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和邝版探讨“为音乐而演出”?“为观众而演出”? [复制链接]

查看: 4295|回复: 15
1#


         看到这个题目使我感到非常惊讶!不免生出感悟!只能一吐为快!
难道现在和以前的艺术家们的演出,有分为,为音乐而演出的?而有一些是只为听众而演出的?我感到非常困惑不解。这在古典音乐界果然有如此现象吗?甚至还有这样低略和不尊重艺术的表演?艺术家们的演出应该只为音乐,而可以忽略了观众和听众的感受?真有这样普遍存在的问题吗?而且这种看法在此论坛是普遍存在的,这真让人悲哀。音乐家们的演出,脑子里应该只有音乐和乐谱,而可以失去广大听众的感受,音乐的演出只能忠实于严肃的艺术性(只能注重作曲家的原创性,及音乐家们的忠实再现),把生硬的表演而强加给观众?而演绎家门不能有自己的创造性,也不能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有一些即兴发挥和创造性来演绎给听众?这样可能吗?有谁能做得到。难道真的可以不顾听众的感受和利益,没有听众的欢迎和支持,这样的音乐还能存在吗?音乐存在的基础难道不是因为有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吗?取悦于听众有时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的需要。
看看西方音乐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作曲家,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他们的很多作品哪个不是为了取悦于王公贵族而献给他们的。(而当时的音乐就是为他们服务的)。巴赫的勃兰登保协奏曲,亨德尔的水上音乐和烟火音乐,海顿的很多交响曲以及莫扎特的一些早期作品,都是献给那些出钱的王公贵族们的。贝多芬和老柴也不列外,他的英雄交响曲是献给拿破仑的,老柴的1812序曲是献给沙皇的。这样的作曲家和作品比比皆是。                                   巴洛克的很多作曲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也是跟人们的喜爱分不开的。蒙特威尔第,第一个提出旋律是表达情感的最佳媒介,为何音乐要表达情感?还不是要为感动听众吗!有时音乐家为了迎合听众的趣味而使演奏更加生动。这难道不对吗?这样的音乐会层出不穷。说个典型的,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兰色多瑙河”,“拉德斯基进行曲”。一个是由五首圆舞曲优美旋律组成的圆舞曲之王“兰色多瑙河”。另一首荡气回肠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是每年的压轴戏,更是百演不衰!这样的事,那位大师没有做过。看那音乐家和听众之间那水乳交融的场面令人无比的激动!使人充满激情。难道这不是迎和听众趣味与听众最好的交流的手段的典范吗。古典音乐不光是刻板和深奥的,也应该是活拨的有趣的!
音乐只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奇特和普通的艺术,艺术不光是用来教育人的,音乐还应该使人在感动中得到启示。让广大音乐爱好者听懂这门艺术,也是音乐家门的职责。所以才产生了那磨多类型的音乐(流行的,摇滚的,轻音乐和古典乐)。我觉得这里贡献最大的是轻音乐,记得多年以来保罗莫里亚,詹姆斯拉斯特,曼托瓦尼等轻音乐队除了演奏轻音乐之外,还将古典音乐改编成轻音乐形式来演奏,其新颖别致,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典乐改编成通俗易懂,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为古典音乐的诠释开辟了新的形式。为古典音乐的发扬光大开辟了新的捷径。我觉得轻音乐的这种方式并无不妥,他架起了一条流行乐到古典音乐的一座桥梁,沿着它不知有多少的爱乐人走进了古典音乐的殿堂。这岂不善哉!如果没有这座桥梁,可能还有许多的音乐爱好者徘徊在古典大门之外呢。说句实话我就是从通过欣赏流行音乐和轻音乐走进古典音乐殿堂中来的。在这一点来说为听众而演奏的轻音乐团功不可抹。这种折中的做法也是一种进步!
再有一个困惑,为伸磨古典音乐家门从有了立体声录音后,他们的演绎就变了喂的这种说法有伸磨具体根据?伸磨单声道的录音时期基本是真实的艺术,而有了立体声和数码录音以后有很多演绎家就变的不尊重艺术了。那些拒绝录音的凯利比达齐等成为了真正艺术的化身,反过来到是以卡拉扬为首的录音派到是该得到谴责了!我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如果想象一下,没有科技的发展,没有立体声录音和数码录音,有现在古典音乐这磨群星璀璨的景象吗?你还能听到60,70,80年代那些伟大音乐家们的录音吗?把这种繁荣推波逐蓝的录音派到成了不注重音乐本身艺术的替罪羊了!科技的繁荣并没有削弱古典音乐的音乐价值,他更加强了古典音乐的表现力,清晰的声音,宽阔的音场,庞大的动态效果,使古典音乐的表现锦上添花!但如今古典唱片的大量充斥,其中好次参半这是真的,这并不能说我们的音乐家的价值观就真的降低了!我觉得总的来说他们的演绎还是高质量和认真负责的。反过来我到觉得是这种科技的进步使古典音乐更加繁荣灿烂了。具体的一些音乐大师们再演奏中的各种手段的表现(或是为了表现自己,或是为了听众),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先说指挥家,那些不爱录音甚至是单声道时代的演奏家们,是只注重音乐的,但立体声和数码录音出现以后象这样的音乐家就不多了?难道录音的进步使某些大师就失去对音乐的执着了吗?未必见得。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的指挥艺术没人否定。以卡拉扬为首的指挥家对音乐艺术的再现,也是不容质疑的。谁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曲是西方音乐史的巨作和里程碑,是完美的化身。在艺术,思想和哲理的高度上无人出其右。他的作品演绎的难度可想而知。卡拉扬的贝交全集堪称经典,至今仍被称颂和喜爱。他的很多遗作堪称经典,被企鹅唱片评为三星和三星带花不在少数。在演出中敢闭眼面对观众指挥的就他一人吧!卡拉扬只是代表,其他大师更不用说。尤其是一些演奏家(小提琴或钢琴家),使用声音优美的琴声,华丽的音色或是即性玄技手段来表现音乐展现与听众,这又为何不可,其实这种现象古来有之。谁都知道琴圣帕各尼尼是最优秀的小提琴家和大师,他的演奏技巧出类拔萃吾人能级,演出充满了技巧的玄技性和华丽的色彩。他的表演出神入化,达到了一个神化般的境界!他也经常不按规矩演奏,甚至可以用三根弦演奏高难度的曲子,这不是也很受人欢迎吗!你说这不是艺术吗?帕格尼尼开创了小提琴玄技的先河!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推上了无比的高峰。现在的演奏家的玄技水平离他还差的远呢。而且乐曲的本身也是需要演奏家即性发挥的。协奏曲中的华彩乐章,不就是让演奏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技巧,来充实乐曲展现才华吗!其实每个演奏家在演奏时都要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技巧,使乐曲更加流畅。他们的曲风有的朴实内敛,有的华丽外向,演奏时有的注重音乐的内涵不越雷池,而有的注重不失音乐内涵的前提,用熟练的技巧和好听的音色夸张的来表现音乐的美,我觉得这都是无可厚非的,风格什然。音乐家也是人,也需要表现自己,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来表现音乐,这可能也是表演的需要和一种境界吧!这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收藏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些没有了真正的艺术价值东西。我们能接受得了吗?那成百上千盘的收藏啊!那些音乐发烧友动戳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音响器材,来表现伸磨呢?这起不是最大的悲哀吗?
        到底是应该为音乐而演出?还是为了听众而演出?还是演出音乐是为了听众?还是将两者对立?演奏家没有听众的参与是否还有激情?[我曾是个运动员,比赛开始前观众的呐喊和呼唤你的名字时,你可以激动的热血沸腾连鸡皮胳的都起来了,你只有一种感觉我要玩命也要赢得这场比赛,不负父老乡亲。     没有观众的比赛感觉平淡如水,这是我的一点体会],那磨您认为演出是真正为了伸磨呢?

总之表达音乐不能离开听众,音乐的表现也不能凌驾于听众之上,毕竟音乐是给人听的。此文是说音乐只是一门艺术而已,他并不高于一切,它是为广大听众服务的脱离了这个基础音乐就会消亡!音乐不是上帝,而是人类的朋友。这才是音乐大师们的愿望!

在下无才请耐看!

邝版您好!看了您的标题我是有感而发,想和您一起探讨一下有关音乐的问题。我只提出了我的看法,完全是回应您的主题绝对不是对您和某个人去的,这坛子里的大师都是我的老师。我不会写文章措辞不当,语言粗俗还请各位原谅!

邝版是一位有思想,有见解另我敬佩的版主!有得罪之处请您海涵。

不知各位有否赞成我的观点的和不赞成我的观点的都请发言,最好拿出事实和证据来以批我的观点!
在下感谢各位了!
分享 转发
TOP
2#



         闲老师您好!能和您交流非常高兴。

        首先想问您几个问题,您创作灵感与源泉来自于何方?如果您是位作曲家,您认为如果您现在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是否现在的音乐爱好者(尤其古典音乐爱好者)包括我在内会听不懂吗?另外您认为那些出钱赞助音乐家们的王公贵族们真有那磨高的音乐欣赏能力吗?巴赫的勃兰登保协奏曲是献给勃兰登保伯爵的,据说此人根本不懂音乐,甚至连乐谱都没有看过,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这样的王公贵族有的是,他们出钱赞助音乐家,一个是音乐与音乐家的影响力,另一个只不过是附庸风雅,贪慕虚荣罢了。
您认为史特拉文斯基的作品真的难以理解吗?他胜过了贝多芬吗?我觉得只是当时的听众听惯了古典,浪漫,民族等乐派,还有当时的一些音乐家的作品,这里还包括德彪西,拉威尔等印象派作曲家的作品,突然听到史特拉文斯基那粗鲁的音乐(当时的评价)风格,只不过是难以接受而已,而非难以理解。记得当时的报道,春之祭乐曲演完之后全体观众一起用嘘声表示不满,而此时圣桑站立起来说了几句话转身而走,德彪西只是站立摇头,这时拉威尔站起来激动的说出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他是个天才”。事实证明拉威尔的话成为了事实。
我在听惯了马勒,里查史特劳斯,拉威尔,巴托克等人的音乐后,又突然了史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的芭蕾舞曲音乐之后,一下就爱不释手了,两天内听了好几遍。那粗犷狂放,豪气冲天的音乐风格和气质,多像我们在运动场上拼博得运动员啊!
如果不注重听众的欣赏口味有时会被历史所抛弃,举例:巴洛克时期的如日中天的音乐大师,不是巴赫和亨德尔,而是泰勒曼和威瓦尔第等,前者作曲两千多首,是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总和还多,威瓦尔第是原创音乐的天才,四五百首的协奏曲,创造和发展了协奏曲的固定形式,为此功不可抹,带上协奏曲之王的桂冠当之无愧!可是这样的音乐大师在巴洛克的晚期却销声匿迹了,这是因为时间的推移听众的音乐口味的改变释然!这才成全了以巴赫为首的德奥音乐一统天下。至使这两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成为了冷门曲目,被埋藏了近两百年之后,到了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才被音乐研究者挖掘出来,让我们听到了美丽的小协“四季”。历史我们不应该遗忘!
近代演绎家伏特文革勒的贝多芬全集和贝五贝九就有多个版本,而且诠释各不相同。卡拉扬再不同时期演绎和录制了三个贝多芬的全集,表现的风格和内涵各不相同,让古典音乐爱好者更是打开眼界!岂不善事?如果我们的演绎家不能与时具近,与时代同步,不满足现代音乐音乐爱好者的欣赏品味和口味,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不能死抱着古典音乐所谓本质的不放,不去追求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来满足高素质的音乐爱好者。试想有一天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没有一个人去听,一场贝多芬的大型作品音乐会没有一个人到场,这岂不是古典音乐的悲哀吗?我们现代的演绎家不要忘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用任何合适得手段来展现和表现古典音乐(和其内涵),留驻已经少的可怜的古典音乐爱好者,这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古典音乐爱好者才是推动古典音乐发展的动力和后盾。[我国的古代文学艺术唐诗目前已经失传]前世之事后世之师!
也许有一天古典音乐以爵士和摇滚的形式来演绎,也许不是一句神话!
目前还没有人说服我,音乐应该为听众而演奏!
TOP
3#



        又谈起了作曲家和艺术 。那磨有人说音乐不是为大众服务的,这是个老问题我同意,艺术有很高的前瞻性这我也认同,豪华别墅和奔驰,宝马不是为普通人造的这我也明白,可你敢说音乐不是为人类(听众或者及少数人)服务的吗?作曲家所作的乐曲不是为人而作给人听的吗?干麻贝多芬把英雄献给拿破仑。音乐不就是为了感动听者抒发情怀的吗。没有人喜欢的音乐家是他自己的悲哀。没有人听的演奏会,才是古典音乐的悲哀!有谁说为了演奏音乐可以不管听众的感受和喜爱,哪怕可以失去听众。那演奏音乐到底为谁而演,为上帝吗?这是艺术家犯了清高的毛病。哪位作曲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受人喜爱。无论你如何演绎古典作品,仍然是为人类服务的,永远是为人类服务的。这一点母庸质疑!
         一个世纪以前听音乐的多是些王公贵族和有钱人,是对的,是他们推动了音乐的发展这是正确的。可现在不同了,有意义有文化有品位的的娱乐活动层出不穷,音乐不是唯一的娱乐方式,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吸引着人们,过去不去听音乐是听不起,而现在有很多人是不愿听。演绎家用伸磨方式来吸引听众,这才是当务之急!演奏音乐作品只是为了音乐而演奏的时代即将结素 ,而且一去不复返了。
TOP
4#

不过我对单声道的录音也确实没有伸磨好感,除了必听的伟大文献之外,很少买单声道的唱片,我觉得没有立体感的带着沙沙浑浊不清的声音,听起来对古典音乐的神圣感全部消失。再加上器材的不够班,对音乐的表现,从内心来讲我是无法清晰的感受古典音乐给我带来的美和震撼!相反只有遗憾!所以我也很少选择单声道录音!因为遗憾已经抵消了我对艺术的执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