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样的有功之人,我们的政府不应该关心一下他吗? [复制链接]

查看: 2891|回复: 8
1#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5-07/21/content_3248002.htm

中国海军血战长江——黄埔老兵回忆惨烈场面

新华网上海8月10日电(记者 肖春飞、金旼旼)天空中,日军木更津联队轰炸机带着巨大的轰鸣声俯冲下来。一声令下,地面中国军队20余挺德国造马克沁平高射两用重机枪同时开火,天空中瞬间布满一层弹幕。时年17岁、担任重机枪副射手的陆人达单膝跪地,身边弹壳飞溅,猛然四周欢呼声起--日军领队机中弹,拖着浓烟摔下来。

  68年过去了,
但抗战中的那段记忆,陆人达却历历在目。因为,这是一个老兵毕生的骄傲。

  1937年8月22日下午,总共有12架轰炸机编队空袭长江边上有海军“黄埔军校”之称的江阴海军电雷学校。“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日本飞机,但我并不紧张,只想把它打下来。”陆人达回忆说。

  他还清楚记得:被击落的敌机拖着浓烟坠落在电雷学校医务院门前,机上3名鬼子顷刻毙命。校部官员及周边阵地官兵拍手称快。

  日军飞机之所以袭击长江边上的一所学校,是因为淞沪抗战爆发不久,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日本侵华第三舰队司令舰“出云舰”遭中国鱼雷快艇偷袭。

  “8月16日夜,我们电雷学校两艘鱼雷快艇由江阴经内河潜驶到黄浦江,夜袭日军旗舰‘出云’号。”陆人达回忆说,“‘出云’号是当时日本白川大将的旗舰。这次奇袭,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这次事件之后,日军一直伺机歼灭中国海军。而当时中国海军守备在江阴一线。“那时江阴江面航道实施紧急沉船堵塞下游,布雷封锁。十余艘海军军舰驻扎警戒区剑拔弩张。江边山上设有观测所、水雷发放所以及探照灯照测阵地……”

  陆人达用颤抖的手,绘下了68年前的江阴江防图--当年,这是一片充满了水与火、铁与血的战场。

  江阴堵塞线是抗战中最大的堵塞线,像块鱼骨一样,死死卡在日本海军喉管中。中国军民为此做出了极大牺牲:23艘商船和12艘超龄的旧舰艇,8艘趸船,装满石子的185只木帆船沉在了长江航道。中国海军官兵流着热泪沉下了他们的舰艇,在接下来的海空大战中,他们又在长江上遍洒热血。

  “中国海军各舰浴血奋战,但因为缺乏空中掩护,先后遭敌轰炸,多艘被炸沉。”陆人达回忆说,“当时战况极其惨烈!”

  1937年9月下旬,日本海军增派舰只70多艘、飞机300多架和战斗人员10万人,力图打通江阴防线。9月22日起,日海军轮番轰炸中国海军及岸上阵地,旗舰“平海”号遭到80架以上飞机的轰炸,“平海”号的姊妹舰“宁海”号也遭到至少70架次飞机的轰炸。陆人达形容说:“江面上腾起的水柱像树林一般。”

  23日,敌机又大举进攻,“宁海”号击落两架敌机后,受伤过重,沉没长江;“平海”号受伤倾斜,江水浸入,炮手从弹药仓将所有炮弹抢救出来,全力反击,击退了日机进攻,军舰随即重伤,在江岸搁浅,数日后被日机炸沉。

  在此后的血战中,“逸仙”“楚有”“青天”“邀日”“江元”……中国海军的舰只陆续沉没在长江。

  但日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在9月22日和23日两天激战中,仅“平海”“宁海”两舰就击落敌机20多架。“我军江阴江防巩固,直到11月12日上海失守,日军始终未能突破我们的防线。12月2日江阴沦陷。”陆人达说,他记得在江阴苦守了3个月的中国官兵,是含泪撤离阵地的。

  回忆往事,老人颇感欣慰:日寇夸口3个月灭亡中国,但中国军人固守江阴就达3个月之久。
1945年,抗战胜利,陆人达获"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勋章"一枚。

    1949年4月22日,陆人达所在部队在苏北靖江县起义。新中国成立后,陆人达回到老家崇明岛工作。

    现在,虽然行动不便,老人还是积极参加黄埔同学会的活动,与大家一起重温难忘的抗战岁月……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581910564221167.jpg[/upload]
                                 陆人达

采访时间:4月21日

采访地点:上海市崇明县传染病医院老年护理院

见证人:陆人达 1919年生,上海市崇明县工业局退休工人,淞沪抗战时期是中国海军电雷学校学员,击落过日本战机。


  ■还没有从“海军中的黄埔军校”毕业,就赶上了抗战

  我出身于崇明岛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大。1936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了军政部电雷学校艺徒班。

  我们学校是一所培养海军人才建设新海军的学校。为了保密,对外称电雷学校。

  1932年,蒋介石为了要建立一支能与闽系抗衡的嫡系海军,委由欧阳格在江阴创立了电雷学校。电雷学校有一特色,即它不但是军校,也是战斗部队,俨然一支独立的小型海军。电雷学校自称是“海军的黄埔军校”,受到当局的特别照顾。

  因国家没有经济实力,创建新海军的主导思想是经费开支要少,所以确定走鱼雷快艇这条路。我们没有能力走巡洋舰、航空母舰这条路。为什么建设新海军?是因为蒋介石看不起旧海军,福建海军(闽系)代表旧海军。

  ■重创日本舰队旗舰“出云”号,用高射机枪打下鬼子的飞机

  “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我们电雷学校师生紧急战备,学校教育长欧阳格将军受命兼任江阴江面江防司令。

  那时,江阴江面航道紧急实施沉船阻塞和布雷封锁,十余艘海军军舰驻泊警戒。电雷学校以及附近黄山、肖山周边地区,都设有高射机枪阵地,共配有20余挺平高射两用马克沁重机枪。由学校学生队和我们艺徒班同学分别驻守阵地担任校区、港区防空,肖山上设有观测所、水雷发放所以及探照灯照测阵地。

  一开始,我在探照灯阵地。探照灯是用来寻找和搜索敌人目标的。敌人进来,探照灯照明,然后用鱼雷快艇或炮袭击他们。观测所用望远镜观测到目标,通知水雷发放所,发放所晓得敌人在什么位置,这个位置靠近哪个水雷,然后通知那个水雷发射。

  后来,探照任务不重了,我又到高射机枪阵地担任防空任务。

  8月16日晚,我海军两艘鱼雷快艇由黄埔8期胡敬端、刘功提两艇长驾驶,伪装成民船从江阴潜驶上海黄浦江,夜袭泊于外滩的日本侵华第3舰队司令舰白川大将(记者注:应为长谷川清中将)的旗舰“出云”号。一个鱼雷击中了“出云”号的尾部,尾部受重伤,“出云”号的头翘起来了。

“出云”号遭重创,日寇不甘心旋即实施了报复。日本人一开始还不知道中国人有鱼雷快艇部队,“出云”号受伤后,才知道中国人也有鱼雷部队。

  22日下午,日军12架轰炸机编队空袭我电雷学校。敌机一般是三架一个小队,我们用重机枪对着领队机射。在敌机俯冲投弹前,我高射机枪阵地一下子瞄准第一架领队机,一阵猛揍。领队机被击中,当时就起火,拖着浓烟坠落在我校部医务室门前,机上三名鬼子顷刻毙命,是烧死的。其余敌机在我校部上空盘旋一阵便仓皇逃逸。战后,欧阳格司令特领受“铅刀小试”荣誉奖。


  战争开始时,我在机枪阵地上。每个阵地有3个人,我的任务是瞄准。大家都对着领队机打,到底是谁击落的敌机不知道。这是大家的功劳,不是哪个人的功劳,当然我也有功劳。

  一开始,日本人轻视我们,看不起我们,经过这次战斗,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不再来空袭。他们晓得要吃亏。

  ■把守长江,我们在长江阻塞线上抗敌

  这个时候,政府为阻止日军沿长江西进,命令我们海军在江阴用沉船和沙石建立了一道长江阻塞线。担任这条阻塞线防守任务的是陈季良任司令的中国海军第一舰队。陈季良是福建人,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抗战爆发时担任海军部次长兼第一舰队司令。

  9月22日,日军40余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携带重型炸弹向江阴袭来,打击的主要目标是中国的防守舰队,旗舰“平海”和它的姊妹舰“宁海”是重点攻击目标。霎时,弹如雨下,火光四起。“平海”舰三面受敌,左舷和中后部当时中弹,舰体遭到破坏。我们马上进行还击,战斗异常惨烈。

  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平海”舰击落敌机5架,阵亡11人,负伤23人。“宁海”舰也受到严重损伤。

  9月23日晨,日军侦察机侦察江阴江面,发现中国舰队依然阵容严整。不久,敌机70余架蔽空而来,冲向中国舰队。“平海”、“宁海”两舰再次成为敌人疯狂轰炸的目标。敌机一队队地疯狂轰炸,不停地投下炸弹。当时,有一些外籍军事人员在观战,他们感叹说,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还未曾见过如此惨烈的战斗场面。

  在敌机的疯狂袭击下,“宁海”舰沉没了,“平海”舰受重伤。陈季良率司令部移到“逸仙”舰指挥战斗。

  9月25日上午,敌机16架又来了,直扑“逸仙”舰,在两舷附近投弹20多枚。“逸仙”舰弹药消耗尽了,反击能力减弱,最后机舱的机柱被炸断,舵舱进水,搁浅下沉。第一舰队各主力舰均被击沉。
    
    我和战友们就这样固守江阴三个月之久,拖延了日军沿长江迅速西取南京的企图。

  12月2日,江阴沦陷。我们学校很危险,奉命撤离江阴,我同阵地告别,不好受。这是我首次参加抗日战争的亲身经历。


  1937年12月从江阴撤退后,我随电雷学校撤退武汉。这个时候,我认为,在电雷学校呆下去是没有出路的。我报考了陆军通信兵学校。1938年9月,军政部来一人,把陆军通信学校并为黄埔16期通信兵科。果然,到我1940年5月毕业时,电雷学校停办了,中国海军几乎没有了。

  ■采写/新华社记者
TOP
3#

崇明县统战部领导:

    记者日前采访了参加过抗 日战争的国民党老兵陆人达,发现其在“极左”年代遭受迫害至今未能完全得到评反,导致生活贫困,精神压抑,晚景凄凉。

    今年85岁的陆人达是黄埔第十六期生,当年作为一名国民党海军学士兵,参加1937年的“淞沪抗战”外围的江阴江防保卫战,曾和战友击落过日军轰炸机。1949年4月,他随部队在苏北靖江起义。1958年,受极左思潮影响,陆人达在家乡上海崇明岛被作为“历史反革命”逮捕,被叛刑五年,但一直被关押了24年,妻子也被迫害致死。经过多年申诉,1981年崇明县人民法院复查核实陆人达确实为起义人员,安排在崇明县工业局工作,1983年退休到农村老家,在经济上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记者见到陆人达时,他已被家人送到崇明县传染病医院老年护理院生活。他说,现在每个月有800元养老金,但每月要支付6、7百元给老年护理院(包括伙食费、护工费、床位费、医药费),另外还需要缴纳住院押金2000元,有时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更加不敢生重病,极度需要政府的帮扶。

    据老人介绍,他曾经亲笔将自己的经历写成长信,寄给崇明县民政局,但是几个月下来没有任何回音。老人年事已高,孤单寂寞,每天翘首企盼回音,但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今年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两岸关系也因为“连宋”及新党来访出现新局面,这是客观评价、人性关怀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最好历史关头。上至党中央各级领导下至各级基层人民政府都对有关抗 日老战士、老民兵以及幸存者表示慰问和关心,各大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的报道,百姓们也都很关心这些曾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的生活。

    我们希望,崇明县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党中央的工作,对有关人员的生活进行关怀。新华社组织记者对陆人达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采访,并已经作了相关报道,希望县政府能够对此事件予以重视,进行详细调查并能给与老人关怀和慰问以及相关的经济补偿。我们也将继续关注这一事件。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金旼旼  浮蓉
最后编辑lqdxy
TOP
4#

我已和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联系过了,希望他们能采访陆人达先生,让电视台呼吁一下或许能引起政府的重视,不知电视台是否愿意来采访,等待中。。。。。。
TOP
5#

可恨的是,他被错误关押达24年之久,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铁窗内度过的,“文革”其间妻子无法忍受种种非人的迫害而被逼投河自尽!既然“评反”了却得不到任何补偿!为何???!!!!!!!!
最后编辑lqdxy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