放,和4年前相比自然不太一样,但基本风格并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套系统最大的“缺陷”就是播放音效一般的碟也很入耳,反过来一些音效杰出的碟也不突出,系统自己的风格太霸道了。这几年我也陆续就各种版本的音效发表过看法,说实话,很多比较反而都是在我自己的小系统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高价版大多数好于廉价版,未经数码处理的老版好于经过数码处理的新版(指同一录音),近年来的新数码录音大多数好于以前的老模拟录音。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飞利浦版伯姆指挥的瓦格纳指环全套环保装和早期金线版相比虽然略有不如,但差别不是太大。而DG版阿玛迪乌斯四重奏组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环保装和老高价版相比就几乎是天壤之别了,环保装与之相比基本就是垃圾。而DG另一套阿巴多指挥的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和目前仍然部分有售的大黄标相别反而差别就小了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也不得其解,希望高手指点。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8#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scfan 于 2008-10-20 13:06:00 发表
晕,俺没注意居然是4年前的帖子,怪不得怎么感觉那么奇怪呢。。。

既然兄“教唆”朋友上了一套石机前后级,不妨再“教唆”他再上一对和天朗风格不同的高解析喇叭换着玩玩   


呵呵,已经开始“教唆”,目标已经锁定Rockport和EgglestonWorks,想听听兄的意见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9#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既然老帖子被大家揪出来了,我就再说道说道。

这个飞利浦的录音素质还是很高的,金线版声音厚薄得当,声音自然,线条感优异。小双张音质明显下降,主要是高频偏干,听感上不自然,很燥。纯粹是为了比较,我顺手又买了50周年,没想到50周年并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差,至少不感到燥了,声音的密度和细腻度都在小双张之上,听感上偏柔性,是一种很好听的声音。看来唱片公司还真是一分钱一分货。





最后编辑chopin 最后编辑于 2008-10-20 15:51:24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10#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zhanbaodada 于 2008-10-20 15:57:00 发表
有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
既然"未经数码处理的老版好于经过数码处理的新版(指同一录音)",为何几大唱片公司还要费力不讨好地研发这些新技术呢?


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终极结论。但我想唱片公司主要是想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就拿这张大禾花来说,在廉价的套装机上播放反而感觉不错,声音比较厚实,丰满,也比较柔媚。但在调校得当的高级音响上播放就不如高价的大黄标了,主要是音质的颗粒感粗了,声音比较呆板,不活生了,没有大黄标细腻,更欠缺那份自然的线条感。当然了,喜欢什么也是因人而异,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就像大家在网上下载视频文件,分辨率为800×600,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并不会满屏,但画质的密度是最佳的,如果调整到满屏观看,比如1024×768分辨率,画面自然变大,冲击力增强了,但画面的密度感会随之下降。如果你的显示器足够好,比如能达到1600×1200的分辨率,那这种满屏观看会变得难以忍受,密度感会下降到足以产生马赛克的程度。唱片公司现在考虑的肯定不仅仅是少数的发烧友,而是大部分使用廉价器材不特别计较音质的爱乐者。但这种做法既可能会失去了大部分发烧友,又讨好不到那些根本不怎么听古典音乐的人群。

最后编辑chopin 最后编辑于 2008-10-20 16:29:55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11#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kehui126 于 2008-10-20 18:30:00 发表
肖邦兄,时隔四年得出结论了吗?你这两天的南京之行满意吗?(*^__^*) 嘻嘻……


多谢慧MM款待,满意极了。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