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近听音小记...(好久没写了) [复制链接]

1#
最近陆陆续续听了一些唱片,把其中个人觉得好的糟的一并拿出来写点小感,供交流参考,大家见笑,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3/4 12:58:0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都说贝四贝七是小克的保留曲目,这张唱片刚听第一遍的时候绝对无法“苟同”上述结论,甚至没有继续听下去的勇气。尽管算是雨衣版中的优等品种,但是这张Melodram的声音效果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但是,(注意,我要笔锋一转了),当我从第七交响曲末乐章那惹人烦的噪音背景下重新听到一股旋风行进般的节奏以及忘情纵舞的旋律时,我的内心里还是极轻声的迸出一句“小克!”。这是一张考验耳朵的唱片,但是如果你愿意在这样一个有点阴霾的下午暂时成为一个滤波器的话,小克永远会给你带来惊喜的!
IMG_3583.jpg (, 下载次数:596)

jpg(2009/3/1 17:59:23 上传)

IMG_3583.jpg

最后编辑hyajia 最后编辑于 2009-03-01 17:59:23
TOP
3#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勃小协并非格老所长,或是法比学派的琴风本就不太适合演奏这一曲目,让这一录音听着总觉得有点萎靡不振...更让人有些沮丧的是,作为一个协奏曲的高手,科林.戴维斯并没有在此曲上展示出任何新意,甚至在末乐章还略微显得有些拖沓。倒是布鲁赫第一小协的演绎颇佳,指挥海因茨.瓦尔贝尔格对三个乐章快-慢-快起承转合的节奏变化掌控的恰到好处,尤其末乐章的乐队部分在火爆中没有得意忘形,乐队的收放自如中始终贯穿着格老纤美的琴声,沁人心脾,难以释耳....
IMG_3563.jpg (, 下载次数:587)

jpg(2009/3/1 18:00:35 上传)

IMG_3563.jpg

最后编辑hyajia 最后编辑于 2009-03-01 18:00:35
TOP
4#

奥伊斯特拉赫在CBS留下的几首小协录音都很出色,其中与尤金.奥曼第合作的西贝以及老柴是其中的代表。这版老柴我一直是爱不释手,颠过来倒过去的听,我觉得大奥与其它小提琴家在演奏此曲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对分解和弦的处理要慢的多精细的多,尤其体现在第一乐章中间两处乐队合奏高潮之间的小提琴独奏部分,几乎是停下来一个一个和弦的处理,听起来富于节奏变化而又不失连贯性。我发现他的多版柴小都是如此处理的。西贝这首小协虽只能算二线作品,但却是一部很难把握的作品,虽对小提琴技巧要求极高但是却不能说是一部单纯意义上的“炫技”作品,华而实,炫而真,在这部作品中,西贝似乎暂时脱离了芬兰那迷人的北欧风光,而是专注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大奥在把握这部作品独特音乐情绪上显得高人一等,其扎实而厚重的琴声与作品的格调极为吻合,不知是否是同来自冰雪之地的缘故....
IMG_3573.jpg (, 下载次数:608)

jpg(2009/3/1 17:23:44 上传)

IMG_3573.jpg

IMG_3578.jpg (, 下载次数:603)

jpg(2009/3/1 17:23:44 上传)

IMG_3578.jpg

TOP
5#

这个小环保装里,我只重听了莫扎特的第23、24钢协。哈斯基尔与海布勒不同,没有追求那种非要“像油一样流动”般的效果;哈斯基尔与佩拉西亚也不同,没有追求精巧而清澈的触键感觉;哈斯基尔与内田更不同,没有追求丰富而自然的情感变化。她就是淡定的将一个一个音符洗练的展示于我们,彷佛将莫扎特快乐表面下所隐藏的忧郁与悲凉娓娓道来。值得一提的是,哈斯基尔也许不能算是演奏莫扎特钢协的专家,但是至少可以算是演奏莫扎特小调钢协的专家,即使是演奏大调作品,还非得选上K488这样黯然尽显的曲目...
IMG_3565.jpg (, 下载次数:588)

jpg(2009/3/1 17:39:59 上传)

IMG_3565.jpg

最后编辑hyajia 最后编辑于 2009-03-01 17:46:47
TOP
6#

难道非要到自己的晚期再去指挥莫扎特的晚期六部交响曲吗?至少在瓦尔特这里,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是definitely,是absolutely! 以前在没有买这套唱片之前,我一直把伯姆大人的DG版奉若神灵,恨不得抱着一起睡。但是自从我在听过瓦尔特这版后,伯姆大人就几乎被束之高阁了,原因很简单:瓦尔特用一版鲜活而生动的莫扎特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伯姆同志,你太学院了!
IMG_3567.jpg (, 下载次数:568)

jpg(2009/3/1 17:56:27 上传)

IMG_3567.jpg

TOP
7#

30年代那版我没有听全,个人感觉上我还是喜欢这一版的演绎
TOP
8#

斯维里多夫大家可能不一定太熟悉,但他的确是前苏联赫赫有名的作曲家,还获过斯大林勋章,为前苏联的音乐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张唱片的主打自然是那部脍炙人口(至少在俄罗斯是这样)的《暴风雪》组曲,也算是小型的交响音画吧,该曲是根据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的著作创作的,全曲分为9个部分,包含进行曲、华尔兹、浪漫曲等多种体裁和曲式,旋律优美,听起来其实俄罗斯味并不那么浓烈,倒是透着一股早期浪漫主义的风格...前些日子盛传某知名音乐学院的某教授盗用该曲的若干动机,也不知是否属实,呵呵...
IMG_3580.jpg (, 下载次数:226)

jpg(2009/3/2 12:13:39 上传)

IMG_3580.jpg

TOP
9#

穆拉文斯基84年版的这套肖五集中体现了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管乐组的实力,尤其是铜管乐组。但是不同于DG那版著名的柴交,铜管组没有那么使劲,而是很恰如其分的穿梭于弦乐组之间,更显得游刃有余。穆拉文斯基明显对慢板乐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细部刻画极为清晰,一副俄罗斯大自然生动的美丽画卷缓缓的铺陈于我们的眼前。可惜的是,这版的转录效果不是太好,有一点点失望...
IMG_3581.jpg (, 下载次数:218)

jpg(2009/3/2 12:33:03 上传)

IMG_3581.jpg

TOP
10#

阿劳近90岁高龄弹奏的这几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明显带有一种超脱和冥想的色彩,这一点即使在贝多芬早期的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中也表露无疑。一种历经尘世沧桑而超脱世外的感觉也许多少给这几首钢奏带来了一点忧郁的色彩,但是阿劳清晰的触键让人一丝一毫也感觉不到坐在钢琴边的是一个快90岁高龄的老人,从容的,不紧不慢的,阿劳传达着一种与以往不太一样的严肃传统和厚重积淀...
IMG_3566.jpg (, 下载次数:217)

jpg(2009/3/2 12:44:19 上传)

IMG_3566.jpg

TOP
11#

怎么说呢,不同于专业的音乐人士,作为一个普通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每次听埃尔加的这首第二交响曲,都会有那么一阵子有些晕晕的。首乐章就具有足够的挑战性,刚开始的主题中大量铜管乐的使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布鲁克纳的交响曲 ,而中段音色的急剧变化又容易让人误认为进入了马勒的领地。作为一部爱德华七世时期的英国风景画,埃尔加倒没有把笔墨过多的投入到色彩的渲染上,而是注重作品带给人的整体感受,听来大气而奔放。海丁克给了该曲非英国本土化的一种全新诠释,加入了那么一点点的色彩感,听起来要比巴比罗利和布尔特的版本更鲜活一些...Parker的录音,Nimbus的压片,效果自不用说...
IMG_3564.jpg (, 下载次数:197)

jpg(2009/3/2 13:01:19 上传)

IMG_3564.jpg

TOP
12#

今天先写到这里吧...
TOP
13#

原帖由 maninov 于 2009-3-2 13:1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hyajia 于 2009-3-2 12:33:00 发表
穆拉文斯基84年版的这套肖五集中体现了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管乐组的实力,尤其是铜管乐组。但是不同于DG那版著名的柴交,铜管组没有那么使劲,而是很恰如其分的穿梭于弦乐组之间,更显得游刃有余。穆拉文斯基明显对慢板乐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细部刻画极为清晰,一副俄罗斯大自然生动的美丽画卷缓缓的铺陈于我们的眼前。可

不是Erato版,是现场版
TOP
14#

卡萨迪絮和和弗兰切斯卡蒂是两位经常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大师,这张唱片多年未听,可能因为它没有包含贝多芬那两首著名的小奏“春天”和“克罗采”吧。总体感觉是弗兰切斯卡蒂在两个人的配合中总是占主导,这样就显得卡萨迪絮有点怯怯生生,因此平衡感不太好。当然,这并不影响两位古董级大师凭着自己对贝多芬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轻松驾驭这几部作品。。第四的小快板处理的极为跳跃,两位老人赋予了它生命跃动般的年轻活力!
IMG_3579.jpg (, 下载次数:200)

jpg(2009/3/3 12:39:44 上传)

IMG_3579.jpg

TOP
15#

老罗在多家唱片公司录过海顿的两首大协,最著名的肯能是与圣马丁合作的EMI版。这张唱片上,布里顿指挥英国室内乐团的协奏听起来非常的“古典注意”,从而使得说服力很强,节奏上也比EMI版稍快一点,比较适合新派一点的欣赏者。这张唱片上最让我惊喜的是塔克维尔演奏的海顿两首圆号协奏曲,绝对是值得推荐的演录俱佳的版本,值得推荐!小号协奏曲就难以让人满意了,独奏者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技巧方面的东西,使得音乐表情比较僵硬....
IMG_3588.jpg (, 下载次数:192)

jpg(2009/3/3 12:54:56 上传)

IMG_3588.jpg

最后编辑hyajia 最后编辑于 2009-03-03 12:58:50
TOP
16#

坎泰利的唱片和所罗门以及克莱兹基一样,都曾经一度是唱片市场上奇货可居的东西。最近一些唱片公司纷纷推出一些相对廉价的套装,满足了乐迷们对这位英年早逝的指挥大师一直以来的孜孜可求。这张1987年由意大利知名蚊型小厂Stradivarius出品的坎泰利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的唱片是成套系列中的第一张,厂家不惜耗资在西德制作和压片(Made in W.Germany by PDO),转录效果极好,细部很清晰。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在结构对比方面颇有几分托斯卡尼尼真传之意,但是对于节奏的掌控以及音色的变化又看出坎泰利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某些细节似乎还能看见富特勃交中的影子...
IMG_3586.JPG (, 下载次数:184)

jpg(2009/3/3 13:09:06 上传)

IMG_3586.JPG

TOP
17#

这张唱片是小日本出品的格鲁米欧Philips录音全集,这是其中的第一张,50年代初期留下的录音。格鲁米欧作为法比学派的绝对代言人,再一次用自己纤柔而灵动的音色雄辩的证明了其在演奏法国小提琴作品方面难以撼动的权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这一版拉罗的d小调西班牙交响曲绝对堪称完美,格老的音色上并没有刻意追求异域风格但却极具图画感,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俨然一幅西班牙的世俗风情画!肖松的音诗不知为何拉的有些内敛,不似RCA那个名版那么火爆,但听起来浪漫中透露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贵,有着那么几分自我欣赏与陶醉...
IMG_3589.jpg (, 下载次数:178)

jpg(2009/3/3 13:25:23 上传)

IMG_3589.jpg

TOP
18#

原帖由 lesbos 于 2009-3-3 17:5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hyajia 于 2009-3-1 17:04:00 发表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勃小协并非格老所长,或是法比学派的琴风本就不太适合演奏这一曲目,让这一录音听着总觉得有点萎靡不振...更让人有些沮丧的是,作为一个协奏曲的高手,科林.戴维斯并没有在此曲上展示出任何新意,甚至在末乐章还略微显得有些拖沓。


[/quote
欢迎不同意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