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复制链接]

查看: 52493|回复: 259
1#
原创贴.发在隔壁没人理,寒心! 转在这里.
本人是上海的历史录音爱好者,家中购入的正版CD,七成以上是1960年前的单声道录音,主要是弦乐,钢琴,爵士重奏,人声.不听交响. 就拿小提琴录音来说,烧友喜欢的一般是帕尔曼,穆特,阿卡多,拉卡杜斯之流,追求的是"松香味".而资深乐迷则偏好克莱斯勒,艾尔曼,海菲滋,米尔斯坦,奥伊斯特拉赫,年轻梅纽因,追求的是音乐的诠释.泾渭分明.前者一般是中,新生代,最新的4D录音技术;后者都是老掉牙的古董,很多CD都是从78转唱片翻录的,暴多的"炒豆声"又是MONO.但只要琴音一出来,那个味道啊,让您忘却所有的音响性,只有音乐,感人心扉的音乐.这才叫音乐性.
之所以发生上述情况除了老大师的诠释更有个性音乐修养更高以外,主要原因我觉得是现代录音技术的误区,首先麦克风靠的过近,导致的结果小提琴的声音一个样,分不清是谁拉的;其次美学追求有偏差,过分追求频响,动态而忽略音色的表现.曾听过某发烧小提琴录音,提琴手的呼吸声都录的一清二楚,但主角的提琴声实在录的不真实.这点老录音的工程师好的多.咨询了专业录音师也验证了我的猜测, 现在流行的4D、3D录音,拾音后,都是用D/A和A/D,再加上激励器、等化器、均衡器等等器材,通过各个录音器材上各个按键的推上推下推出来的,按照他们录音的朋友们说法,发烧友们本身就是在听罐头音乐。相比较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受本坛某大侠的启发,组建了一套单只喇叭的单声道听音系统,用来听历史录音和小编制室内乐.箱是DIY的5寸Goodmans全频(上面高音不发声的,内部已旁路),功放是北京高人的两分体2A3单端直耦,CD机是老CEC的五牒连播.其实除了本身就是单声道的老录音,小提琴/大提琴无伴奏,吉它独奏,钢琴奏鸣曲等单件乐器(包括人声)的立体声录音如用单声道系统放音效果反而更好.除了少数的发烧录音(特强调定位,声场,现场感的),5件乐器以下的室内乐都是一个喇叭好过两个喇叭的.这是我的真实听音感受!当然大型交响乐爵士大乐队不推荐单声道.欢迎各位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音效啥意思?频响,动态,爆棚效果?5件乐器以内的需要这些吗?至少不是重点吧!重要的是什么?乐器的像真度.听过EMI的Refference,Pearl的小提琴,Naxos的海菲滋,吉利吗?现代录音能录出这么真实感人的音乐吗?当然我承认噪音是存在的,相比音乐也是次要的.


speed8888 在 2007-3-2 15:40:23 发表的内容
历史录音的音效普遍都不太好吧,有些甚至抖晃率指标都达不到要求,噪声还大.听历史录音主要是那个时代的大师水平高.音效差也就忍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TOP
3#

刚才好像只显示了一半.
我本是爱乐者,也是由新录音听到老录音.说实话,你听过老大师的演绎,小马和穆特是很难再听下去了,我听的是音乐而不是音效.我不否认他们也有几款好录音.
我不听交响乐,富特和卡拉扬之争与我无关.就协奏曲指挥而言,褔特无疑要比卡拉杨好很多.



卡尔.伯姆 在 2007-3-2 16:33:07 发表的内容

听说过有只烧历史录音的,个人感觉太偏激了一点,不可
否认,历史录音中确有些属于精品,后人无法超越,但
大部分不是这样地。年轻一代像,马友友,穆特。。。
,也不乏有超越前人的演绎被推崇。

再过几百年,上个世纪可能被看作同一个历史阶段,那时
评价富特和卡拉扬可能就是同一时代的指挥家,你这么强行
把单音看作历史可能就是非常可笑的行为。
TOP
4#

KANGSIR 在 2007-3-2 17:06:02 发表的内容
支持LZ!


谢谢!不过知音不多啊.
TOP
5#

不比如此谦虚,喜欢音乐就好.至于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


一夜九次郎 在 2007-3-2 17:16:48 发表的内容
我不理解音乐意味着什么

我只是一味地消遣

前辈听碟已经到了柏拉图精神听碟的境界

俺还是处在听消闲且不需要加入谁谁谁精神的初级阶段

现在你的路还不适合俺
TOP
6#

如果您的评判标准就是"没什么吵豆",那我们不是一路人,我的标准是乐器的像真度.
现场是最高保真的吗?那还得看你的座位,谁拉的.本人不才拉过几年小提琴,我拉的你要听吗?
"录音和设备也不能还原现场,何况单声道??"
这句更看不懂了,


卡尔.伯姆 在 2007-3-2 16:33:07 发表的内容
无法苟同,单声道也就1950年以后到立体声出现这段时间的还可以,因为基本没什么吵豆了。
其他的没法接受。

你承认听现场是最高的聆听享受么?就是最高保真的
录音和设备也不能还原现场,何况单声道??
至于历史录音和历史大师,我觉得不能迷信,也不是越
老的大师就越高超,时代不断进步,演奏技巧和训练技巧
都在提高。
TOP
7#

莱纳 在 2007-3-2 16:16:20 发表的内容
想说些东西
但是没说清楚
不能让人信服



真没看明白吗?老录音(仅限于5件乐器以内的室内乐,人声)之所以听上去真实感人,除了老大师的演绎,更重要的在于老录音师的"录音哲学"在于音色美的自然表现,注重的是音乐味而非音响性.
现代录音完全背道而驰,太多的录音麦克风,太多的录音声轨,再加上激励器、等化器、均衡器,多次的D/A和A/D.味精掩盖了原味.我不否认技术进步,但在错误的哲学指导下,一定是新不如旧.何况还有退步的,比如现在大多数的数码录音都远不如模拟录音来的平衡自然.
TOP
8#

评价"高保真"的标准不同,我的是乐器的像真度;大多数人可能是"没有吵豆声"或者信噪比,动态范围,频率相应,失真等硬指标.


qy123 在 2007-3-2 16:55:19 发表的内容

欣赏老一辈音乐家的艺术,除了单声道老录音别无选择啊,但单声道老录音的确是低保真:)


TOP
9#

weiarc 在 2007-3-2 16:40:19 发表的内容
hyao,you are welcome !
you are know some essence of MONO.
so there are somebody more love recordings before microphone appear - that recorded direct,dont depend  on any others.


等到知音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