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经验教训,我们最初调整频响是坐在皇帝位检测频率响应曲线,然后调整各个频段的增减。最后尽量调到了平直的响应,说实话,播放人声有些不耐听,而且8k以上还有些衰减。我们也曾经为这个问题反复争论了好几天。有的人是秉承监听箱就要平直的观点,既然这是正确的声音,那就应该坚持这个声音。而也有人认为音响应该是为听感服务的,不应该完全相信参数,既然大家都觉得人声有些不耐听了,那就应该做出改变。监听就一定要牺牲听感吗,这是我个人绝对不认可的,我相信真正监听还原的声音,一定是打动人的。录音师在录制每一张盘的时候,他在录音棚里听到的声音也一定是动听的。为这个事情,我们讨论了好几天,这是发生在展会期间的故事,各路大神齐聚北京传频声学听音室,大家一起为这个系统能更进一步添砖加瓦。
灵魂拷问:正是因为在展会期间,各大品牌云集,顶级系统汇聚一处,给我们机会来借鉴参考。几天时间,我们带着自己熟悉的盘,听遍了各大系统,也进行了反思。我灵光一现发出了一个灵魂拷问,这些没有做电子分频的音箱,在厂家测频率响应的时候,是在皇帝位检测,还是在音箱前面一米位置正对高音轴心。一句话给了大家新的灵感,我们立刻调整了思路,按照一米位置重新检测音箱的频率响应,果然发现高频部分还可以优化。我们按照这个思路重新调整频率响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参数和听感结合起来,而不是完全看频响图。测一下频响,再听一下音乐,这样反复调整之后,我们衰减了中高音馒头的音量,增加了高音的音量,这样反而人声好听了,高频响应还更好了。最后我们得到了非常平直的一条响应曲线,高频不亮了,而且8K以上也不再衰减,声音空气感变得更好,人声也变得很舒服,而且声音还带着光泽的贵气。

(我们最后的频响曲线,使用峰值保持模式,这样曲线更平滑一些)
收获:这次调音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收获。比如苹果手机APP可以直接测频响。比如应该在什么位置来检测音箱的频响曲线。比如真正的监听不意味着直白,而是非常好听。又比如,一些有特殊魅力的线材价格卖得很贵,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线间电感电容的不同分布参数造成的频响的变化。类似光滑,亮丽,能量,动态和空气感这些效果也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频段的频率响应来达到,当然也只有在这样的主动五分频的系统上可以做到这么细致的调整。我们普通家用的被动分频音箱,也只能靠摆位,线材和避震等方法来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