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初烧,听外声部。也就是旋律声部。稍微入门了一些,你会开始听和声,听主要的应答声部,会听主要的低音节奏类的声部,也就差不多了。
等到古典音乐进入中级水平,这里应该有个考核标准:贝多芬,莫扎特,巴赫(除了巴赫数不清的康塔塔和管风琴曲之外),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肖邦,李斯特,舒曼,舒伯特的几乎所有作品,你应该听2个小节就知道是哪首曲子,报出曲子的名字。然后,威尔第,普契尼,瓦格纳的大部分作品听到就能知道是哪个歌剧里面的曲子。到了这个级别之后,你不会再满足于一个味道很对的设备,你这个时候需要听清楚。你会需要听清楚一首巴赫赋格曲的中间的旋律(外旋律,低音旋律这时候该早就烂熟了),你也会需要听清楚一首弦乐四重奏里的中提琴到底在磨什么洋工,你也会需要听清楚一首交响乐中一个tutti全奏的主和弦里,到底哪些乐器在主音,哪些乐器在三音,哪些乐器在五音。
等到了古典音乐高烧的阶段,你已经会习惯于跟着总谱听CD了,到这个时候,你也该把所有古典音乐历史上有名气和没名气的碟都听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你的发烧器材就根本无法满足于你。你的音响只能让你满足于表面的色彩,无法深入(天价音响器材除外)。
到了这个时候,可能你也不会再去追求hifi了,设备差不多就行了,到了这个阶段,你会突然发现一个事实。hifi本就不存在完美。现场的音乐有激情,但不会完美,错误是一大把的。如果听不出来错误那是你的问题,不是说没错误。听CD,虽然说基本上CD都没太多激情,基于录音棚的录音很少能有现场的激情,但是本来可能以为录影棚里就没错误了,等你的听力上来,错误还是一大把。别说伯恩斯坦这类激情为主的指挥,就说卡拉扬这类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录制完美唱片的指挥,柏林爱乐,所谓最黄金年代的最黄金录音,你的听力只要真的足够好,那照样也是大把的错误。这么多人,一起搞,大错没有,小错是没任何可能全部避免的。只不过,之前听不出来罢了。
到了这个阶段,再看看电源线什么的神马,会认为,一切都是神马,一切都很可笑了。本无完美,些微的心理作用,不足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