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娘子谷”版本比较(作者:阿波利奈尔... [复制链接]

查看: 5912|回复: 27
1#
(注:这是我转载我的好朋友阿波利奈尔先生的一篇强贴,供大家学习参考)

肖斯塔科维奇的所有作品中,《第十三交响曲》一直是我所最喜爱的。因为我同时也极喜欢叶夫图申科的诗文(虽然现在差一些了)。新到这个坛子,小学三年级生发点东西升级。下面提到的工藤庸介先生的评定,指的是老肖著名收藏家工藤庸介先生在他的网站上给出的评级,五星为满分。下面用到的图有的也摘自这个网页。
网页是:
http://develp.envi.osakafu-u.ac.jp./staff/kudo/dsch/work/sym13e.html

一半左右的图来自我所下载的ape里面的图。感谢原扫描者共享音乐和图,尤其是Img的发盘大户总书记老严。
分享 转发
TOP
2#

8,SHALLON,SHIRLEY-QUIRK,Städtischer Musikverein zu Düsseldorf ,Düsseldorfer Symphoniker ,1991 ,Koch 3-1393-2 H1

Shallon的这个版本吃录音的亏比较大——一首先是合唱的声音明显偏小,另一方面声场也不平衡。演绎方面倒是有些有趣的地方。例如很难处理的第二乐章开头,Shirley-Quirk采取了一种快速跳跃的办法——这个乐章一直保持了这种处理方式。不过可惜试验并很不成功,因为每一个音都没有咬住,更多的使我感觉匆忙和滑稽,而不是“幽默”。整部作品Shirley-Quirk频繁把音弄断,很打断思维的连续。另外,封面用的是马雅可夫斯基的一幅画,看起来倒是有点意思。

我的评定:3星半
工藤庸介先生的评定:3星
[upload=jpg]Upload/20071177424530388.jpg[/upload]
TOP
3#

9,ORMANDY,KRAUSE, Male Chorus of the Mendelssohn Club, Philadelphia , Philadelphia Orchestra, 1970 ,RCA

Ormandy这个录音录于1970年1月21日和23日,是西方的第一个录音。根据资料,Ormandy指挥这部作品的西方首演也是在1970年1月,不过这个录音并不是西方首演的现场。原版的LP和后来日本出的Oramndy纪念系列封面非常酷,如图示,最上面的红字写的是:“BANNED IN RUSSIA! FIRST RECORDING IN THE WESTERN WORLD”,黄字部分写的是:“The courageous "Symphony of Protest" by two of the Soviet Union's most important angry men. A major work, of and for our time.”除去62年12月20日的现场录音以外,这是第一个使用原版歌词的录音。
在演绎方面,应该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不过让人特别激动的地方也不多。Krause发“Р”很不怎么样,明显就是挂着“Д”往上走的。录音很好。

我的评定:4星
工藤庸介先生的评定:4星

[upload=jpg]Upload/2007117745830984.jpg[/upload]
TOP
4#

5,JÄRVI,KOTSCHERGA, National Male Choir of Estonia,Gothenburg Symphony Orchestra ,1995, DG 449 187-2

Jarvi指挥的Shostakovich是我特别欣赏的,不过这个十三交响曲倒是非常差。很奇怪为什么Jarvi会选用Kotscherga来唱这部曲子而不是和他的老搭档Leiferkus。Kotscherga把一切弄得乱七八糟,声音近乎鬼哭狼嚎。要找一个第二乐章开头恶俗指数最接近Mikulas的,显然非Kotscherga莫属。第四乐章Kotscherga哭天喊地,实在是让人大倒胃口。不过Jarvi和他的乐队保持了很高的水平,总算是稳住了基本面。

我的评定:3星半
工藤庸介先生的评定:4星

[upload=jpg]Upload/20071177372799369.jpg[/upload]
TOP
5#

10,ROZHDESTVENSKY,SAFIULIN, RSFSR Russian Chorus , USSR Ministry of Culture Symphony Orchestra, 1985 ,
Rozhdestvensky和苏联文化部合作的肖斯塔科维奇绝大部分好的难以置信——无论演绎和录音都无可挑剔。对这部分录音,我只有检讨我的语文水平低,找不到配得上它们的形容词。不过这个十三交响曲,在我看来是极大的败笔。Safiulin和合唱团的处理非常奇怪,而且和Rozhdestvensky一贯的风格相去甚远。Rozhdestvensky的强对比、夸张的鼓号是其卖点,但是Safiulin唱得非常拘谨,Rozhdestvensky给他伴奏的时候乐队声音也拘谨的出奇。而一到乐队间奏的时候,Rozhdestvensky像是憋了很久一样,鼓号齐鸣。给我留下的感觉就是没有章法。另外呢,我对Safiulin和这个合唱队的声线很不感冒。同样的问题还包括Safiulin与Rozhdestvensky合作的其他曲目——例如《英国诗人所作的六首浪漫曲》、《普希金四首独白》和《普希金四首浪漫曲》,14交响曲倒是要好一些。

我的评定:3星半
工藤庸介先生的评定:5星

企鹅唱片指南如是说: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Olympia版录音粗旷而直接,有地道的俄国风格,还有非常俄罗斯化的合唱和独唱家助阵。第2乐章“幽默”演奏的不及那些完美的版本(如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也不总是像其他版本那样干脆利落。

企鹅评定:2星
[upload=jpg]Upload/2007117747718416.jpg[/upload]
TOP
6#

(上班了,待续)
TOP
7#

13,ROSTROPOVICH, GHIUSELEV, Men of the Choral Arts Society of Washington,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1988,Erato WPCC-4764

Rostropovich这个版本的乐队实在不怎么样。Ghivselev咬字是我听过的最用心的,每一个音都咬得清清楚楚,没有糊弄过去的时候。不过也就听他的漂亮的俄语了,处理上实在没有什么亮点。在Rostropovich的全集里面,这个13交响曲是很平庸的那一类。

我的评定:3星半
工藤庸介先生的评定:3星半


[upload=jpg]Upload/200711711441211565.jpg[/upload]
TOP
8#

JANSONS,ALEXASHKIN,Cho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2005, EMI 7243 5 57902 2 4


这个恐怕是目前最新的录音了。在听过这个录音之前,对Jansons指挥的肖斯塔科维奇印象很不好,感觉声音拖沓揉腻,不过这张唱片倒是让我对他有点刮目相看。虽然乍一听仍然是那种让我不怎么舒服的和声,但却是越听越觉得有嚼头,很多地方处理得非常新颖。第二乐章唱到“и - тю-тю!”的时候,合唱队的处理让人想到了Sir Simon Rattle的贝九末乐章——拖长的尾音突然一个加强收束,效果都异乎寻常的漂亮。Alexshkin的表现也一如既往的优秀,不过由于Jansons的基调定得比较拘束,他的表现就没有在Barshai的版本中那么高亢。比较可惜的是EMI的录音,总体效果很有些发闷,导致整个效果大了些折扣。总的说,个人以为这个版本对这部交响曲做出了全新而卓越的诠释。不过,正因为这是“全新”的诠释,似乎并不为很多行家所接受,例如,工藤庸介先生地评价就低得惊人:3星半,不及格。

个人评定(五星为满分):4星半

工藤庸介先生的评定(五星为满分):3星半


[upload=jpg]Upload/20071177264152170.jpg[/upload]
TOP
9#

2,KONDRASHIN,GROMADSKY,State Academic Choir & Yurlov Russian Choir ,Moscow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62

如果首演确实没有留下录音的话,这个就是最早的一个录音了:1962年12月20日的现场,也就是第十三交响曲首演后的两天,第二场演出。第十三交响曲的首演是如何的惊心动魄和激动人心已经广为人知了——参加了首演的美国苏联音乐专家博里斯·舒瓦茨在他的杰出著作《苏俄音乐与音乐生活》的下卷有精彩的描述。简单的说,由于叶夫图申科控诉反犹主义的诗篇《娘子谷》,该交响曲受到了苏联当局的强大压力。 最终导致该交响曲上演两场后就被软封杀——即便诗人已经被迫同意对《娘子谷》作部分的修改。关于这一幕的更详细的情况,可以参见这篇文章:
http://v7.wunderhorn.com/article/article.php?meta_id=2740&hl=%C0%EE%BC%D1%C2%D7

演绎方面,感觉当天Gromadsky并不是很在状态,考虑到他是临时顶替临阵脱逃的聂契派罗,表现有瑕疵也是可以理解的。总的说,开头两个乐章Gromadsky有些紧张,很多地方声音明显不是太正常——例如第二乐章的开头,不过越到后面,Gromadsky的表现越精彩,某乐章堪称完美。Kondrashin的乐队和合唱队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不次于后来的录音室版本,很多地方让人拍案叫绝。在对曲目的处理方面,这个版本和67年的有很大不同,这从两个版本的时间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
62 I: 14'59", II: 7'48", III: 11'06", IV: 10'30", V: 12'03"
67 I: 13'38", II: 8'05", III: 10'50", IV: 9'50", V: 11'41"
不过总的说是属于同一个大方向。

在录音方面,声音比想象的好相当多,绝对是可以接受的范畴,而且没有67年的音色突然变动的问题。

这个版本除了其历史价值以外,最大的看点在于使用原版歌词。由于当局的压力,在头两次演出后,Yevtushenko被迫对第一乐章的歌词作了修改,虽然诗人坚持说,“我写了这些诗句是为了保住这部交响曲,我是对的。我知道如果我不这样做的话,那么一部伟大的杰作可能就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不过,这个决定并没有改变这部作品被软封杀的命运——接下来的数年这部作品的演出寥寥。因而,Kondrashin的另外几个版本(除了晚年和巴伐利亚广播在飞利浦的录音)使用的歌词都是修订版。虽然67年的诠释惊天地泣鬼神,不过,听着不合拍的歌词仍然让人很不舒服。

我的评定:5星
工藤庸介先生的评定:4星半


这个录音以前Russia Disc发行过,封面酷毙,不过已经绝版。
现在Venenia重新发行,既有单张,也在Kondrashin的交响曲全集中作为BONUS发行。


[upload=jpg]Upload/200711772989947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71177291988663.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