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话《哥德堡变奏曲》 [复制链接]

1#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变奏曲中的巅峰之作,关于这部作品,历史上和今天有着很多关于这部变奏曲的传奇故事。

关于伯爵失眠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实这个故事是没有任何证明的,历史上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伯爵失眠故事的文献记载,因此,有些人认为伯爵失眠这个故事是后人编写的“美丽的谎言”。持这种观点的不是别人,而正是大名鼎鼎的《哥德堡变奏曲》演绎者古尔德,古尔德认为传说中伯爵用几十个金币是无法换取巴赫这部作品的。

谈到古尔德,这位有自闭症的钢琴家,他演绎的《哥德堡变奏曲》后来被很多电影所采用。我们所熟知的朱迪福斯特的著名电影《沉默的羔羊》以及几部续集,很多地方都采用了《哥德堡变奏曲》的演奏片段。其中续集《汉尼拔》里所采用的版本就是古尔德的81年录音。而由霍普金斯和朱迪福斯特所主演的《沉默的羔羊》,也就是第一集,里面也采用了《哥德堡变奏曲》来作为配乐,但这个录音版本并非古尔德的版本,而是一个并不出名的钢琴家齐默尔曼的版本,这个齐默尔曼并非那个肖邦大师。

除了《沉默的羔羊》系列电影,对《哥德堡变奏曲》运用得入心入肺。另外还有一部奥斯卡大片也运用了《哥德堡变奏曲》,这部大片就是《英国病人》。电影中,朱丽叶比诺什在战争的废墟中发现一部残旧不堪的钢琴,她就弹了《哥德堡变奏曲》中的ARIA主题。电影的这个细节和镜头,既苍茫又耐人寻味,这段巴赫的音乐遗世独立,是对战争的残酷的一种控诉,思索甚至对饱受战争折磨的人们的一种慰籍。

《哥德堡变奏曲》对艺术同行画家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大画家布拉克,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与毕加索并驾齐驱的现代绘画的先驱,一生创作过多幅与巴赫有关的绘画作品。最有名的一幅,也就是以《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ARIA为题材创作的一幅抽象绘画。

谈到这部巴赫伟大的作品,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其实是勃拉姆斯最珍爱的一部音乐作品。勃拉姆斯不仅是一位著名作曲家,也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勃拉姆斯与他的妈妈有着极深厚,温暖的感情。大家都知道,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就是纪念他妈妈的。而在他妈妈生前的弥留之际,勃拉姆斯一直在弹奏《哥德堡变奏曲》给他重病的妈妈听,他说他想减轻妈妈的痛苦……

《哥德堡变奏曲》,一部伟大的变奏曲,当然也是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大家如果了解了上面这些故事,对这部巴赫作品的认识是否有所加深呢?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4-08-26 10:19:07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4/8/26 21:40:5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多谢几位兄台的参与。

谈到巴赫的键盘作品,我觉得影响最大的是里赫特和古尔德,我个人听他们的巴赫最多。里赫特和古尔德是各有所长的,里赫特擅长平均律,古尔德的平均律也可以,特色也很明显,不过我觉得还是不如里赫特。但古尔德非常擅长巴赫那些组曲,象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和德国组曲,还有哥德堡变奏曲,托卡塔等等。里赫特也弹过一些组曲,也非常有特色和个性,不过这方面感觉就不如古尔德。对这两位大师,我个人觉得里赫特更加出色一些。

弹巴赫,图雷克也非常优秀,但图雷克与里赫特,古尔德不同,里赫特和古尔德都是观念性很强的钢琴家,他们的作品主观意识很强,尤其里赫特,情感非常强烈,而古尔德,对巴赫的作品在结构上的把握没人可比,里赫特和古尔德的巴赫都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巴赫。而图雷克不同,她比较忠实于传统的巴赫。

谈到哥德堡变奏曲,名版很多,我喜欢图雷克和古尔德。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原帖由 ridi 于 2014-8-26 20:05:00 发表
古尔德处理的一个特点是声部线条异常清晰,由于他选择的速度比较快,能保持这样的清晰度更难得。印象中即使他的81年版也比较快。不过这么快的速度如果没有清晰度做保障会给人粗糙的感觉而破坏艺术性,因此清晰度和快速度伴生一是必然的选择,二是古尔德惊人技术的体现。

我谈谈我的理解,请大家指正。我觉得古尔德和图雷克的哥德堡变奏曲弹得最好,但他们风格差异很大,虽然演奏方式不同,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都是最优秀的巴赫演绎专家。

我用对比和比较的方式来谈谈古尔德的哥德堡变奏曲。图雷克的演绎风格非常细腻,声音柔和,优美。古尔德与她比较,会感觉到古尔德相对要粗糙一些。但是古尔德的风格很有特点,他的琴声是颗粒状的,他对声部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他对赋格和卡农有很突出的解构能力,不管是哥德堡变奏曲,还是平均律钢琴曲集,古尔德弹出来的效果作品就象一座井然有序的宏伟建筑,古尔德的结构控制能力无人可比。不过我认为古尔德也有缺点,因为他特殊的演绎方式,他的作品在情感的表达上稍差。

其实,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都是在结构和情感上有机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高度平衡和一致的。对音乐的表现,一个是结构,另一方面就是情感。而古尔德和里赫特之所以很有个性和特点,是因为在结构和情感的表现上,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古尔德偏重于结构,而里赫特侧重于情感。因此,古尔德和里赫特的作品都非常有个性和特色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0:23:00 发表
个人更喜欢李赫特和图雷克的

印象中里赫特是没有哥德堡变奏曲的录音的,兄台说说。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里赫特非常全面,大部分著名的钢琴作品他都录过,但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品他没有录过的,象贝多芬的华尔斯坦,第四和皇帝钢琴协奏曲,舒伯特的959等等。印象中他也没有录过GV。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4:26: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8-27 10:27:00 发表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0:23:00 发表
个人更喜欢李赫特和图雷克的

印象中里赫特是没有哥德堡变奏曲的录音的,兄台说说。

不好意思,是我记错了,李赫特弹了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PHI

没关系的,我有时也记错的。

贝多芬这首迪亚贝利变奏曲好象是受到巴赫影响的,这部音乐作品不是太流行,有可能是当初出版商提供给贝多芬那个主题不是太好,从而导致这部作品不是太出色。本来发展主题是贝多芬的强项,但因为出版商给的这个不太高明的主题,所以贝多芬也无能为力的。迪亚贝利变奏曲这部作品有点令人费解,不太容易理解的。波利尼和布伦德尔都录过这部作品。一部音乐作品,她的主题动机很重要的,她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展开和推进。另外有一部巴赫的作品《音乐的奉献》,这部作品主题也不是巴赫自己定的,而是国王给的,这部作品虽然很有名,但我个人觉得这部作品有点怪怪的。《音乐的奉献》这部作品,与同时期的巴赫的《赋格的艺术》相比,我认为《赋格的艺术》更有价值的。

写变奏曲,勃拉姆斯非常擅长,他在交响曲的乐章里也写变奏曲,象第四交响曲。勃拉姆斯最出名的变奏曲,象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曲都非常有名,除了因为勃拉姆斯擅长发展主题,具有很高的写作技术。还因为帕格尼尼和亨德尔提供了优秀的音乐素材。

我不懂作曲的,我也是跟着感觉走的,说得不对请多多包涵,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4-8-27 16:0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8-27 14:5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4:2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8-27 10:2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

兄台你说的有待商榷,迪亚贝利那个主题并非亮点,那是出版商的一首圆舞曲。贝多芬认为这个主题非常肤浅而毫无价值的。贝多芬原来不愿意写的,后来因为出版商给了他很优厚的报酬,贝多芬才写这个变奏曲的。这部作品的主要价值主要是体现了贝多芬极高的写作技术和能力。迪亚贝利变奏曲这部作品极其艰深复杂的,充分体现了贝多芬深入和发展音乐主题的能力。

迪亚贝利请大家写变奏曲,也不是比赛,目的是凑成一部音乐合集。写变奏曲的人不包括李斯特的,因为李斯特当时年纪还很小,估计他还不会作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关于李斯特,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他当时只有7岁,另一种说法是说他当时是11岁。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他是7岁还是11岁,当时迪亚贝利都没有邀请他,但迪亚贝利邀请了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所以,车尔尼本人布置作业让李斯特也写一首也有可能,大致是这样的。

贝多芬和舒伯特,车尔尼等人参与这个写作游戏,不是比赛的,也不存在贝多芬胜出这种说法。贝多芬写的单独成册,主要是因为贝多芬写得很庞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原帖由 eaglion 于 2014-8-27 16:43:00 发表
在自己有的十几个版本哥德堡里,还是最喜欢古尔德,其次是图蕾克。

古尔德的版本里,81版听了十几年,却从来没觉得腻过,59的风格呢,已经有点81的感觉了,而现在越来越喜欢55版,虽然有些乐段简直快的无法收拾一般,但一点不觉得不自然,不觉得太赶了,真是神奇啊,这种感觉有点像塞戈维亚的魔笛变奏后面快速音阶部分(不爱好古典吉它的朋友可以略过,呵呵)。

图蕾克呢,88版的录音风格真是太喜欢了,这

兄台写得很认真,也很有耐心,真的很赞赏这种上论坛的态度。

我最早也是听古尔德81年版的,我曾经对比听过他和图雷克的VAI版,图雷克明显弹得细腻很多的。但是图雷克在DG那个版本我就不太喜欢,主要是速度太慢了。谈到图雷克和古尔德的比较,我上面说过了,就不重复了。

钢琴版的哥德堡变奏曲,除了图雷克和古尔德,我也非常喜欢索尼的罗森,他弹得非常坚实。肯普夫也弹过,感觉不是很好。尼古拉耶娃也弹过,印象就不是很深。席夫在迪卡的录音感觉也不太好,没有什么特色,与他的平均律有较大差距。大键琴版有些也非常好听的,莱昂哈特多次录制过哥德堡变奏曲,我感觉他在HM的版本最出色,非常好。科克帕德里克的大键琴版要差一些。平诺克虽然使用了一台17世纪的大键琴,但感觉他的版本比较差,我感觉有些意外。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原帖由 庄园 于 2014-8-29 1:04:00 发表
最喜欢图雷克的VAI版。

我自己听过的,我也是最推荐图雷克和古尔德。我比较听过图雷克的VAI版和古尔德的81年版,感觉图雷克版要细腻很多的,古尔德的版本相比要粗糙一些,不过古尔德也很有个性和特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

原帖由 hanson681 于 2014-8-29 2:19:00 发表
睡着了就对啦  这也是哥德堡变奏的初衷啊
[quote] 原帖由 eaglion 于 2014-8-27 16:43:00 发表
在自己有的十几个版本哥德堡里,还是最喜欢古尔德,其次是图蕾克。

古尔德的版本里,81版听了十几年,却从来没觉得腻过,59的风格呢,已经有点81的感觉了,而现在越来越喜欢55版,虽然有些乐段简直快的无法收拾一般,但一点不觉得不自然,不觉得太赶了,真是神奇啊,这种感觉有点像塞戈维亚的魔笛变奏后

睡着有可能是不对的,今天,有一些资料说,这并非哥德堡变奏曲的初衷,也就是说历史上不存在伯爵失眠,请哥德堡弹变奏曲这件事情。这是个传说,历史上没有文献记载的。
就我个人的感觉,听哥德堡变奏曲是不会催眠的,只会越听越兴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原帖由 ridi 于 2014-8-29 2:39:00 发表
刚才把Perahia的哥德堡变奏曲从youtube上翻出来重温了一下,很有特色,活脱脱把巴赫弹出了莫扎特的味道,非常前卫,和古尔德把莫扎特弹成巴赫一样堪称大手笔

这个我没有听过,多谢兄台推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ORFEO这个以弦乐三重奏形式演奏的歌德堡的版本是名版。三员大将是西特科维茨基演奏小提琴,科斯演奏中提琴,麦斯基演奏大提琴。而麦斯基后来在DG又录了一版。西特科维茨基在ORFEO有巴赫小无录音,他也来过香港演出。以前他来香港,郑延益老先生还接待和采访过他。

对于弦乐三重奏的歌德堡,我还是最推崇TACET盖德三重奏。盖德三重奏成立于1991年,经常作世界廵演。他们使用三把17,18,19世纪古琴,录音使用整套电子管设备录制,以演录俱佳而出名,他们是TACET旗下的主力。演奏配合默契,弦乐特别优美。TACET这个弦乐三重奏版是SACD,声音非常好。

冬天手风琴那个版本我没听过,不过冬天的唱片质量都很高。冬天有很多唱片是针对东亚发烧友(主要是日本和韩国)而生产的,制作都很认真,不管是演绎,录音,唱片装饰设计都是非常认真的。他们出的那个大无,相信很多人都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原帖由 brg3466 于 2014-8-29 13:24:00 发表
Tacet的那张也有,不过可能先入为主的原因,Orfeo的那张听得多些。 Gaede 在Tacet 出的唱片,听得比较多的是另一张。
我个人很喜欢TACET这个品牌的,他们录制唱片和制作唱片是采用电子管设备的,TACET有很多弦乐唱片很好的。不过演奏家是不能和那些唱片大厂相比。西特科维茨基和麦斯基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小提琴家和大提琴家,在演绎上会好些的。谈到资历,Orfeo是要比Gaede更加资深的。但是TACET的录音效果要好,TACET是个著名的发烧唱片小厂。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原帖由 brg3466 于 2014-8-29 13:29:00 发表
另外,W&W 其实还出过一张 Goldberg的改编曲,是旗下大将 Uri Caine 的,不过,这改编也改得太...   反正我是不太容易接受。所以买回来听过几次后就束之高阁了。
这个我没听过,兄台火力很猛,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有个问题请教大家:
瓦尔哈有大键琴版的平均律,他是否有一个管风琴版的平均律呢?
我刚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应该没有记错。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原帖由 sanlue 于 2014-9-1 9:45:00 发表
来,爵士三重奏版,特别适合晚上听
jacques loussier trio这个爵士三重奏是法国的,以演奏巴赫著名,我知道,
不过我好象没有他们的唱片,兄台可以谈谈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8#

原帖由 乐友老徐 于 2014-9-3 4:55:00 发表
里赫特是错误的发音。
两个Richter同是德国名字,都应读作里希特。

缺少有影响力的规范,造成人名翻译乱成一气。

原帖由 ridi 于 2014-9-1 5:32:00 发表
我印象中Sviatoslav Richter一般翻作里赫特,Karl Richter翻作李希特,不知道大家都是这样翻还是遵从什么别的习惯
多谢兄台指正。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原帖由 cappucino1 于 2014-9-4 7:36: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9-1 10:31:00 发表
有个问题请教大家:
瓦尔哈有大键琴版的平均律,他是否有一个管风琴版的平均律呢?
我刚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应该没有记错。


在archiv的12CD管风琴全集里没有平均律,至少没CD化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奇怪,我从来没听过管风琴版的平均律,更不要说是瓦尔哈的。
可能是那位音乐老师搞错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