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典音乐与《长板坡》 [复制链接]

1#
以前看过王小波的很多东西,有一篇杂文里面讲中国京剧的一直印象很深。大意是北平的老戏迷们自豪地宣称“谁的赵云我都听过”(因为凡是做武生的都要在《长板坡》里面证明自己的实力,这和小提琴家与帕格尼尼曲目的关系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看戏最后的结果就是象霸王别姬里面的葛优一样,“别人的霸王出台都是5步,怎么你的是6步?”(大意如此)

我听古典音乐也就10年出头,时间不长,可是现在想想自己又入了老戏迷的套路。自己喜欢的常听的曲目(或者说听得比较明白的曲目)也就那么几十个。比如说贝多芬,明明有了卡拉扬、伯恩斯坦、富大师,乃至加迪纳的古乐,可是见到了塞尔、Klemper(可能拼的不对)、阿巴多还是手心发潮准备下月有钱了全端回来。其实也听不出太多差别来,但是这个准备把所有的赵云都听一遍的瘾实在是控制不住。我想这种心情大家都能理解,几个耳闻能详的协奏曲大家可能都是不只几个版本。不知不觉的自己的音乐欣赏就全被禁锢在这几个保留曲目里面了。

这种结果的产生其实和EMI、DG等等大厂的造星运动是分不开的,这几间大厂不几年就要制造一批大牌明星,然后各种宣传(乐评)一起上,不鼓动乐迷再投资一套贝多芬不罢休。如果乐迷对新偶像(比如拉特尔)不买帐就继续热炒老大师的版本(这些在《谁谋杀了古典音乐》里面说的很清楚)。其实就音乐的本质而言,这些大厂的贡献还没有Naxos和Hyperion这样的厂牌大。每年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赵云,对新古典曲目的发掘毫无兴趣,但是切中乐迷的要害。

最近结识了一个香港朋友,在他那里听到了一批Hyperion和Chandos的稀罕曲目,其实那个专业朋友说这些曲目一点儿也不稀罕,在国外乐迷里面很普遍。比如说波兰的lutoslawski,我最近听了这老头儿的交响曲和大提琴协奏曲,觉得很有惊艳的感觉(我真的是第一次听,不好意思)。另外几个Hyperion的和巴赫同时期巴洛克作曲家的作品也都很不错。

是扩大曲目还是继续收集所有人的赵云真是个两难的问题。扩大曲目吧,真的很冒险,谁能保证你买回来的现代派比野猫叫春好多少呢(而且多半不便宜)?继续收集赵云固步自封固然不可取,但是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满足感,放在书架上也是那么回事儿。

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分享 转发
TOP
2#

嘿嘿,我已经在Naxos注册了,正听得爽。但是狠不下心交年费,其实真的不算贵。与其把钱花在YLJ和D版上面还不如花在这上面。如果Naxos提供的音质更好些就更棒了(不过连接速度嘛可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