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夕,还是黄伟文? [复制链接]

1#
大家喜欢粤语歌曲吗?尤其是香港的流行曲。

我们那代人都非常喜欢哥哥,谭咏麟。那个读书时代,觉得有哥哥和阿伦的音乐就非常满足了,他们一出音乐专辑,我就马上去买。哥哥的专辑差不多全部听过。后来,哥哥弃世,就象自己的偶像和信仰突然倒塌,也导致很多年基本上没怎么听港乐。

后来,看到一些乐评对黄伟文和林夕的评价,从新对港乐产生兴趣。80年代就知道林夕了,他当时和RAIDAS合作,写了很多很出色的歌词,象《吸烟的女人》,《别人的歌》,《传说》等作品。后来,哥哥复出,林夕为他写了很多作品。林夕在今天仍然写词,不愧是香港乐坛的常青树,获得金针奖也是实至名归。据说林夕已经写了3000多首歌,而香港乐坛唯一能够和林夕相比的就是黄伟文,他也写了1000多首。林夕早期的作品要传统一些,但不可否认,后期的歌写得更有创意。黄伟文虽然出道要晚一些,但他的作品很多都像如有神助,充满才气,他自己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幽默的乐坛怪才。

粤语歌曲,在8,90年代达到巅峰,那时候随便一个歌星出一个专辑都能卖掉几十万张,今天,一个歌星能卖掉几万张都算不错了。对今天这种局面,有人说港乐退步了,但仍然有人认为港乐还是在进步的,例子就是林夕和黄伟文,他们的作品写得太好了。开个头,大家有兴趣就谈谈吧。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4-09-01 11:40:01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原帖由 fdnn118 于 2014-9-1 11:49:00 发表
林夕更写意一点,不容易理解,有时候有些晦涩。黄伟文理性一点,文字扎实。都是很好的作词

就看过的一些评论,今天对林夕和黄伟文的评价都非常高的。
我个人其实没有听过他们很多作品,因为他们两人一共写了4000多首。
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
因此有些人就认为今天就只有林夕和黄伟文两个人能写的,认为今天是不可能与上世纪8,90年代相比了。
我个人的经历就是,哥哥离开后我就不怎么关心港乐了。
今天我个人认为自己是误解了,我也想知道大家是怎么看今天的香港歌坛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原帖由 TISvili 于 2014-9-1 14:36:00 发表
现在那可能一万别说几万,
几十万是因为那年代有王霑,郑国江,林振强等才子

那你说<谁>害死港坛

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的。我认为港乐还有生命力的,林夕和黄伟文都不比黄霑他们差,乐坛可能有高潮也有低潮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多谢两位仁兄的参与,简谱我看得懂,谢谢。

(刚写了一点,发上来,写得不太好,大家多多包涵,哈哈)

歌坛是娱乐圈的一部分,娱乐圈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谈到上个世纪8,90年代的歌坛,确实是非常繁荣,除了跟社会环境有关,那时的歌手是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象谭咏麟,他今天仍然在出唱片,你不服都不行。名利对他来说应该没有什么意义的了,但他仍然出唱片。我想这是他最喜欢的事业吧,他是为他的歌迷而唱吧。既是感谢歌迷长期的支持,也是对这个社会的一种回馈吧。哥哥,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一生很执着,但他对朋友非常好的。林夕是哥哥的好朋友,哥哥经常劝林夕多去运动和锻炼身体。张学友,他的人品也非常好的,他很讲义气,据说梅艳芳患病时,张学友无私帮付了很多医药费的。还有四大天王时期的刘德华,无论是对待歌迷,还是对待记者,都非常敬业的。那个时代,这些天皇巨星都非常有个性的,也非常有爱心。哥哥经常说的一句话:唔衰得……意思就是不能放弃,要做好的意思。这些歌星都非常有上进心的,也激励着一代香港人……我想这也是那个时候香港歌坛很繁荣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的香港歌坛,虽然在唱片销量上不能与过去相比,但起码有两点是在进步的。一是今天的原创歌曲多了。在过去那个时代,不论是谭张时代,还是四大天王时期,很多金曲其实都是借用外国的流行歌曲,从新填词的。当时,真正优秀的原创歌曲相对来说,不是太多的。第二点就是今天的港乐在题材上更加丰富多彩了。以前的香港乐坛,情歌比较多甚至是垄断式的,但今天,音乐题材不再仅仅局限于情歌了。音乐开始关心社会问题,朋友之间的友谊,父子和母子的亲情,甚至社会的变迁等等,这些都成为音乐的题材和主要内容。

林夕和黄伟文是香港乐坛的绝代双骄,他们对香港乐坛的发展都是居功至伟的。据说香港乐坛曾有这样的传说,有人因为听了林夕的歌曲而放弃了自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林夕的歌曲的特点。林夕擅长谈一些人生的道理,他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个人。在华丽的歌词下面,隐藏着他要表达的真正的内容。而黄伟文,他是个怪才。他写的东西一开始可能不太容易令人接受。但是如果你适应了他那种独特的语境,会感觉到他的歌词往往会一下击中你的要害。黄伟文写歌的对象很广泛,象手表,跑车,相机这些男人的玩物也会成为他关心的题材。黄伟文也写香港的城市文化,社会的变迁,甚至同性恋题材,视野非常广阔,可谓无所不包。

林夕和黄伟文后期的作品,在谭张争霸的时代,在四大天王时期,这样的作品和题材是并不多见的。林夕和黄伟文大大拓展了流行音乐反映的范畴,这也是他们对香港流行乐坛的最大贡献。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原帖由 ronge911 于 2014-9-1 19:07:00 发表
黄伟文2012那场演唱会不可错过,百看不厌。
他的词经常让我觉得就是在写我自己。

多谢兄台推荐。这场音乐会有蓝光发行的,我找来看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以前我也喜欢怀旧,其实今天我最喜欢的粤语歌曲还是哥哥那张《salute》。
不否认在8,90年代,群星云集,但是那已经过去了,
社会在进步,音乐也会随之而改变。
前段时间我在看顾嘉辉的音乐会录影,不否认有很多经典歌曲。
我也看过陈慧琳,杨千嬅等人的音乐会录影。
我感觉今天香港乐坛流行的风格与以前非常不同了。
刚开始我也接受不了港乐的这种变化,后来适应了感觉就好了。
10几年里,香港乐坛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年那些巨星的位置也被“新人”所取代了。
比如陈慧娴复出发行的专辑反响不大了。
乐坛在变化,我觉得歌手也要转型,象哥哥的复出还是很成功的。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4-09-02 13:41:0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相信兄台和我也是过来人,对8,90年代的香港乐坛怀有很深的感情。
那个时候,哥哥和谭咏麟的音乐就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我们觉得那个时候的音乐好,是因为那些歌曲是陪伴我们成长的。
我也曾经拒绝听今天的流行音乐,后来有所转变。
因为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年轻人的口味和我们是非常不同的。
其实今天,不是音乐不好,而是因为音乐的风格已经改变了,我们无法适应这个改变。
今天的香港乐坛其实没有倒退,而是更加多元化了。我前面的帖子也说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原帖由 TISvili 于 2014-9-2 14:05:00 发表
简单講,而家广东歌连外国人识小小中文都听得明,但系………
好似:吐艳华堂人盡哄,就系广东人先明箇中韵味

大学时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我一说普通话他们就知道我是广东人。哈哈。
有很多同学喜欢粤语歌,有一位同学说他喜欢谭咏麟唱粤语歌,但不太喜欢他的国语歌,可能是因为阿伦说的普通话不太标准。
哥哥的普通话说得非常好。他的国语歌我也喜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原帖由 仁厚里权少 于 2014-9-4 9:52:00 发表
而家哩两个人都麻麻地了,写嘅作都好大众化;70、80年代哥D词人就犀利!!俺举一首好靓嘅词:徐小凤《深秋立楼头》

兄台也喜欢怀旧,我们都不再年轻。这首歌我听过,不过歌词我就没记住。
喜欢徐小凤,是因为当年看港剧《流亡大亨》,主题曲《城市足印》,《婚纱背后》就是她唱的。
她的《顺流逆流》,《卖汤圆》这些歌都很流行的。她好象也获得金针奖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徐小凤《深秋立楼头》

曲:Janisian
词:汤正川
编:吴智强

俯首低声相对望共夜话
不计雨雪到我背头凝
初冬早醒敞开心胸相应
尘世里百样错漏变合称
尚记仿佛早春一片羞怯地默认
深秋立楼头 半泪盈
夜里忱边忆过去
犹念及卿一句 无意种下爱念
恐怕心碎
草影风声总破灭寂夜静
不禁敝眼 过去到目前
早该分清 几许光阴不似箭
惟有再放下困惑冀待变
尚记仿佛早春一片羞怯地默认
深秋立楼头 半泪盈
夜里忱边忆过去
犹念及卿一句 无意种下爱念
路望尽放眼四顾风景往后退
分不清细雨挂莹泪
莫问及过去困惘
彷有若雨露下徐徐
落田穗 茫茫风中苍漠里
事过境迁 心牵心已倦
义亦断 方看透切
慨叹 怨恨由
风声不休影响知秋空对奏
情寄片片叶柳飘降桑厚
路望尽放眼四顾风景往后退
分不清细雨挂莹泪
莫问及过去困惘
彷有若雨露下徐徐
落田穗 茫茫风中苍漠里
事过境迁 心牵心已倦
义亦断 方看透切
慨叹 怨恨由
风声不休影响知秋空对奏
情寄片片叶柳飘降桑厚
(何要处处雾雨侵我独透)

试听:http://music.baidu.com/song/110011867?fm=altg3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4-09-04 12:46:4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

回复 24# 折戟 的帖子

兄台很有研究,学习了。
很多人都认为流行音乐很简单,其实也很有文化。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4-09-04 14:54:0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