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卡鲁索1902-1904年录音,兼谈历史录音欣赏 [复制链接]

查看: 4126|回复: 12
1#
这张EMI的CD买了很久了,突然发现网上有人做成了mp3格式。希望没有听过的下来领略一代歌王当年的风采。以下是转贴:
专辑介绍:

卡鲁索的这份录音遗产这是我所知的最古老的历史录音————再早一点就到十九世纪了。

英国唱片专家Makkenzy对卡鲁索遗留下的录音的评价十分生动,他说:

这些录音中的乐队并不比一支口琴更丰富;
弦乐器就像猫叫;
铜管像蒸汽锅炉;
小提琴独奏让人想起苍蝇贴着玻璃窗嗡嗡嘤嘤;
而钢琴的和弦则如同老太婆嗑假牙;
......


Makkenzy如果看过富含本土色彩的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的话,他可能还会这样说:

这些录音中不绝于耳而且响亮的“炒豆声”让人想起日本人在“节分”那天家家户户撒豆子,然后一边大声喊“魔鬼滚出去~~福神迎进来~~”
......


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历史录音感觉就象恐龙。

这个“恐龙”当然不是指相貌不佳的女士而是指真正的恐龙————那些数百万年前曾经驰骋在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自然博物馆里看见恐龙化石时目瞪口呆的感觉:我知道眼前的这具骨架曾经有血有肉,曾经和我一样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是历史了。虽然我可以想象她曾经如何的美丽动人,虽然现代科技可以把它几近完美地以各种方式再现,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回到几百万年前的过去,和这些美丽的动物一起分享同一片天空。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心怀希望,希望有朝一日科技可以真的克隆出真正的史前生物(暂且不考虑生物学范畴的伦理道德问题)。但是,历史录音却永远是一盘保存状况或佳或不佳的母带,它残存的信息无法从任何渠道得到补充。恐龙残存的一滴血液可能已经包含了完整的生命密码,一百年后,只要我们愿意,我们肯定有办法把那些史前生物带到现代;但哪怕一千年后,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使历史录音变得象犹如临场再现的高保真录音。

从这种意义上说,历史录音其实还不如恐龙。

历史录音需要爱乐者摆脱载体本身的限制来欣赏————惟有我们在聆听过程运用知识,阅历,艺术修养来填充历史录音的种种缺陷,我们的大脑才能最终接收到一种全新的,和历史录音的局限表现完全不同的完整信息,而这种信息,才是我们爱乐者所应该追求的,她胜过任何所谓完美的高保真录音能够带来的身心体验。有的乐友把这一过程戏称为“意淫”,这一比喻虽不雅却很贴切————在几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也可能觉得我们现在的数码录音其实信息残破不堪,但只要这种正确的欣赏态度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物质化的完美主义就永不能主宰我们爱乐精神上的享受。

既然要欣赏历史录音,就应该具备穿透声音去领略艺术的本领。如同Makkenzy在那篇评论的最后所说:

......
然而卡鲁索的歌声却向我们宣示着一个歌唱的黄金时代,而且让我们信服的确有过这样一个黄金时代!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卡鲁索1902-1904年录音,兼谈历史录音欣赏

赞同楼上两位.噪音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和伟大的演绎相比,噪音根本不是问题!
只要把心放在音乐里,您会听到更多.科尔托的肖邦,弗里德曼的马祖卡,卡萨尔斯的小品,年轻梅纽因兄妹的奏鸣曲都是如此.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