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发烧友对中音的评价总离不开中音厚实、圆润、甜美、中音偏薄、中音偏厚,就声音而言是一个误解!事实中音听起来应该是通透明亮、非常轻松自然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几乎大部份人声和乐器的基音都在60hz至5000hz之间,因为通透明亮才能把基音和泛音很好地表现出来,我们都知道基音表现出来的是人声和乐器的音高,而泛音表现出来的是人声和乐器的音色。例如长笛与小提琴同样演奏中央a音(440hz),虽然音高相同,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辩别二者之间不同的声音特色,那就是泛音的功劳,人声也是如此。如果能够保证中间这段频域再生得完美,相信声音就会很好听。
费玉清《多情总为无情伤》《晚安曲》
风飞飞《姑娘十八一朵花》《彩槟郎》
亚当《慈祥的母亲》《康巴汉子》
姜育恒《驿动的心》录音时加有混响、《情难忱》
江河水《二泉映月》
注:多听演唱声者和演奏者所表达的神情!!!!!!![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6258193668371.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