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施奈尔贝
jpg(2009/12/8 5:52:11 上传)
原帖由 IUB 于 2009-12-8 16:13:00 发表小弟有幸跟starker上过一节课,曲目就是这张唱片里门德尔松的第二大提奏鸣曲。有点冷门但是非常好听的一个曲子,钢琴部分难的要死。starker不光指点他的大提琴学生,也指点了我不少钢琴~现在每天还能碰到老头穿着睡衣在走廊里走
原帖由 IUB 于 2009-12-8 16:44:00 发表我算不得专业人士,喜欢音乐而已,除了钢琴以外也还有另外一个专业。我不是科班出身,将来也不打算吃音乐这碗饭。其实我也没什么机会跟他打交道的,时不时在楼道里能碰见他而已。不过每学期我都要给大提琴的学生伴奏,在学校剩下的两年时间里兴许还能再跟他上几节课吧。有一些同学之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倒是蛮有意思~比如starker是全音乐学院里唯一一个有权力在办公室里抽烟的人,因为这边教学楼里都是禁言的
原帖由 IUB 于 2009-12-10 13:22:00 发表别再叫我专业人士了~书法和国画我不大懂,但我猜其中的临摹更多的是针对基本功的训练吧?这个我觉得就好比学习乐器时,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必然离不开模仿,钢琴里面的手型,触建,弦乐里面的弓法,都是需要模仿的。但是到了音乐层面,比如乐句的处理,篇幅上的轻重缓急,是应该自己去思考而不是去一味模仿。至于您说的门派问题,这个我很早以前也考虑过,但是也没有想得太明白。我现在的想法是过去古典音乐演出的市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12-11 11:26:00 发表 施兄对音乐的真诚和好学,令人动容。 其实,你有一个现成的好机会。深圳有我年轻时的作曲老师叫杜兆植,此人是极好的音乐教育专家。你可与他交流任何问题。 此帖中谈及的许多观点是有悖于爱好者“玩”音乐的。如果没有祟拜,也就没有了烧友。中肯、客观也很难使人产生痴迷。
原帖由 IUB 于 2009-12-10 13:22:00 发表我现在的想法是过去古典音乐演出的市场比现在大很多,听的人多,所以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大家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1 13:48:00 发表 原帖由 IUB 于 2009-12-10 13:22:00 发表我现在的想法是过去古典音乐演出的市场比现在大很多,听的人多,所以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大家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 我的看法相反:过去没有电视和电影,大家都去听音乐会。竞争可能更加激烈,市场大,水涨船高,所以那时候高水平的大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