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戈 在 2005-3-15 9:50:29 发表的内容 买音响? 改摆位后听音距离会不会太断? |
恩恩,CS6确实需要大的空间来发挥.而JEFF之所以从长边换短边,再换回长边,就理论上来说,也印证了STEREOSOUND关于房间高度在长边的0.7倍以下时,短边摆放容易产生低音的波谷,这时候不如采用长边来放,会有更好的效果.参考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69478&ftdate=20050222&ntypeid=10
[upload=jpg]Upload/2005315109282692.jpg[/upload]
这一套系统声音的密度很高,信息量极丰富,即使是近场聆听,音场深度和宽度都好,定位佳.微动态出色,乐器的质感栩栩如生.整体平衡,我想说我想要的特质,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真是羡慕JEFF啊!!!
而这日只是第一次的尝试,还没互相好好磨合,假以时日,当是不同凡响啊!!
先前JEFF要换喇叭时,不少朋友都有担心控制不好CS6的情况并没发生,相反CS6确实比CSS3.6更好掌握,JEFF对她的控制轻松异常.而且匹配的很.
参考
评Thiel CS6喇叭 赖英智
声音特色:硬净快速,音像准确,透明度一流,是音染非常少的鉴听型喇叭。
注意事项:需要要足够的空间让它发挥,越大声听越能体会它的好处,而扩大机搭配以大电流晶体机为佳。
试听搭配器材:Proceed PDT II转盘/Theta G Va与MBL 1511数类转换器,Krell KAV-300cd。Audio Research LS-5 MKII前级/VT-150SE/VT-200后级,Krell KAV-250p/KAV-250a前后级。参考喇叭Genesis II.5。数位线ART。讯号线Audio Research、Straight Wire。喇叭线Power Station。电源线:NBS Statement。
规格:三音路四单体设计,频率响应27Hz-22KHz-3dB,29Hz-18KHz±1.5dB,灵敏度86dB/2.8V/1m,阻抗4奥姆(最小3奥姆),建议功率100-400瓦。尺寸13x18.5x50吋,重量175磅,售价:320,000元,代理:福克斯(02-5856625)
Thiel CS6的中高音同轴单体中间为一吋铝振膜,旁边是四吋的三明治结构铝振膜,它们共享一个4.5公斤的双层磁铁。由于中音振膜经过特殊设计,一方面能成为高音的导波器,一方面还能减少绕射,所以CS6高音延伸比CS7更好。
太座常对朋友埋怨:我老公在家里养了小老婆,不仅平常对她细心喝护,连家里最大的空间也要隔出来让她使用。这些三姑六婆们当然是一阵大惊小怪,大惑不解的睁大眼睛询问:妳有这么大的肚量吗?太座这点修养还是有的,因为我的小老婆并不会和她争风吃醋,说的也是,干嘛和一些不会说话的音响器材过不去。玩音响的男人多少都有点喜新厌旧,把扩大机扫地出门比摆脱一个人要容易得多,只要口袋里有几毛钱,谁都可以享受夜夜新欢或者齐人之乐。当评论员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花钱也会有美人投怀送抱,各式各样的器材多得听不完。但长久以来,心中一直有两个遗憾,一个是YBA的产品,一个是Thiel的大喇叭,我始终没机会在家里和他们好好相处。
Thiel的小美人-CS6
事实上在购入Genesis II.5喇叭之前,我考虑过几款产品,Thiel CS7是其中之一,但因为它经常缺货,而没有试听的情况下又不敢贸然行动,所以与Thiel就这样擦身而过。在Thiel所有产品中,我认为最抵买的是小弟Thiel CS.5,表现最全面的是二哥CS7,迈入Hi-End世界最佳进阶是CS3.6,而身材与声音表现同样迷人的,就是九六年推出的CS6了。CS6没有旗舰CS5的大而无当,搭配扩大机容易许多;CS6比CS7娇小一些,更适合本地的居住环境使用,CS6又比CS3.6结构更精确,造型也漂亮极了。这样的产品如果没有红起来,我们这些当评论员的都该回去好好反省了。
闲话表过,现在开始为你引见Thiel的小美人-CS6喇叭。
CS6是该公司第二款全金属振膜设计的喇叭(第一款是CS7),设计者Jim Thiel从七七年推出第一对01喇叭以来,到现在才认为找到最佳的单体材料,他表示金属振膜比传统振膜有更高的强度与不易变形的特性,同时本身不会吸收能量,所有电能几乎都能转换成声能,而谐振频率可以控制在操作范围以外,失真与音染都会降到最低。说到音染,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Thiel的洁癖与完美主义个性。在Thiel的宣传中提到,他们制造喇叭依循着几个原则:平直且延伸的频率响应、正确的时间响应、正确的相位响应与降低能量的储存。用简单的话来说,Thiel就是希望把所有可能的失真降到最低,让乐器听起来像乐器,人声听起来像人声。
用尽一切手段,就为了对付失真
说得容易,Jim Thiel可是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找到解决方式,在所有美国厂商中,Thiel大概是对物理规格要求得最严谨的。我们就来看看,Thiel到底用了那些手段。CS6每支重87.5公斤,难道是里面塞了石头?你答对了一半,CS6的前障板与CS7一样,都是用水泥灌造的,工人把水泥调好放在模具里,要等六个星期彻底干了以后才能加工。连装网罩用的框架都是金属材料,你可以想想,单体装在上面还会有残余能量吗?这块水泥前障板的四周以圆弧处理,避免因绕射造成频率与时间响应上的误差,由于CS6每颗单体负责的频率都很宽,这种设计有其绝对必要性。接下来看看后面的音箱,CS6以一吋厚的MDF板制造,里面并有多层支撑架,低音还有独立的箱室。Thiel是极少数连音箱都自己制造的喇叭厂之一,他们用全计算机操作的切割/刨板机器,每块木板误差在0.2mm以内,黏合后以高压固定,几乎可以保用数十年。当你看到CS6左右与背面的真玫瑰木皮花纹、颜色居然匹配得天衣无缝时先别惊讶,Thiel不只在外表贴皮,连音箱里面也贴皮,Thiel发现如果不让里外张力平衡,久了以后会产生轻微的内弯变形。为了张罗配对的木皮花纹,Thiel工厂内特别请了一位大哥来负责选料,务使每对Thiel喇叭都像家具一样漂亮。
从七八年的03喇叭开始,Thiel为了达到相位与时间零失真的目标,开始采用斜面板设计,CS6当然也不例外。多单体喇叭如果发声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声波到达耳朵的时间不同(通常是高音较快,低音较慢),除了造成音场与三度空间感扭曲,乐器音色的准确度也会打折扣。CS6的斜面板让高音单体较后,低音单体较前,形成发声点在同一平面,CS两个字就是Coherence Source(同调音源)的缩写。自然这种设计不够精密,于是Thiel在分音器上着力,他们以计算机计算,然后将中高音的发声时间稍做延迟,约在数十微秒之间,进一步控制全频段到达人耳的时间。
既然动用到电子线路,分音器的零件就非常重要,像是高音质的聚苯乙烯电容、无氧铜线绕制空心电感等,都是Thiel标准的配备,会影响声音的电解电容都没用在声音路径上。由于Thiel还用分音器来修正相位,使每一个单体的相位移可以互相抵销,达到精准相位的目标,所以分音器结构很复杂。复杂的另一个原因是Thiel要修正每一个单体的频率特性,他们采用的一阶6dB/Oct(每八度音程衰减6dB音量)分频网络不是指整个分音器的衰减,而是要求每个单体在工作频率两端都做6dB/Oct衰减,那就是大工程了。于是乎最大的CS5i分音器用了87个零件,CS7用了45个零件,而CS6也用了34个零件。因为上述的原因,所有Thiel喇叭都拒绝Bi-Wire端子设计,那将会破坏分音器的完整性,CS6位于喇叭底部的喇叭端子使用不太方便,算是勉强的抱怨。
为了理想,只好连单体都自己做
一阶分音网络是最简单也最理想的,它能保持完美的相位同调,没有时间延迟,在频率衔接点附近不会出现扩散缩小的现象,也容易达到响应平直的目标。不过要让不同工作频率单体达到很好的衔接,单体本身特性必须很好,否则工作起来力不从心问题就更严重了。Thiel干脆自己制造单体,从设计、振膜制造、悬边黏合到高电压灌磁,全部由工厂内的三十几位员工一手包办。Thiel每次推出新喇叭,都会在单体上做些修正,CS6也不例外,那颗中高音同轴单体就很有意思。CS7第一次使用中高音同轴单体,结构与CS6大致相同,不过CS7是在高音单体四周填充聚苯乙烯材料形成一个平面波导,试图让高音与中音在一个平面发音,也解决号角效应的问题。CS6仍把高音单体放在中音防尘盖的地方,周围有一个筒状结构,可以增强其输出;中音振膜则是上下两层铝中间夹着聚乙烯材料,形状经过特别计算,把它当成高音的导波器,还能减少绕射情况。把中高音装在同一个发声点,于是就算不在皇帝位上聆听,还是可以得到误差很少的频率响应,如果是在主轴在线,量测到的数据是所有频率点误差不超过±2dB,那就更可观了。
从CS7开始,Thiel的单体全面采用大磁铁、短音圈、长磁隙的结构,CS6也是一样。传统所谓长冲程单体指的是长音圈设计,即使接近冲程极限,音圈也不会偏离磁隙,它的好处是磁铁不需要很大;缺点则是磁隙的两端会有边缘磁场现象,磁力强度时时改变的结果就造成单体失真。Thiel的方式是加大磁铁(当然也增加成本),把磁隙做得很长,相反的却把音圈做得很短,然后让振膜悬边变得很柔软。当音圈接受到电流时,它可以前后做很大幅度的运动,却始终都在磁隙范围内,亦即音圈受到的磁场是很均匀的,搭配高刚性的金属振膜,失真率号称可以低至传统单体的十分之一。这种设计用在低音单体,效果更为明显。
CS6所用的十吋低音可以说是CS7十二吋低音的缩小版,它的磁铁就重达9公斤,再加上镁铸造的支架,几乎与一部小后级重量相当了。只不过CS6把振膜改成银白色,中间加上了防尘盖。与低音单体共置于一个密闭空间的被动辐射器有十二吋,它的音盆为聚苯乙烯材料,悬边同样非常柔软,事实上CS6这两颗低音所用的悬边是我所知道最柔软的设计了。早年英国喇叭有许多被动辐射器的名作,它同时拥有反射式与密闭式的优点,一方面比较容易驱动,一方面又可获得延伸与层次。从测试图来看,CS6在50Hz以下有较强的输出,一般人听起来会更过瘾一些。
空间与扩大机,条件缺一不可
八月美丽华饭店大展时,CS6曾搭配全套顶级Sonic Frontiers器材演出,由于房间实在太小,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反倒是用低音比较轻快的Threshold T-800D后级推动时,CS6展现了硬净快速,音像准确,透明度一流的Thiel喇叭本色。实际试听后又发现,要想得到最佳的声音表现,空间与扩大机都得注意。以我新聆听室4.2x7m的大小来说,CS6似乎小了一点,它缺少CS7较庞大与延伸的低频能力,气势与规模感也受到一些限制,这时应该由CS7出动才对。反过来说,在一个六坪左右的空间,CS6就能得到很具震撼性的效果。另外要注意的是,Thiel喇叭开得越大声越好听,原厂的试听室以两层砖墙作隔间,在里面爆翻天也没人管,小音量时CS6的低音平衡度还是稍轻一些。
由于CS6分音器比较简单,最低阻抗略有提升,对扩大机的要求就没那么严格。原厂用来测试的器材包括Audio Research、Threshold、ClassBKrell、VAC、Ayre与McCormack等,这些扩大机都可以作为用家的参考名单。自己的经验中,把CS7推得最好听的,首推全套YBA扩大机,其次是全套Krell扩大机,用Audio Research时表现也不错。它们都有共同的特色:大功率、大电流、透明干净。换句话说,想发挥CS6最大的潜力,扩大机仍然得投资。目前最值得推荐的搭配有Pass Lab Alpha 2、Jadis Defy 7、Sonic Forntiers Power 2、Mesa Baron、ARC VT-200与Krell KAV-250a等几部后级,要大碗便宜,就找Krell。事实上Krell原厂也用Thiel CS7当参考喇叭,我相信它们的组合在音响性方面算是很杰出的。
摆位容易,个性温驯,三两下就摆平了
当三名壮汉把及人高的CS6拆箱扛出来时,看他们头上豆大的汗珠直直落,心中暗叫不妙,这么重的家伙怎么调整?于是从房间最佳发声的位置(差不多就是三一七比例法房间三分之一长度的地方)开始尝试,感谢Jim Thiel的远见高明,他那尽量减少失真的设计让喇叭变得很好处理,只要空间不是奇形怪状,有良好比例的,三两下就能摆平了。而这对CS6已经唱过一段时间,又省了我很多麻烦。最后CS6距侧墙约80公分,背面离墙有2.2公尺,距聆听位置有2.9公尺,聆听位置后面还有相当空间,喇叭略朝内倾。这时它的音场结构完整,伯恩斯坦指挥的歌剧「卡门」一直到最远处的乐器依然清晰可见,各频段分布均匀,聚焦定位明确,该有的都有了,无论欣赏音乐或比斗音响通通可以。
第一次使用Proceed/MBL数字系统,Restek Consens前级搭配ARC VT-200后级推Thiel CS6,听了两天,总觉得音质够细腻,甜味很浓,透明度很舒服,低频很Q,但力道稍微软了一点,动态也不是拉得很开。CS6的声底很清澈明净,速度很快,低频虽然不是满坑满谷的类型,但很有弹跳力,紧密的控制下细节层次都很丰富,要找量感这么多又这么清晰的低频可不容易。会不会是Restek个性上不合适?
第二次把前级换成Audio Research LS-5 MKII,果然之前过于柔软的情况一扫而空。这时高频没有那么飘逸,但多了圆滑成熟的韵味,中频更加有肉了,低频则比较篷松,听NBS那张钢琴录音木头味十足,低音键饱满而逼真。不过播放「鬼太鼓座」就会发现,CS6的张力还可以更好,聚焦还可以更精准,极低频的震撼性还可以更强,冲击力也该更猛才对。全套真空管扩大机推CS6呈现的画面是温暖平和的,小提琴比较撒娇妖艳,钢琴的音粒比较饱实,木管的形体感比较像真,鼓声与大提琴弹性很不错。用来欣赏人声,我喜欢这样的搭配,真空管所创造的三度空间感自然又轻松,浮在歌唱者头部四周的空气通常是晶体机所欠缺的。VT-200输出功率200瓦,推CS6游仞有余,即使用输出功率130瓦的VT-150SE,连接在4奥姆输出端,在它还没用尽力气以前,耳朵就已经承受不了了。
Thiel像一张白纸,扮什么像什么
第三次ARC前后级不动,MBL 1511换成Theta G Va,另外再加一条NBS Statement电源线,Thiel CS6又是一番不同风貌。这回最大的改变分别在高低频出现,MBL的确是高贵华丽,精致又细密,在它诠释下弦乐都会散发出香气来。替MBL 1511加上NBS电源线同样有吃补药的效果,整个中低频浑厚起来,堂音细节随之增加,但这样的效果在Theta身上更明显。无论是B&O或Technics的示范片,CS6这时播放摇滚乐也不怕,一股跃动感挡都挡不住,庞大的低频能量已经有卷裤管的威力,手摸摸CS6的低音单体会发现振动幅度超乎想象的大,反倒是被动辐射器运动不明显。重新再听「鬼太鼓座」,那两米多高的巨型和太鼓终于有个样子了,鼓搥打下去先是深沈的共鸣,然后一阵阵余波从地板传来麻麻的感觉,这么强的威力害我晚上都不敢乱播「鬼太鼓座」,要不然楼下在北一女教书的老先生来说教就糟糕了。
第四次才是重头好戏,全套Krell上场了,包括Krell KAV-300cd与Krell KAV-250p/KAV-250a前后级。当天晚上讶异得惊呼连连,原来Thiel CS6可以这么透明,DG辛诺波里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出的李斯特管弦乐曲集,弦乐声部被一一析离出来,连中间最不易表现的中提琴组也薄薄一片陈列在那里,类似经验只曾在几部顶级日本机器上体会过。虽然有着非凡的透视效果,CS6高频并不过多,明亮度恰当,我搭配ART平衡线之后也全然感受不到金属振膜的味道,反而是三角铁、铃鼓等乐器清脆悦耳极了。此时CS6音场无限,录音有多厉害,它就能表现得多好!Allegri的经文歌「求主怜悯」(Gimell CDGIM339),在英国牛津一座老教堂内录音,最远处的合唱团距离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但听起来还是那么明晰无比。只有播Telarc的佛瑞「安魂曲」时,CS6的音场高度还是无比与参考喇叭一样层次井然。
当然你不会忽略CS6的低频与速度效果,那说来就来的瞬变其快无比。「宇宙河马」的电贝斯干净利落,绝不会拖着臃肿的尾巴;NBS钢琴录音晶莹利落,每个音符都带着劲道;RR维瓦第「多种乐器协奏曲」乐团洋溢着活力,木管灵巧生动;香港TIS录音里的吉他拨弦指触明确,声音几乎要飞出来。CS6的中频凝聚,定位感特别好,像是使用徕卡相机加上富士RDP II底片拍出来的风景,鲜艳浓稠得有点夸张。Krell呈现的人声与弦乐器密度极高,连阴影都很强烈,不过喜欢较柔和宽松效果者,仍以搭配真空管机或Jeff Rowland等醇厚的扩大机为宜。
第五次、第六次…我又帮Thiel CS6搭配了MBL 1611等许多不同的器材,到写这篇稿子时,我认为它还有很多弹性,不过仍以Krell最合口味。令人惊讶,CS6每一次都像镜子似的,很忠实反应出系统中任何变化,这一点我必须承认,CS6比参考喇叭还要敏感些。或者可以这么说,CS6等于是一张白纸,你给它什么,它就装扮成什么。排除器材搭配上的因素,Jim Thiel真的做到了,它让Thiel喇叭很忠实把录音还原,乐器像乐器,人声像人声,对CS6来说,那是必然的!
Thiel CS6的十吋铝振膜低音单体也是短音圈/长磁隙设计,磁铁重量达到9公斤,比很多扩大机还重一些,与它连动的十二吋被动辐射器填满了聚苯乙烯材料,表面非常坚硬,悬边却非常柔软,冲程超长,它们能提供延伸至30Hz以下的干净低频。
包含34颗组件的CS6喇叭分音器,当然选用的都是一流补品。
B&O示范片
这张CD在市面上买不到,以生产高科技、现代感十足音响闻名的丹麦Bang & Olufsen委托德国Polygram制作,而在丹麦压片的一张示范片。B&O工程师利用这些音乐来调整他们的音响-在聆听者与喇叭之间摆上一层布幕,一直到聆听者感觉到房间中如同音乐厅般充满音乐为止。这些音乐有流行、摇滚与古典,高尚的品味与B&O音响的形象不谋而合,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这张CD来测试自己的系统,看是不是听起来有身置现场的感觉。
Technics示范片
又是一张买不到的CD,松下在欧洲的Technics分公司委托挪威K.K.制作的一张示范片。K.K.的唱片在台湾由文艺复兴公司代理,事实上本片的内容有许多都是过去「论坛」曾经介绍过的,你照单采购即可(Master与压片厂都是K.K.的原来班底),我用这张唱片多少有偷懒的嫌疑。K.K.的录音不强调高科技,从事教堂艺术设计的K.K.老板Erik Hillestad认为不同的音乐要处理成不同气氛,所以每一张K.K.的唱片都有着难以形容的美感。用Thiel喇叭播放这张示范片,我只能说无处不美。
李斯特管弦乐曲集,编号:DG 453444-2(宝丽金)
辛诺波里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出李斯特几首著名的管弦乐曲,包括前奏曲、交响诗「奥菲尔斯」、「马采巴」,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等。李斯特是交响诗的创始者,他对管弦乐的运用出神入化,极具戏剧效果。辛诺波里目前在德勒斯登与维也纳两地跑,都能让当地的乐团发出很美妙的声音,这回的李斯特可听性更高,前三首的录音效果可列入最佳推荐名单中,听不到丝丝入扣的弦乐、气柱如凝的木管与温暖的铜管都不算合格。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之画,编号:NBS 003
又是一张买不到的CD,NBS也就是美国著名的制线厂商,从编号来看,这是他们出版的第三张唱片,录音在一座很大的教堂内进行,当然全数使用NBS的顶级线材。不知道是他们录音技术了得,还是NBS线材有神效,总之独奏钢琴被录得温暖浑厚,木质味浓冽,动态与形体感逼真,空间感很自然就表现出来。除了「展览会之画」,另外还收录一首法国作曲家Erik Satie的「Trois Gymnopedies」,旋律美极了,听罢以后总觉得四十分钟时间太短了。