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套被严重低估的贝交全集 [复制链接]

查看: 15100|回复: 74
1#
克路易坦指挥柏林爱乐的贝多芬交响乐全集(5CD )。
    法国籍比利时(瑞士)指挥家克路易坦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指挥家,他与大卫的贝小协不用多说,成为乐迷的首选。
    这套被法国EMI打入超廉价版系列的贝多芬交响乐全集,媒体的评价不多,第六曾被企鹅唱片评为三星带花。整套全集录制于58-60年,比卡拉扬的全集早些。
    柏林爱乐没有卡拉扬的控制,能量是惊人的,不知是富特文格勒的精髓已深入乐手的心灵,还是克路易坦的手法了得,成就了一套“富特立体声”贝交版本,里面富特的手法随处可见,以至于学者错将他的录音和富特张冠李戴。
    这里完全没有后来卡拉扬与柏林乐团的矫情和做作。去伪存真,多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少了表层浮像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其他指挥家与柏林乐团一出手必有惊人之举,如:弗里恰伊的贝九、德九,塞尔的德大协等等。
    个人认为它全面胜过稍后录制的广受赞誉的卡拉扬贝交,完全可以列为立体声贝交的最佳版本。
    EMI早期立体声录音效果是惊人的,动态、音场、定位不输给任何3D、4D录音,即便是超廉价版。
分享 转发
TOP
2#

无心快语 在 2004-10-11 12:57:19 发表的内容
我听过原装正版的喔,演绎各有所爱,说到音效则可以肯定是一般般,声音毛糙,音色发干,说超过卡爷的立体声实不敢同意,比卡爷在EMI录的单声好倒是真的。
在我听来,克路易坦的贝1、2、6、8很不错,细致且平衡不错。说来认识克路易坦就是从他与大卫的贝小协,我听那个录音感觉就是协奏太棒了,甚至超过了大卫。


不知无心快语兄用何种器材,在我思奔达音箱听来没有丝毫声音毛糙、音色发干的现象,相反我听到的是润泽、温暖、气势磅礴的声响,正如刘汉盛所言,EMI早期的立体声录音款款是精品,音响效果都是发烧级,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乐器的定位相当精准,堂音丰富,弦乐的弱音都被捕捉到了,丝丝入耳。

个人认为论录音不比卡爷的差,论演绎更是全面超过卡爷,贝1、2、6、8的确不错,但真正出彩的是3、5、7、9(合唱除外),听这套录音让我感受到迎面袭来时代气息和贝多芬的精神气质。
TOP
3#

说实话,真希望EMI能将这套全集正价重新发行(EMI的正价片的音效和神韵出了名的好),到时哪怕出双倍价钱购买也在所不惜,
TOP
4#

chopin 在 2004-10-11 16:05:25 发表的内容
克路易坦指挥柏林爱乐的贝多芬第六交响乐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录音之一,绝对不亚于瓦尔特和伯姆,特别是第二乐章的处理无人能望其项背,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为很少有人提起这个版本感到奇怪。ADWS兄识货啊!


是啊,第六曾被企鹅唱片评为三星带花。 很长时间以来没有被人提起,我也觉得奇怪,可能与录音古旧、EMI早早将其从目录中删除、知道的人不多有关。
现在能听到这个录音,感慨万千,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很久没有被这样的贝多芬感动过了,六十年代以前的柏林爱乐才是最棒的,那是古典音乐的黄金时期,音符间透露出来的内涵和精神是后来欠缺的。
TOP
5#

阿邓 在 2004-10-11 22:12:14 发表的内容
说实话,我没听过,被ADWS兄这么一说,也心动想搞一套来见识见识。


阿邓兄,此乃偶一孔之见(主观成分居多),搞来觉得没想象中那么好,卖给我就是。
TOP
6#

felixcat 在 2004-10-13 13:15:02 发表的内容
ADWS 在 2004-10-13 11:41:10 发表的内容
对EMI的做法颇有微词,与英国非亲非故的名唱片往往打入冷宫,过早从目录中删除,如克路易坦和大卫的贝小协(克伦佩勒和梅纽因相对乏味的立体声版倒长期高挂)、塞尔与大卫的布小协、明希的幻想、布一等等。拉特、帕尔曼、梅纽因、比彻姆等的唱片一出再出、不厌其烦。


这个我们爱乐者无奈,可能EMI也无奈。在唱片市场上,环球集团是EMI的最大劲敌,而EMI的招牌菜以Beecham,Barbirolli,Boult占了很大一部分,到了现在Rattle的也和EMI签约了。恰好的就是环球对于这几位艺术家的演绎的录音,不多,是薄弱环节。所以我估计EMI只能采用力捧自己所长的销售策略了。


felixcat所言有理,但这与Beecham,Barbirolli,Boult、Rattle等是英国人不无关系,EMI要与环球集团抗衡,仅靠这几个人是没有号召力的,况且与EMI合作的大师不乏卡拉扬、塞尔、明希、大卫、约胡姆、克里普斯、马绨农、大卫、吉利尔斯等大师,更不要说30-50年代的老录音了。说白了还是“狭隘的岛国意识”在作崇。
TOP
7#

felixcat 在 2004-10-12 22:51:24 发表的内容
这个的头版CD是EMI Studio中价版,无正价版。 能够上EMI正价的不容易,一般只有两种情况EMI才会出正价CD:1,实在是太伟大的演绎,不出难以服人心;2,在LP时代这个录音还没赚够钱,在CD时代怎么都得趁机再捞一笔。


对EMI的做法颇有微词,与英国非亲非故的名唱片往往打入冷宫,过早从目录中删除,如克路易坦和大卫的贝小协(克伦佩勒和梅纽因相对乏味的立体声版倒长期高挂)、塞尔与大卫的布小协、明希的幻想、布一等等。拉特、帕尔曼、梅纽因、比彻姆等的唱片一出再出、不厌其烦。
TOP
8#

从手上的EMI数码录音来看,也可以啊,延续了其一贯注重音乐味的特点。
TOP
9#

归根结底还是与经营策略过于保守有关,他们的录音技术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特别象正价片质量就很好,虽然音响性较其他公司略微逊色,但音乐中透露出的文化气息和韵味是别家少有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