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作者同意,本人擅自转载。NND,阿龙的文章就是好玩。
我头一回在电视上看到郎朗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钢琴家,我还以为我是在看一个舞蹈节目,那架钢琴不过是舞蹈中的一个道具。我当时还觉得这个演员除了胖点,还真是挺有舞蹈天赋的,就连表情也丰富得像在玩变脸,人还没离开钢琴呢,都忙成那样了,等会一起身,还不得来一串凌空大跳啥的?后来我就一直等着他起身表演凌空大跳,结果等了半天,见他从钢琴前起身跟观众躹了一躬,下去了。然后才恍悟过来,这位刚才真是在给我们弹钢琴。至于弹的什么曲目,弹得如何,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平时有个习惯,就是边听音乐边看电视。音乐是从我的音响中放出来的,但老这么干坐着听也闷,就把电视也打开,关掉音量只看画面。这样一来音乐和画面就不同步了。不同步也有不同步的好,会让两种不相干的事物产生意外的关联。比如我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正在听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就会对非洲原野上的猛兽倍感亲切,即使看到食腐肉的秃鹫都像看到亲人一般。再比如我正在听《1812年序曲》,画面上出现的却是棉花丰收,我就会对棉花产生一种紧张和不安,希望它的产量降下来一些,别到处堆着这些易燃物品。现在只要电视上有郎朗的演出,我都会找一张布伦德尔的唱片来配音,这确实是相得益彰的搭配,布伦德尔的严谨与平和,加上郎朗超有表现力的表情与舞蹈动作,让古老的钢琴艺术焕发出了青春,我甚至认为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向大众普及肖邦与莫扎特。
但是我的另一个朋友不是很同意我的意见,他说要按这种方法来开音乐会,王景愚肯定比郎朗更受欢迎。再说,郎朗也没我说的那么夸张,他不过是尝试将舞蹈语言融入到钢琴的演奏技巧中罢了,所占的比例肯定不到百分之五十,没到喧宾夺主的地步。他还说,郎朗这回在国内呆了一个多月,又是拍广告,又开了多场独奏音乐会,还要参加北京的国际音乐节,还要弹10个协奏曲,牛吧?前几天那场演出本来他准备的是莫扎特的第19协奏曲,乐团准备的却是第24,就这样也没把人家难住,临时合练了几个段落就上场了,下面还不是照样掌声雷动。
我说,我要是主办方,那天就请黄豆豆来给郎朗伴舞,保证效果更好。
我其实想的是,如果让黄豆豆弹琴,郎朗伴舞,这才是真正的无敌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