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下午,从大剧院中剧场看完一场艺术讲座后出来,实在不知该如何打发剩下的时间——离晚上七点半的音乐会演出,还有足足四个小时。心里突然有了主意,去福州路泡书店。
在书城顶楼的音乐图书专柜,一本粗看并不起眼、但封面设计却很简洁明了的书闯进了我的视线。简单地翻看了几页,迅速被其中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字所吸引。并没有太多宏大规模的叙述、专业深奥的分析、华丽无比的词藻,却充满了简单、真挚的情感以及岁月变迁给人带来的感动和启示。对我这样一个生活在新时代的古典乐迷而言,此书的意义确实不太一般——它汇聚着众多前辈的教诲、普通乐迷的心声;同时,过去二十年间,上海这个城市曾上演过怎样一些与古典音乐有关的重大事件,也可以在这里窥见一斑甚至寻出轨迹。
当即将书买下,又回到大剧院,在对面的咖啡馆坐下细细品读。在作者名单中看到了许多值得敬佩的知名长者,但同样也有我所熟悉的网络好友。这老少两代人在不同时期所写下的文章,共同记录了古典音乐在我们这座城市最近二十年里的发展历程及其间的兴衰荣辱。虽然不少撰写于早期的文章所记录下的历史事件,我并没能亲身经历,可分明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共鸣。
读着读着,天色暗了下来,街口华灯初上。不一会儿,辉煌的灯光开启,让窗外的大剧院展现出水晶宫般的瑰丽与动人,今晚它将再次迎来盛大演出。然而总觉得这种高贵与华丽的气质,与我手里这本从装帧到内涵都显得朴实无华的书所展现出的精神,显得那样格格不入。
时间不早,合上书,和友人们会聚一处,缓步走入剧院。大堂里俨然一幅盛装派对的景象,西装革履的中国人、日本人、欧美人,甚至还有身着民族服饰的阿拉伯人。但终究有那么一群打扮并不怎么规整、入时的爱好者走到了一起,大伙儿共同畅谈着我刚才正在读得那本书,以及书上所收录着的他们的文章。凑巧的是,演出结束后竟在大堂遇到书的主编,他谦和地让我多提宝贵意见。
走出剧场,拿出相机为今夜的大剧院定格。可却隐约觉得,这耀眼的光芒多少抹煞了一些朴实的精神,那个平凡却纯真的年代似乎一去不回;值得庆幸的是,过去二十年间的点滴感动已集中在了包中的那本书里。只是不免要问,十年抑或二十年后此书是否能有续篇;假设有,是否还能带来今次的感动?虽是期盼,望着尚未暗下去的灯光,心头却并不乐观。
可转念一想,所有外在环境的变化都不可能改变一代又一代人对于音乐本身的那种渴望和那份激情。就好像书中一些文章所探讨的话题,今天依然在被大家不断重复议论着那样——有些东西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淡化或转换,有些却不会;而源于音乐、发自内心的热情更不会被轻易抹煞。
作者博客:http://spaces.msn.com/audio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